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新丝路与贵州

2014-08-06

当代贵州 2014年17期
关键词:贵州建构

杨柏,资深记者、编辑,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客座研究员。香港经济导报执行总编辑,曾任中国青年报贵州记者站站长、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经济瞭望》周刊主编、理论部主任。著有《走进大山》、《迎接挑战》、《横向布局中国》等十余部专著。

6月初的香港,又有媒体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深度透视”起了有关史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海上新丝绸之路的问题。它折射了第二步现代化与后WTO时代,人们力图从传统中找出路,建构新外部性,以摆脱眼下被动的一种思路。

宏观问题下往往有许多微观问题。考察史上丝绸之路经济现象,不难找到新疆、云南、江西、汕头、泉州等地昨天的故事。比如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至今仍陈列着一艘地下挖出来的宋代古船。茶马古道、景德镇瓷器、丝绸之路,泉州小城世界宗教文化的奇特繁荣,都分别代表了曾经的辉煌。当然也使我想起古夜郎今昔,有无自己的开放丝绸之路的话题。

网搜发现,2012年陈政博士牵头,作了一个《贵州六百年对内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启示》的课题,2014年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成《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史研究》一书。从课题到开放史研究,说明此间的开放问题,已然成为一门地方显学。可惜,一时买不到或读到陈博士的著作,网上仅有的文字,太简略,看不清贵州开放史的轮廓,也更读不到那些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限于阅读,我仅知道一些贵州开放史的零星碎片。比如,曾读到清代贵州铜仁汞矿开采,有英国公司的影子;王大卫的《寻找那些灵魂》和沈红博士《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现代性经历》,让我知道了一个外国传教士深入大山苗族社区和现代性建构的关系;1898年,黔商华之鸿,斥资白银20万两,从日本采购了铅印书籍全套设备并请来日本技工在贵阳安装。华之鸿,祖籍江西。清康熙年间华家入黔,先行医,继盐业,再茅台,是国酒茅台前身三大烧房中的一支。华家后来又创办了贵州近代出版机构,“贵阳文通书局”。出版过《莎士比亚全集》,文、史、地、天、数、理、化、医,建筑、教育各类图书与教科书200余种。从启蒙角度,是清末贵州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 “盗火者”。

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陈锦华在《开放导报》刊文提到:“五百年间中国三次丧失了对外开放的机会”,这表明贵州的落后封闭,仅仅是中国与世界距离遥远的一个更深层次的缩影。由此可见,建构不沿边不沿海的古夜郎今贵州的新丝绸之路,对贵州的现代化意义重大。然仅自己所能经历的50余年,我算身在其中的贵州开放“碎片”有两个:一是计划经济时期苏联援建贵州铝厂;二是20世纪80年代贵铝从日本引进电解铝与氧化铝生产技术。两个叠加,合成了一个夜郎版跨越式中国铝制造业的现代化。

贵州改革开放35年,开放跨度之大,令人称奇。有数据显示:1978年,全省出口总额只有285万美元,22年后到2000年攀升至4.2亿。其中出口达100万美元的商品39个;500万2个;1000万6个。资源类商品,创汇14000万,占出口总额40%。;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后,贵州开放呈加速度上冲态势。201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全年进出口总额111.9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其中货物贸易进出口82.9亿美元。

与深圳比,贵州的进出口总额,只相当一个零头。但它更高度浓缩了陈锦华说的那个中国500年的开放史。不开放即死,开放则活。开放才是强身健体的“金刚经”。也是2013年,我去了一次云南姚安,发现早于被搁置的“高铁换大米”,2008年云南与泰国签了一个蔬菜换柴油的协议,每出口一吨蔬菜,可换近1.5吨柴油。管理与运营东南亚国家市场,成了一些地方企业做大产品供应链的长年功课。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提出,与中亚、俄罗斯诸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南海友好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北一南,一陆一海两丝路的国策。这无疑是与人共赢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如此大战略下,内陆山地贵州如何建构面向全球化的开放丝绸之路?显然这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网读发现,贵阳海关按月有公布贵州出口国家名单已达100多个国家,全球化、互联网化,开放表现为线上线下从信息流人流到物流的客户积累、维护与供应链开拓战略管理。

丝者,线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牵挂决定了“密密缝”,道尽了空间阻隔下,亲情关联的秘决与全部现实。如此比喻,或许并不贴切。但市场规律,尽在人心。天南地北,也不过如斯!(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贵州建构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建构游戏玩不够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