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距离可调燃气灶节能特性的实验研究

2014-08-06薛治家王建宇王媛媛

关键词:灶头燃气灶火势

薛治家,王建宇,胜 兴,崔 洁,王媛媛

(沈阳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 沈阳110136)

对大气式燃烧器热效率的测试、分析和改进始终是国内外民用燃气研究的热点[1-5]。很多燃气灶在使用中难以达到设计标准,李兆坚等[1]通过对某台式燃气灶实测表明,实测热效率大大低于实验室测定的额定热效率和有关燃气设计手册[2]的推荐值,烧开水的平均热效率仅为43%~52%,可见其节能潜力较大。

早期的扩散式燃气灶结构简单,但燃烧热强度低,火焰长,燃烧不完全,目前已经被淘汰。施旺克于1956年研制出了多孔陶瓷板燃气红外线辐射器,采用全预混空气燃烧,火焰短,故称之为无焰燃烧,其显著优点是热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燃烧噪音小[6,7]。但这种燃烧方法的稳定性较差,民用燃具中多采用多孔陶瓷板或金属网作为稳焰载体。黄志甲[8]证实,金属纤维燃气灶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效果。傅忠诚等[9]通过对金属纤维燃烧器的研究表明,CO和 NOx排放特性优于常规燃气灶。泰国学者 Tamir等[10]提出一种旋流燃烧燃气灶,通过实验证实了旋流燃烧燃气灶比常规的燃气灶热效率高10%~30%。萨巴夫公司研制的完全上进风扩散燃烧的嵌入式燃气灶,具有尺寸小的优点,近几年迅速占领了市场。但嵌入式燃气灶热火力小、聚中性差,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要。

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借鉴,通过简易可靠的手段调整燃烧器喷嘴与锅具之间的高度,从而实现燃气灶在不同功率下可以进行高效、低污染的工作。

1 实验系统及方法

1.1 实验系统介绍

整个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供气系统、烟气测量系统、温度测量系统和节能燃气灶。燃气经燃气罐流出,进入质量流量控制器,最后进入节能燃气灶。

供气系统包括燃气罐、减压阀、供气管道和质量流量控制器等。燃料为丙烷,纯度达到98%。测量系统包括电子烟气分析仪Testo350、烟气采集器等。温度测量系统包括水银温度计、电动搅拌器等,燃烧器采用普通大气式燃气灶,灶头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提升和下降。

1.2 实验方法

定义实测热效率为水的有效利用热与输入热量的比值。实测热效率η由下式计算:

其中,Q1、Qr分别为有效利用热和输入热量,cp,H2O、mH2O、ΔT 分别为水的比热、质量和加热前后的温差,Lv和Qar,net分别为燃气量和燃气的低热值,丙烷的低热值取 93 164 kJ·m-3。

图1 实验系统

1)实验开始前,首先测量并记录室温和水的初始温度。

2)实验期间,室温和水的初温变化不大,室温约为16℃,水的初温约为12℃。每次实验保证燃气灶和锅具冷却到室温。实验过程中燃气流量由流量控制器控制,当工质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实验结束。

3)由公式(1)、(2)和(3)计算得到热效率。烟气中NOx和CO的浓度通过Testo350烟气分析仪测定,其中CO的浓度按国家标准的要求,通入O2来调节CO的浓度,然后进行折算。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常规燃气灶及其灶头的性能实验

1)燃烧器性能实验

离焰与熄火测定的试验方法:冷态点燃燃烧器,15 s后目测有1/3以上火孔离焰,则判定为离焰,由此判定脱火流量为1.59 slm(slm的含义是标准升/分)。燃烧器点燃15 s后,逐渐降低燃气流量,并目测降低过程中是否每个火孔都有火焰,由此测得燃烧器的熄火流量为0.87 slm。通过上面离焰与熄火的流量测定,确定稳定燃烧区域在0.97 slm至1.45 slm之间,因此燃烧器的流量G范围在0.97 slm与1.45 slm之间。据此,定义试验中5个火势对应的燃气流量分别为0.97 slm、1.06 slm、1.21 slm、1.3 slm 和 1.45 slm。火焰高度极限范围为15 mm至60 mm之间,因此确定实验中燃烧器的调节范围在20 mm至55 mm之间。据此,确定试验中的8个调节高度分别为20 mm、25 mm、30 mm、35 mm、40 mm、45 mm、50 mm 和55 mm。

2)常规燃气灶的热效率

热效率的测试实验中,常规燃气灶的灶头与锅底距离选为35 mm,所用水量统一规定为2 kg,初始水温为12℃,测得常规燃气灶不同火势时的热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常规燃气灶不同火势时的热效率

2.2 调节高度后的热效率及污染物排放实验

通过改变8个距离M,分别对5个燃气流量G测量其对应的热效率及排放的污染物,最后通过对比绘制高度、热效率及CO排放量的关系曲线,如图2~图6所示。

图2 火势0.97 slm时高度与热效率、CO排放的关系

2.3 燃气灶高效低污染工作最佳距离的确定

最佳高度是指在一定的燃气流量下,对应的热效率较高且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度。跟据GB16410-2007的标准,燃气灶排放烟气中 CO的折算浓度要低于0.05%。

通过实验,由5种不同火势得出的高效低污染最佳距离及热效率如表2所示。

图3 火势1.06 slm时高度与热效率、CO排放的关系

图4 火势1.21 slm时高度与热效率、CO排放的关系

图5 火势1.3 slm时高度与热效率、CO排放的关系

图6 火势4.45 slm时高度与热效率、CO排放的关系

表2 不同火势时的最佳距离及热效率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高度对热效率和CO排放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图2~图6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应每个确定的燃气流量都存在1个最高的热效率。随着燃气流量的增大,热效率最高点对应的灶头到锅底的距离M也增大。灶头到锅底的距离M由20 mm增大到35 mm的过程中,由于足够的距离M能够保证充足的燃烧空间,使得燃烧更加充分,从而使CO的排放量大幅度降低。

2.4.2 高度对NOx排放的影响分析

燃气流量相同时,随着灶头喷嘴到锅底距离M的增大,烟气中NOx的排放浓度基本满足先增大后减小的关系,具有一个极高值,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高度不同流量时的NOx排放浓度

由于合适的燃烧空间使得燃气及时燃烧放热,燃烧所需的过量空气系数正好满足要求。而灶头到锅底具有同一高度时,随着燃气流量的增加,燃烧器上方热负荷增加,温度升高,使得NOx的排放量有增加趋势,所以NOx的排放浓度增大。将表3中的数据与国家规定的NOx排放量相比,满足国家标准。

3 结论

在没有严格限制功率的范围内,距离可调的节能燃气灶的热效率比常规燃气灶的热效率提高约4%,而且当节能燃气灶在大功率工况工作时,节能效果将更加显著,同时污染物排放均在国家燃气灶标准范围内。

[1]李兆坚,江 亿.家用燃气灶热效率特性测试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6,14(3):368-374.

[2]袁国汀.建筑燃气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谭顺民.家用燃气灶具热工性能的优化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5,17(3):21-29.

[4]刘 杰,李永安,刘学亭.家用燃气灶具热效率的测试方法[J].实验研究和探索,2004,23(1):59-66.

[5]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燃气燃烧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傅忠诚,薛世达,李振鸣.燃气燃烧新装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7]金志刚,孟 红,金国强,等.开发金属纤维燃烧器——提高天然气的应用技术[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4):27-29.

[8]黄志甲,张 旭,胡国祥.金属纤维表面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加热,2002(4):16-19.

[9]傅忠诚,要大荣,艾效逸,等.金属纤维燃烧器 CO和 NOx排放特性[J].煤气与热力,2006,26(2):28-30.

[10] Aamir A,Elperin I,Yotzer S.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gas burner with a swirling central flame[J].Energy,1989,14(7):373-382.

猜你喜欢

灶头燃气灶火势
为避免儿童哮喘 美考虑禁用燃气灶
家用燃气灶甲烷排放特征研究
多孔金属板燃气灶燃烧性能数值模拟
灶头画与乡村振兴
——以海盐县通元镇为案例
火势造英雄
2017年第2批:家用燃气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老灶头
面对火情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