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2014-08-07王兆坤
王兆坤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中学
以政治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王兆坤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中学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入手,加强学生科学世界观和意志品质教育,进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提供保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着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要大力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培养应当越早越好。这里结合我们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体会,谈谈对创新素质的培养的初步认识。
一、在兴趣引领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浓厚的兴趣是巨大的动力,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一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把学生带入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代写工作总结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三、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素质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对美国火星探测器的成功飞行这一事件,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高三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则反映了美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的政策;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