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师对母语文化认同的调查
——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8-06周路
周 路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社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已明确将“文化教育”列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生力量,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之重任。这些将来在“第一线”的毕业生,不乏参与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对他们进行跨文化教育尤为必要。2010年出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提到:“高职英语课程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跨文化教育正是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所在。
而就跨文化教育而言,因其涉及所谓的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学界对外文化输入与民族文化认同之关系存有警觉。且学者们普遍认为: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应该是双向的,即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学习目的语文化,也注重鼓励学生理解母语文化;不仅培养学生用外语表达他国事物,且用外语传播本国文化。但有学者在研究相关课题时发现,多数外语教师(本科)自身在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意识淡薄。此现象提醒笔者关注高职英语教师这一群体,考查他们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并试图探讨他们的母语文化认同度对跨文化教育的影响。
一、调查方法
笔者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外语教育与民族认同》一书所采用的问卷基础上,针对高职英语教师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旨从语言、价值观念、宗教、政治、文化行为五个项目(共20个题项)来调查这个群体的母语文化认同程度。
笔者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师为例。截至2011年3月,该院共有专、兼职英语教师33名。笔者以网络调查为主,兼以个别调查,一周内回收有效问卷31份。此外,笔者就各题随机抽取若干名教师做了深度访谈,以求把握受调查者对母语文化的态度与他们实践跨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结果分析
1.高职英语教师的总体母语文化认同感
如表1所示,高职英语教师对母语文化认同的平均值为2.9927。其中,语言得分(3.5054),其次是政治信仰(2.9247)和价值观念(2.9032),最后是宗教(2.7903)和文化行为(2.6912)。这说明,高职英语教师在总体认同上仍偏向母语文化,但程度不是很高。具体而言,他们对汉语言的认同度最高,而对具体文化行为的认同度最低。这表明,高职英语教师在表层文化中的某些方面上已渐离母语文化。
表1 高职英语教师总体母语文化认同情况
为了检验教师在各个项目之间的认同有无差异,笔者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表2显示,受调查者对母语言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其他项目的认同度(sig<0.01),而在其他任何两个项目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 各认同项目间的差异
2.高职英语教师对具体项目的认同情况
(1)语言认同
虽然高职英语教师对汉语言的认同感最强,但这并不表明他们认为“汉语要比英语优越”。有58%的调查对象表示二者“各有各的优势”,29%的教师选择“谈不上哪个更好”。
面对英语学习热,77.4%的调查对象认为这是正常现象。“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且它相对容易学。”而绝大多数(93%)英语教师认识到:在英语学习的热潮中,更要加强汉语及汉文化学习。W解释道:“所谓跨文化交际,就是中国人跟美国人去交际,美国人跟中国人交际。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不知道自己文化与他们文化的差异,怎么交际呢?”H的理由是:“由已经求未知,是认知规律之一。只有对母语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才谈得上去理解他国文化,才可能拥有平等对待多元文化的国际胸怀。”但是,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多数受调查者对自身的母语文化水平感到不自信。
(2)价值观念认同
在“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喜欢介绍外语文化”这个题项上,有90%的受调查者选择“非常赞成”或“赞成”。笔者的疑虑在于:既然高职英语老师认为要加强汉文化学习,为什么他们又认同在教学中总喜欢介绍外语文化的行为呢?深入访谈时,老师们的态度很明确:文化只有差异,没有优劣;学习外语文化与重视汉文化并不冲突。L从课程角度给出的解释是:“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多向学生输入外语文化,但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吸收本国文化。”S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考虑:“语言本是文化的载体。介绍外语文化,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种语言。这与加强汉文化学习不矛盾。”W从个体身份角度出发:“作为英语教师,我主张多介绍外语文化;作为中国的英语教师,我认为学生首先要多了解我们本国的文化。”可见,英语教师向学生输入外语文化时的心理基奠正是他们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
对于有关“隐私”的观念问题,高职英语教师普遍(67.7%)认同西方的习惯。这与是否出国生活经历或接触外语的时间长短无显著关系。而当涉及中外文化直接比对或明显从外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文化时,教师们表现出对母语文化较大的认同。例如,当被问及“因龙在英语中表示一种邪恶的动物,龙图腾该废除”时,83.8%的受调查者反对;而将中国传统文化直接与外文化比较时,近70%的英语教师展现出维护母语文化的意识。
(3)宗教认同
在各认同项目中,高职英语教师对本国宗教的认同度较低,仅高于对具体文化行为的认同。但这并不等同于他们就认同外国宗教。
71%的受调查者接受他人加入西方宗教组织。通过访谈,笔者认为:选择“接受”的教师不代表他们会入教,“只是不干涉他人信教的自由。”而有60.3%的英语教师渴望了解中国的宗教。多数人的理由很简单,只因“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而面对笔者的进一步提问:“也渴望了解西方宗教吗”,他们的态度是“那更想认识中国的宗教”。
需要指出的是:在受调查的人群中,大约9.7%正是基督徒或天主教徒。他们从教徒的身份出发,“希望教义被广泛传播”;但从教师的身份出发,他们“一般不会向学生讲。主要是学校不允许。”可见,当教师认识到个体行为(指个人信教)已成群体行为(涉及学生)时,他们的职业身份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观念就会促使他们权衡多方面的因素,进而做出相应的回避。但是,“做出回避”并不等于认同其背后的“用意”。作为基督徒的L提到:“‘规范’要求我们‘尽量不谈’,但口语书里有很多给学生背诵的语篇就来自《圣经》,它们讲人性真善美的东西,都很正面。其实,是否吸收这些外来文化,学生到时候自然有判断。他们的这个权利不该被剥夺。”
(4)政治认同
尽管高职英语教师在这个项目上的平均得分位列第二,但访谈告诉笔者:他们对本国政治的认同感并不高。
有71%的受调查者认同西方的多党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希望中国也实行多党制,更多仍是出于对“他国文化的尊重。”这种心理类似于他们对待西方宗教的态度。这反映了高职英语教师在看待文化差异时所拥有的包容性。
然而,在面对中西政治比较时,教师们并未表现出如他们在其他项目中那种对本国文化的一致维护。例如,在涉及“你能否接受有些外语学者大力宣传他国好处,指责中国落后”时,“能接受”者与“不能接受”者各占一半。在被问及“是否能接受西方国家批评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时,“能接受”的比例与“不能接受”的比例几近相同,另三分之一者表示“说不清楚”。应该说,政治认同是一个相对深层次的问题。多数教师的意见是:“认识自身不足,才能更好地进步。”Z谈到:“我时常关注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我觉得他们的一些批评是有道理的。倒是中国一定要封杀某些外国网站,让我感到很不认同。”可见,高职英语教师能平等地对待他国文化,又能理性地看待外来批评;但不排除其间潜伏着另一种趋向,即他们听闻他国文化对母语文化的指责声越多,就越有可能自我产生出对母语文化的质疑,这势必将影响他们对母语文化的认同。只是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观念再次发挥职能。F说:“我会在课堂上向学生讲,但我尽量中性地陈述,而不会很激动地说我们很糟糕。对于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我希望学生自己去反思。”
(5)文化行为认同
文化行为项目主要涉及电影、饮食和节日。
从有关“电影”的话题来看,35.5%的受调查者赞成“进口影片总是比国产影片好”。相较而言,这个比例明显少于持否定态度的比例(45.2%)。尽管如此,对母语电影基本认同者的数量尚未达到一半。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师接触英美影视作品比较多。“我经常看,上课也会用到。学生喜欢从电影中学英语。我自己也可以学到些地道的表达。”另一方面,英美影视作品的确在某些方面是领先于本土电影的。“比如它们的题材、特效、想象力等等。”
在饮食习惯方面,受调查者的态度大致相似。有77.4%的英语教师赞成“AA制”,但有58.1%的受访者不认可西方的“分餐制”。二者之间的比例下降近20%。对此,笔者从访谈中找到两个解释:其一,“AA制”是一种付款方式,而不指涉饮食的方式。“我们还是坐在一起吃,最后钱平分。”“中国人吃的不是食物,而是气氛。分餐就少了氛围。”故认同AA的教师只是认同这种支付方式,他们内心仍向往合餐制。其二,“AA制”仅牵涉几个人,体现西方的“个人主义”;而“合餐制”涉及多数人,体现东方的“集体主义”。在“多数人”之中形成认同自然难于在“几个人”之中。
就传统节日而言,74.2%的受调查者“接受但不提倡”年轻人热衷外国节日。而赞成“北大清华10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的英语教师只有3.2%。此结果验证了高职英语教师既能理解外国文化又能维护母语文化的心态。“抵制圣诞节有点狭隘的民族主义了。但中国的传统佳节也要了解。” C讲述个人的教学实践:“在讲有关西方节日时,我会补充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我们学生的很多毕业论文,也是从不同文化视角对同一文化事物进行比较。”
三、讨论
总体而言,高职英语教师仍倾向母语文化。在具体的调查项目上,对母语文化的认同程度按降序排列为:语言>政治>价值观念>宗教>文化行为。但这并不说明:倘若讨论对外文化的态度,教师们在文化行为项目上的认同度必定高于他们在语言项目上的认同度。在同一调查项目上,他们的母语文化认同分高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外来文化认同分就低。因为,这个群体对于母语文化的认同情况尚未出现“我强他弱”或“我弱他强”的互补性,他们更多的是出于“理解与尊重”的心理。
目前,高职英语教师对母语文化认同情况所表现出的特征是:首先,当中西文化直接比对或单从外来文化角度评价母语文化时,能显示出维护母语文化意识的受调查者占多数。但这种“维护”并不是盲目的,它是建立在对母语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之上。这从有关题项中选择“说不清楚”的比例上可见一斑。其次,在涉及文化行为方面,受调查者表现出较弱的自我认同。这说明,某些外来的生活喜好或习惯已通过受调查者逐渐与母语文化融合。而这些被接纳的外来文化主要关乎个体认同,还不是由社会群体认同引起。
就母语文化认同情况与跨文化教育的关系而言,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身份意识所发挥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受调查者明确自身的教师角色规范。在跨文化教育中,他们会暂时放弃个体的“我”,而遵从群体的“我”。换言之,教师的角色观念将他们个人的跨文化观规范化;教师又试图将规范化的跨文化观,即社会群体认同的跨文化观,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从教师处接受到的文化观不见得是教师本身的文化观;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感也未见得会真实地表现在跨文化教育中。
参考文献:
[1]陈红,蔡朝辉,戴祝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演进与变革[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2]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3]陈新仁.全球化语境下的外语教育与民族认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
[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