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新香芳满原
2014-08-06张华贺龙
张华+贺龙
广袤的鄂尔多斯大草原上飘荡着蒙族汉子的牧歌,雄浑的毛乌素沙漠留下了勒勒车的辙印,热情的温泉和淡幽的湖泊将鄂托克装扮出了迷人的风情,更孕育出了鄂托克旗远教人勇于创新的作风。自2013年以来,鄂托克旗远程办充分立足牧区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大力实施远教“三近”(教材近草原、教学近嘎查、服务近毡包)学用模式,使全旗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如同草原上遍地茁长的青草,散发出缕缕新芳。
课件带着草根香
远教学用工作必须以课件为出发点,课件如果做不到保质保量,学用无疑便成了空中楼阁。鄂托克旗远程办充分重视远教教学资源的开发,以“教材近草原”为原则,实行了“统筹+实需”的制片方法,大力开发本土教材,以让教材最大限度地符合牧区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根据实际需求,“内外出击”策划课件。旗远程办本着课件必须要“有本地特色、为本地服务”这一方针,来了个“内外出击”。对内,通过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形式,不断了解牧民对课件种类的具体需求;对外,则通过强大的信息平台优势,定期了解市场需要,并据此制作“短平快”的课件及时提供给牧民。这种对内能够满足“牧民需求”、对外满足“市场需要”的制片思路,深受牧民们的赞扬。苏米图苏木的那顺巴图,就是这“内外出击”的众多受益者之一。2013年,旗远程办通过浏览网站信息,分析得出近期山羊绒毛的价格有上涨趋势,立刻拍摄了《绒山羊梳洗技术》《圈养绒山羊》等课件,并在牧民中播放。那顺巴图当时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也养起了绒山羊,旗远程办还派来专家对他全程指导。结果当年,绒山羊毛的价格果然大涨,那顺巴图一下子就挣了大钱,乐得他直喊“赛音”!而且全旗像他这样赶上这波“羊财”的牧民,那可多了去了。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旗远程办共走访基层143次,发放各类调查表3000多份,根据市场信息应时制作课件5部,按“实需”制作课件的成果斐然。
协调社会力量,“一会一组”制作课件。旗远程办秉承“大制片”的理念,充分重视社会力量对制片的积极作用,不定期召开课件策划会,将科技、农牧业、林业、文化等部门的专家请来,听取他们对乡土课件制作的意见;每次制片时,都要成立由上述部门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全程参与课件拍摄。这一“会”一“组”,为鄂托克制片工作装上了强劲的“双引擎”。去年7月,旗远程办在制作《螺旋藻人工养殖技术》课件时,先是召开了众多部门参加的策划会,并听取了鄂尔多斯市新宇力藻业集团科研中心乔辰教授、王志忠博士等专家的意见,对拍摄提纲进行了调整。最终这一课件获得了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培训片二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培训片二等奖。截至目前,旗远程办已制作开发乡土教材58部,其中蒙语教材14部。这种借助社会力量制片的点子可谓巧妙而创新。
课堂设到嘎查上
课件在手,只是第一步,把课件里的内容真正转化为群众头脑中的知识才是串联学用的关键,否则就等于空守宝山。鄂托克旗远程办为了让课件真正起作用,成为牧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以“教学近嘎查”为原则,采取了“分级+流动”的教学模式。如今的鄂托克牧民学起课件来,有了辅导教学体系这个细心周到的“老师”,真的是易如反掌了。
成立从上到下的分级辅导教学团队。为了把课件教学工作层层落实下去,旗远程办建立起了旗、苏木、嘎查三级辅导教学团队。旗一级队伍由旗远程办、远教各成员单位等人员组成,负责统一指导全旗教学;苏木一级队伍由苏木党委、政府及涉农牧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巡回指导全苏木教学;嘎查一级队伍由各嘎查站点管理员及嘎查两委班子人员组成,负责具体辅导牧民学习。身为旗农技推广站站长的黄斌,就是旗辅导教学团队的成员。一年多以来,他走遍了全旗的苏木,田间地头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家。如今无论到哪个苏木、嘎查,都有他的牧民朋友。有心人给他算过,有2万多农牧民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他的指导,牧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是“咱们草原人的老黄”。目前全旗的远教辅导教学团队已经达到了700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嘎查都有专人辅导开展学用工作。
组建以点带面的流动辅导教学队伍。针对鄂托克旗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导致集中学习难的现状,旗远程办协调农林牧水、科技法律、文化卫生等部门的专家,组建了19支流动教学队,并借助7辆便民流动车,在学用示范基地、那达慕等重大节庆活动现场甚至牧民家中开展流动讲学。2013年8月29日,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开幕了,当年鄂托克旗雨季降水比较频繁,给鄂托克草原带来滋润的同时,也为部分地区的农牧民玉米种植带来了麻烦。旗远程办组织教学服务队专家李海在大会现场开展了玉米倒伏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细致讲解,大家掌握了实用方法,现场不时响起掌声。牧民孟根花握住专家的手激动地说:“终于找到原因了,回去我就按照你说的办!”据统计,流动教学队目前已有成员112名,开展各类培训1368次,参与群众人数达4万多人。牧民们都高兴地说:“流动队就像温暖的阳光,不断追着我们照耀。”
服务走进毡包里
学用成果的转化,可说是开展远教工作的终极目标。任何远教工作措施,如果最终不能让群众受益,只能说是画饼充饥。鄂托克旗远程办充分重视远教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服务近毡包”为原则,开展了“跟踪+示范”的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远教服务使牧民在致富路上如鱼得水。
建立跟踪服务队,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为了使牧民能既方便又快捷地享受远教服务,旗远程办在全旗6个苏木选取了百余名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致富能手,组建了7个跟踪服务小队,深入到实践基地、田间地头,讲解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牧民对这种面对面的服务直竖大拇指。2013年6月,旗远程办制作并播放了《夏季淡水鱼养殖》课件,随后碱柜村群众打来了电话,希望旗里能给予进一步的指导。旗远程办便将旗水产工作管理站专家张玉生带队的服务小组派到了碱柜村。就在池塘边,张玉生对鱼塘的建设、水深多少、养多少鱼、怎么喂饲料等实际问题进行了一一讲解,在场的群众听完之后都大为赞叹。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跟踪服务队累计上门服务147次,受惠群众达24000多人。
树立中心服务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旗远程办充分重视典型的示范服务作用,在全旗确定中心服务户,让中心服务户发挥出示范辐射作用,为周围的牧民群众做好远教服务。家住阿尔巴斯的牧民革命就是其中的一户。2013年初,革命在远教平台上看到乌珠穆沁羊收益高的信息后,就引进该品种进行养殖,当年就获利15万。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有40户牧民也都养起了乌珠穆沁羊。平时他们在养殖过程中有啥难题,革命都主动到对方的毡包里去帮助解决。有了他的服务,这40户牧民年增收都超过了1万元。他们都跑来感谢革命,革命笑呵呵地说:“我这个中心户,要是帮不了你们挣钱,还叫啥中心啊?” 截至目前,全旗已经发展了68个中心服务户,他们成为了带动牧民发家致富的“顶梁柱”。
如何做好学用工作,相信每个远教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但有一点是很关键的,就是必须密切结合本地实际来开展学用,这样才能保证学用出真成绩、起真作用、有真效果,否则就是缘木求鱼甚至南辕北辙。内蒙古鄂托克旗实施的远教“三近”工作法,正是充分结合了牧区、牧民、牧业实际,从而让远教学用成果真正普惠了草原。“三近”的 “近”,不仅“近”出了工作措施,更“近”出了理念意识。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