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拉关系:不只是经济

2014-08-06赵晖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29期
关键词:中拉拉美阿根廷

赵晖

1988年,邓小平曾高瞻远瞩地预言:“人们常说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我坚信,那时也会出现一个拉美时代”。

如今,这一预言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中国和拉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正处于双边关系深化发展的最佳历史机遇期。

习近平近期对拉美四国的访问,不仅从双边层面提升了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的友好关系,中国---“拉共体”论坛成立更标志着中拉整体合作框架的形成,成为中拉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从双边到整体

建立中拉论坛的倡议最初由温家宝于2012年6月出访拉美时首次向外界提出。当时,中国与一些拉美主要国家的双边关系已得到了深化发展,相互之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希望将友好合作关系扩展到更多拉美国家。

2009年,中国成为美洲开发银行第48个成员国,以金融合作的方式参与到拉美地区的多边事务中。此外,中国还是太平洋联盟、拉美一体化协会、美洲国家组织的观察员国,并与“南共市”、“安共体”、“加共体”等建立了定期磋商机制。

遗憾的是,拉美始终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区性组织,能够代表所有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一致声音。

2011年12月,“拉共体”的成立改变了这一状况,契合了中方开展中拉整体合作的设想。

不同于以往分散经营的次地区一体化组织,“拉共体”首次集合了该地区所有的33个国家,并将西半球仅有的两个发达国家排除在外,体现了其独立、团结、自强的强烈愿望。2013年1月,“拉共体”还与欧盟召开了首次首脑会议。

对于中方具有前瞻性的提议,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积极响应,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中方与“拉共体”“四驾马车”还建立了外长定期对话机制。

2014年1月,拉共体第二届峰会上通过了《关于支持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的特别声明》文件,习近平旋即发去贺电,对文件的通过表示祝贺和赞赏,并表达了中方将积极推进中国---拉共体论坛筹建的良好愿望。

中国---“拉共体”论坛成立后,中拉整体合作初现雏形,将成为现有的双边合作、多边合作的有益补充,使中拉关系更加立体、更加均衡、更加开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洪英表示,这一论坛将为中拉提供集体对话、集体交流的平台,并有助于国与国之间双边关系的深化发展。

最近十几年来,中拉在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三大领域的发展迅速。不过,与贸易和投资相比,中拉金融合作的时间较短,但同样成果显著。

如今,中国与阿根廷和巴西签有货币互换协议,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纷纷在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成立分行或开展业务。与此同时,巴西银行也在上海开设了分社,成为首家在中国境内开设分行的拉美银行。

从相识到相知

从习近平拉美之行演讲中提到的巴西电视剧《女奴》,到中方国礼中的《失恋33天》,人文元素在访问中亮点不断。

对于加强与拉美国家的人文交流,中国向来十分重视。自2006年拉美地区首家孔子学院在墨西哥落户以来,拉美孔子学院的数量逐年递增,如今已遍布拉美14个国家,共有32所孔子学院和10所孔子学堂。

2013年,拉美地区的首个中国文化中心在墨西哥落成。2014年,孔子学院拉美中心在智利揭牌。

除了通过常设机构教授中文、宣介中国文化外,中国的艺术团体到拉美巡回演出也是促进民间相互了解的一大渠道。

以阿根廷为例,1981年至2011年,中国赴阿根廷举办京剧、杂技、书画、文物等展演活动的团组超过40个,阿根廷来华举办艺术展、探戈表演的团组超过20个。中国还在多个拉美国家举办中国电影周、中国文化周、中国美食节等文化活动,让拉美人民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

润物细无声。如今,随着人文交流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拉美人开始接触中国、了解中国,见到中国人,也会主动用“你好”、“谢谢”等简单中文词汇打招呼。

为更好地促进中拉在人文上互学互鉴,中方将在未来5年内向拉美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6000个赴华培训名额、400个在职硕士名额,并倡议于2016年举行“中拉文化交流年”。

但不可否认,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拉美人认为,中国就像世界的尽头一般遥远,中文也如同天书一般,既难懂、又难学,甚至还会用“你是在说中文吗?”来揶揄对方表达不清。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问句将有另一番含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拉拉美阿根廷
中拉媒体人共话“命运共同体”
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次奇迹
数字中枢的构建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举行
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