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装修日记
2014-08-05Bella老妈
Bella老妈
新房已经到了装修阶段,我认真地与Bella协商,让她自己布置自己的小房间。
Bella一听有新房子住,还能自己设计,马上就答应了。
观察期:提前考察
Bella开始构思她的小窝了:时不时跑来告诉我,她需要这个,需要那个。可是装饰房间需要整体的布局规划,我担心她不知道从何开始,就从网上给她搜出一些儿童房的装饰图,让她先了解。
在美国,孩子大都是独自睡觉,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每次去朋友家做客,她也会请求跟朋友的小孩一起到房间里玩耍,回家的路上再跟我讨论刚才参观后的各种感想。
预热期:风格选定
受到邻居韩国小朋友的影响,一开始Bella就说房间的墙壁要带有花的图案。据我了解,也就是贴上带有小碎花的墙纸,属于“小清新”范。我觉得在墙面上贴墙纸,有点不适合孩子的房间,至少以后使用起来不方便,但当时并没有反对。
直到有一天,Bella郑重地告诉我,她决定了:房间就只要白色和黄色的墙面,另外还附加了一个要求——要一整面大大的黑板,平时用来写字和画画。
我依然淡定接受。既然她有自己的审美要求,我就应该尊重她的想法,选什么风格、怎么布置,只有她说了才算。
准备期:先做方案
新房子比较大,分给Bella的房间也有充足的空间,Bella毫不客气地划分了睡眠、学习、玩耍三个区域。把房间里光线最弱的地方留给了睡眠区,最安静的角落用来学习,剩下的大部分空间全都用来玩耍,她说这样就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自由自在地“摸爬滚打”了。
另外,她还要求房里所有物品必须是她能独立使用、触手可及的,摆设物件的高度也必须与她身高相当。
接下来就是家具和用品的选购了。作为总设计师,采购的活儿当然也要亲力亲为。Bella给自己列了一份采购明细表,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了她房间要买的每一样物品。
发现她主动提出要购买儿童清洁工具,我心中暗爽:这是日后要自己打扫房间的节奏吗?
进行期:物品选购与DIY
Bella房间的家具大都购买了原木色的。出乎我意料,最终她选了一款既有爬梯、又有滑梯的睡床。除了书桌、椅子等大件物品外,房间里的其他用品大都是Bella的DIY之作。
比如那张木色的靠背手扶椅,我加了一块连体坐垫,Bella用糖果色的布料简单缝制出一个枕头和两个长方形的布袋。枕头就加在坐垫上,两个布袋就搭在扶手上。这样既可以舒舒服服地靠在椅子上翻书,一些小物件还可以放在布袋里。
她设计的这个衣架估计你也没见过:在一块木板的外层包裹一层彩纸,把四个彩色的塑料杯子用强力胶粘在木板上,然后钉挂上墙。嘿!连我都忍不住要往上面挂些小物件了。
使用期:娱乐学习两不误
Bella已经正式搬入她的新房间,开始新生活。不得不说,她实在是太爱她的新房间了。这张上下两层的床真是休息玩乐两不缺,现在她根本不会赖床,因为睡醒了就能滑滑梯。床的下层,用了几块布围蔽起来后,竟成了她的私人场所,还可以在里面睡觉、玩耍,甚至躲猫猫。
这面超大的黑板,用处也超出我的想象:可以学习,可以画画,另外也的确是一面独具特色的装饰品。Bella经常在上面创作,例如星空、动物王国、海洋世界……
根本停不下来。
怪招爸妈经验说
挂起来的故事
为了让儿子房间的墙面装饰独特些,我从全家出游的风景照中选出他出镜的照片,又挑了些比较特别的场景,自己在电脑上做了图像的后期处理,然后找了一家专门做画布印刷的工作室,制作成墙上的挂画。
我把挂画按儿子的年龄依次贴上,并简单写上照片背后的小故事。效果出奇地好,一进入儿子房间,就犹如走进艺术长廊,一幅幅挂画拼成了儿子的成长史。儿子每次都会跟来家里玩的小伙伴们津津乐道照片背后的故事。
最特别的纪念品
儿子刚出生时穿过的小衣服、小帽子,一直都被我存放着,从没拿出来看。那天无意中从衣柜底下翻了出来,儿子觉得很有纪念意义。
于是,我专门找了一块硬纸板,把他的小手套、小帽子和小袜子都缝制上去,又请儿子用水彩在上面作画。就这样,一件美丽且特别的纪念品做成了。儿子很喜欢,要求挂在他的床头;我也可时不时看一看,回忆一下他小baby时的可爱模样。
在家里野营
为了让女儿体验到睡帐篷的新奇感觉,我用了四根竹子,做成一个四角形的支架,又找了一块布,搭成一个温馨的帷帐。我往帐篷里铺上柔软的毯子,女儿立刻兴奋地躺上去,帐篷里黑乎乎、朦朦胧胧的,看不到昔日熟悉的天花板,周围一片静谧。
现在,有时白天女儿就带上她的小玩具,在帐篷里面开野餐会、生日会;晚上就拿着手电筒,躲在里面跟小玩具们说悄悄话。最近,那里还成了她跟我们捉迷藏的好去处,虽然这太容易找到,可她就是喜欢钻进去又钻出来的感觉。
爱丽丝梦游仙境
冲着女儿对爱丽丝的那股热爱程度,我用了几条糖果袜给她缝制了一款超梦幻的彩虹装饰灯,挂在床头。还给她房间里的椅子桌子都穿上彩色的袜子,没想到竟获得了女儿特别的钟爱,她一进屋里就说自己进入了仙境,仿佛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有了生命。就连吃饭也一定要在她自己房间的桌子上,与房间里的“小精灵”们一起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