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4-08-05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刘 卉

刘卉:女,本科,主管护师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套护理方案[1],其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规范化以及模式化的护理干预,并以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情况为依据,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应用极为广泛[2],也均证实了该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对护理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可增强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临床上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较大威胁,笔者对68 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并与实施传统护理的72 例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书,并服从相关治疗安排。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损伤者。(2)护患间或者是医患间沟通交流存在障碍者,有精神病史者。所选病例对象均接受急诊或择期支架置入术,以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作为介入途径。严格遵循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8 例和对照组72 例。观察组男43 例,女25 例;年龄44 ~77 岁,平均(58.6 ±7.1)岁;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40 ~720 min,平均(276 ±132)min;主要梗死部位分布:梗死前间壁8 例,下壁17 例,下后壁10 例,前壁16 例,广泛前壁9 例,下壁合并右室8 例;心功能Killip 分级情况:Ⅰ级42 例,Ⅱ级20 例,Ⅲ级5 例,Ⅳ级1 例。对照组男44 例,女28 例;年龄43 ~78 岁,平均(57.8 ±8.2)岁;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42 ~730 min,平均(278 ±138)min;主要梗死部位分布:梗死前间壁9 例,下壁19 例,下后壁11 例,前壁18 例,广泛前壁8 例,下壁合并右室7 例;心功能Killip 分级情况:Ⅰ级55 例,Ⅱ级14 例,Ⅲ级2 例,Ⅳ级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与本文研究的病例均统一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传统护理,观察组则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方法为:(1)详细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其主要内容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教育及运动指导等,具体见表1。(2)计时时间从患者一入院开始算起,并以时间作为横轴,同时以本文中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所提示步骤为研究纵轴,由当班护士或者是具体责任护士严格地按照上述研究步骤行综合性干预,对已经执行的措施前打“√”,未执行措施则打“×”,完成后均要参与护士签名。(3)在整个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过程中,当班或者是执行责任护士均要严格地将患者情况记录下来,并分析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最终经由护士长进行检查评估。

表1 临床护理路径表

1.3 评估方法及相关指标 (1)评估患者对心肌梗死病情的掌握,制定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问卷表并发放给患者,表格中包括50 个题目,每个题目2 分,满分100 分。超过80 分为掌握;60 ~80 分为基本掌握;小于60 分为不及格。(2)制定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前详细填写,此表主要分为4 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并经由患者的具体感受来评估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的负面情绪指标(包括焦虑、恐惧以及抑郁)进行评分,得分越低表明心理状况越好。(4)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0.0 对文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同时行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对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各项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后各项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恐惧观察组68 0.83 ±0.12 0.94 ±0.18 0.73 ±0.12对照组 72 1.24 ±0.25 1.43 ±0.26 1.32 ±0.36 t′值12.477 13.025 13.154 P 值<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表6)

表6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d,±s)

表6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68 11.23 ±0.20对照组 72 16.41 ±1.30 t′值33.395 P 值<0.05

3 讨 论

对于临床路径这个经典概念来说,起初来源于工业质量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首次将其应用于医学临床实践中,并因此而出现了临床护理路径这一个概念[3]。经过20年的长期发展,在医学领域,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临床护理路径在实践中运用逐渐成熟,这一理论也被引入到我国,目前在医学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4,5]。

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以疾病或者是某种治疗策略的特点为具体依据,并将实证作为基础,由院内专家组成委员会,共同设计出一个具有流程化的且为标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在患者一入院为起始,就需要按照制定好的表格做有序的护理与诊疗,一直到患者出院时方可结束[6]。在治疗完成后,严格地依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统计不同患者的差异,从而减少后面患者治疗中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几率。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避免了盲目地执行医嘱,更加有计划以及预见性地对患者实施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且保证了护理各个项目不会缺失,避免了遗漏,且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更好地让患者了解针对自身的护理计划。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让患者结合被动护理与主动参与,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本研究可见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身心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在临床具体实践中,临床护理路径虽然发挥了较大的护理效果,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病情变化较快、变异难以操控的病例,一旦遇到这些困难,临床护理路径尚存在缺陷,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对于临床护理路径还应逐渐完善,最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该模式的效果。

[1]周 静,徐 静,刘晓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5):810-819.

[2]杜锦萍,杜 萍,叶文琴,等.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A):43-45.

[3]赵 玉,陈淑媛,王希柱,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2):308-309.

[4]张 璐,陈 丽.急诊重症抢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45.

[5]吕淑娅.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0A):2612-2613.

[6]刘轶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2C):543-544.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