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2014-08-07肖静宜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肖静宜(1976-),女,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语文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摘要:中职语文教材通过多次的改编修订,除了适合提高中职学生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教学外,也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包含了人的尊严、坚强、宽容、博爱、勤勉、自由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等人文思想。语文教学将这些人文思想实施于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在愉悦中学会孝悌、学会关爱、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勤奋,做一个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知识全面的优秀的中职学生,既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育人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70-03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以及外来文化不断渗入中国,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不自觉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危机,尤其是中职语文教学近于不受欢迎的科目,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越来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物化,无钱不谈事,无物不往来,认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思想只适用于那个特定时期特殊时代,它是特定时期特殊时代的产物,当今还是现实一点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语文知识学习主要是为了考试,如果不用考试,谁还去学习语文?由于如此,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受到冷落,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也逐渐谈忘。如何在我们大民族中再次普及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就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谈一谈看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我素养

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教育的先行者,要具有洞悉教育动向,更新教育观念的能力,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控自己的知识结构,知道自己应该传授学生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社会所需,哪些知识是终生所用,解决了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才会认真地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熟悉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要承担起体现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可是在现实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被忽视,也低估了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每天只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要尊师重教,要相互团结,要爱护公物这些抽象的道德观念,但学生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如果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人文思想道德的典范,学生会自觉地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可是现在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师德风范,不要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就连语文的层面知识也理解肤浅。原因是他们对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知之甚少,有的连四大名著都没有读完。鉴于此,要适当、合理、不失时机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我素养,是每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刻不容缓的事,教育不能误一人,更不能误一代人。

二、认识传统文化的具体性和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化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的体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除以孔、孟,儒家学派核心内容外,还包含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各种文化思想。它有别于古希腊文化、罗马帝国文化、印度基督教文化等。

至于什么是文化,人类学家都有各自的认识和理解,英国人类学家A.P拉法利夫—布朗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练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的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人类学家从精神方面、物质方面高度总结了文化的产生与形态特征。笔者认为是因区域性和社会性的差异,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东西,它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历史悠久,有价值的文化种类繁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这一载体适当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理性和人文教养的特点,人本思想占据重要位置,与西方的“政教合一”的理念是不同的。封建时代的启蒙教育就是以《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为主要范本,从小就灌输“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这些思想观念虽然是为这一社会所需,为这一社会服务,但也教化了人的行为品质和人生的追求与向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以礼乐精神为核心的人文教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礼乐熏陶,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对该学科性质定位和认识上,只强调其工具作用,而忽视了它的人文教育作用。教师只注重教材的层面教学,不惜殚精竭虑,搜索枯肠,“为伊消得人憔悴”,忧恐挂一漏万,使学生应试中失分,顾此必失彼,教材中蕴含的精神文明、技能培养的教育自然被取代了。

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并不是放弃语文教学知识层面上的教学,也不是将语文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是掬古典之泉,濯蒙童之心,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自信、找准定位。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语文的人文性,挖掘教材中的政治思想因素、美学因素、劳动技能因素,调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陶情冶性、体察觉悟、励志启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新课程标准观念作依据,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四、合理设计人文教育的实施内容与实施方法

中职语文教材在编写中不仅注重识记性、辨识性、运用性知识的能力训练,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国文化鲜活的血液,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比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记叙了一场颇为精彩的师生对话,法国教授提问刁钻,中国学生作答机智。对话完后,法国教授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此情此景,使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学生们也感到十分自豪,在课堂十分活跃的情况下,笔者顺势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学生凭什么使法国教授“脱帽致敬”?第二,法国教授为什么大声宣布,对这一情景有何感想?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抒已见。顿时整个教室沸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连平时沉默的学生也被激活了。在“轰轰烈烈”的气氛中,班长从坐位上站起来,大声呼吁:“同学们!听我说:中国学生为祖国争光,凭知识、凭机智、凭爱国之心,使法国教授钦佩万分,激动不已,大声宣布‘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学生,感到无比自豪!热爱祖国、奋发学习,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神圣职责!”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讨论随着下课铃结束了,但学生们的热情仍在持续,仍在高涨。

又如,笔者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设计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蔺相如为何能将送到秦王手中的何氏璧又完好无缺送回赵国?第二,赵王在强敌面前为何没有受辱?第三,廉颇“肉袒负荆”的行为,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一致性地得出:“蔺相如凭机智、勇敢、爱国热情,才把送出的何氏壁夺了回来,同样是机智、勇敢才使赵王在强敌前面没有受到羞辱。关于廉颇知过必改的优良品质,既是一个大将军人格的体现,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在结合为人的标准适当点睛,既完成了教学目标要求,也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总之,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健全人格,净化心灵,树立理想,勤奋学习。诸如《鱼我所欲也》提出“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崇高天伦;“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功业抱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都是育人中随手可用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

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也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调整了授课时间,安排了早读时间,根据不同时期统一规定了全校性早读的内容,早读内诵读的传承经典有《弟子规》《孝经》《大学》《中庸》等。早读课有落实,有检查,教师支持,学生乐意,掀起了传统文化读书热的高潮。语文教学根据教材特点,留心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以期训练和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材中《登高》《山居秋暝》《师说》《劝学》《岳阳楼记》、等课文就适合组织学生诵读,先利用多媒体范读,再要求学生从语言、句读、语气,异读字方面培养其诵读技巧,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音律美、节奏美、和谐美,培养学生达到诵读的最高境界,使学生自我感觉到文章的意韵,自我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思想魅力,提高自觉学习古代文化的热情。要求学生对语文中的诗、词、文言短篇一律要诵读熟记,并把诵读、背诵的结果纳入期末语文考试评分机制。

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因此,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写50个硬笔书法或软笔书法,每周写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同样把书法和读书笔记纳入期末评分机制。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中华儿女都肩负着传承中华古代文化的重任。语文教学如何实施传统文化的教育,笔者只是利用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这一载体从责任的角度做了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工作,谈不上成功的教学经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断追求,寻找一条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建立.职高语文教学的思想[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7).

[2]宋涛.语文教学课堂提高之我见[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

[3]吕型伟,阎立钦.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传统文化
“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