APP下载

刍议“读报引源,以读促写”

2014-08-07廖惠亮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读报源泉美文

廖惠亮

鸟欲高飞先振翅,作文写好必积累。广泛的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而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就是学生阅读和写作实践的“源泉”。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读报与写作相结合,从重“教”转为重“导”,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和写作实践的平台。

一、开路引源,落实读报活动,以读促写

写作训练要做到“厚积而薄发”。教师可以从报纸阅读中为学生开辟一扇“阅读的窗口”。通过读报,学生既可以了解社会,又可以增长知识,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开展读报活动,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开源”,即搜集、筛选、摘编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报纸;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自己选择报纸上的好文章来阅读。例如:《南方日报》上的“体育新闻”“文化周刊”“文苑”,《羊城晚报》的“时评”“新闻周刊”,以及《中国青年报》中的优秀篇章等都是读报活动的好素材;同时,某些报刊如《学生周报》《中学生语文报》等对学生的学业有直接帮助。学生读报活动的形式包括课前5分钟,学生轮流讲“我最喜欢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并谈心得体会;利用黑板报不定期出版“最佳评语展”“我为报纸提建议”;开展“读报和剪报”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读好报,长知识”的竞赛活动;举行读报交流会。做到读中有评,读议结合,以讨论促读报,以读报促写作。

学生写作从读报这个“源”中注入了“活水”。读报既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活跃了思维,必将激发其写作的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积学储宝,利用读报平台,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利用读报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寻找素材,丰富其对生活的感悟,拓宽写作的天地。

写作离不开积累。报刊文章贴近现实生活,最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引导学生从报纸上摘录格言、名言警句或美文,定期开展“美句、美文积累”比赛,在班上掀起积累美句、美文的热潮。学生用平时在读报过程中积累的鲜活素材应用到作文去,为作文增色不少。如:一名学生在《我爱家乡的山与水》中这样写道:“家乡的山是有生命的……极远处的是墨绿,稍远处的是深绿、近处的是碧绿,或秀、或奇、或险、或美,都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张扬而肆意地雕刻而成的;家乡的水是有人情的……江河的壮阔自然迷人,而山间小溪、屋旁水圳更是缠绵……”。之所以能够如此富有诗意地描绘,就得益于化用了报纸上的美句。

可见,读报为写作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阅读的角度来说,通过读报,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作文的角度来说,与写作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和评价能力。这有利于与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区分开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精读活学,发展创造思维,仿中创新

作文教学的宏观教育思路应当是“知道什么是好文章——知道怎样写文章”。遵循这条思路,在实施读报写作相结合活动初步实验时,要求学生读报刊美文时,每篇加注百字以上的旁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又巧妙地解读了报纸的美句、美文,而且提高了鉴赏能力。这就为写作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报纸有生活气息和巨大的信息量,更加切合学生阅读的需要,学生模仿起来更为容易。比如《羊城晚报》、《学生周报》和《中学生语文报》等经常登载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为学生写作模仿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学生在读报时认真做好读报笔记:或摘抄,或写心得,或批注。然后进行模仿写作。

模仿写作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模仿中创新。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象我者死!”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机械模仿,要敢于创新。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做到“以我手写我心”。比如,学生较为喜欢报纸中的“旅游”“民生”等栏目,结合新闻单元的学习,鼓励学生敢于报道周围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练写一些关于社会热点的小文章。学生因模仿而喜爱写作。例如:“蜜柚茗茶旅游节”举办时,学生就写了相关的新闻报道。电影《孝女彩金》放映后,引起轰动,学生的很多优秀观后感也在校刊上发表。这样的写作训练既达到了精读活学之效,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从“怕写作”转变为“爱写作”,在写作实践中享受“成功”的愉悦。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读报对写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读报为学生进行“真实的阅读和写作”创造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读报与写作相结合的拓展研究,让作文指导落到了实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以报引源,以读促写”,让写作之花盛开在读报的沃土之上。

猜你喜欢

读报源泉美文
读报
读报
读报
我的快乐源泉——书
美文欣赏
美文阅读
超市也是快乐的源泉
《读报一得》
激活写作的源泉
大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