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宁安东苇塘金银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2014-08-04白显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5期
关键词:苇塘糜棱岩绿泥石

白显清

摘 要:黑龙江省宁安市东苇塘金银矿为一小型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以金矿石为主。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张广才岭边缘隆起带的中北部,宁安盆地西边缘,南邻敦-密深大断裂带。区域内地层简单、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发育,尤其是受北东向规模巨大的敦-密断裂带影响,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韧性剪切糜棱岩带构成本区最基本、最重要的构造格局。该区矿化点多,找矿标志明显,通过了解该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可望找到更好更大的金银矿。

关键词:金银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东苇塘一带金银铜锌普查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行政区划属宁安市管辖。普查区地处张广才岭东坡,地势西高东低,属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360~449.5m,相对高差89.5m。区内水系较发育,沙兰站河及其支流东苇塘河、西苇塘河基本围绕工作区,均属牡丹江水系。区内植被不甚发育,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沟谷中亦有沼泽,有机质含量较高。区内土壤层较发育,分层结构较明显,覆盖层厚2~4m,很少有基岩裸露。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属于张广才岭元古代陆缘活动带,经晚元古代晚期的兴东期构造运动而褶皱隆起,并伴有同构造期造山活动侵入的中酸性侵入岩。区域内中元古界苇芦河岩组(Pt2W)零星分布在东、西苇塘附近上部为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片岩、变粒岩,下部由大理岩组成,为一套滨海~浅海相复陆屑式建造。小北湖组(D1X):即原黑台组(D1-2ht),出露在渔渲西沟一带,主要岩性为泥质或粉砂质板岩、千枚岩,含炭细砂岩和杂砂岩互层,为近岸海相陆源碎屑式建造。歪鼻子组(D3W)出露在渔泻泡子周围和英城子附近,呈近东西向分布。主要岩性为流纹岩、英安岩、流纹凝灰岩、夹粉砂质板岩、岩屑砂岩,岩石普遍遭受较强烈的糜棱岩化作用。海浪组(K2hl),出露在英城子林场和镜泊湖发电厂一带。主要岩性为泥岩、中细粒砂岩、含砾砂岩、砾岩等。更新统顾乡屯组(QP3(3)g):沿沟谷分布,形成河谷阶地。主要为砂砾石、粘土等,为陆相河流相堆积物。镜泊湖期玄武岩(βQh):呈岩盖或沿沟谷分布,主要岩性为气孔状橄榄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火山渣、火山灰等。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兴东期~燕山期贵金属、有色多金属成矿带(Ⅲ级)的南部,镜泊湖~林海印支~燕山晚期贵金属、有色多金属成矿带(Ⅳ级)内,南邻敦~密深大断裂带,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

2 矿床地质特征

普查区处于湖南屯-陆家店复背斜的陆家店段,根据苇芦河岩组残存的岩块、岩片的产状,恢复南部区段为复式背形构造,轴部出露于84线66点一带,轴向约290°方向倾没,两翼角度南低角度约35~40°倾斜北高角度约45~50°左右。矿区地层不发育,仅零星出露中元古界苇芦河岩组(Pt2w)及上白垩统海浪组(K2hl),前者呈捕虏体或残片形式出现,后者不整合覆盖于西苇塘单元(J1Xw)和洋草沟单元(J3Y)花岗岩之上。普查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除上述地层所占据面积外,大部分为岩浆岩分布区,从早石炭世到早侏罗世及晚侏罗世均有出露,现分述如下:

2.1 早石炭世苗圃单元(C1M)

分布普查区西北角80线186-200点及东南角92线8~12点和96 线8~14点、98线12~18点之间,分布零星而且出露的面积小。岩性为细粒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

2.2 早石炭世张家窑单元(C1Z)

普查区内出露零散,见于80线154~174点、86线164~176点,呈东苇塘单元(J1Dw)细粒二长花岗岩的捕虏体,主要分布在普查区西北部,面积较小,面积大约在0.03Km2左右。岩性为中粗粒花岗闪长岩,被北东向断裂所截断。

2.3 早侏罗世西苇塘单元(J1Xw)

是普查区内主要岩浆岩,分布面积最大,面积约2.75Km2左右,岩性为细粒二长花岗岩,测区南部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大部分岩石均以糜棱岩化,局部为糜棱岩,蚀变较强。

2.4 晚侏罗世洋草沟单元(J3Y)

普查区内分布零星,呈岩枝和大的岩脉状分布,面积约0.6Km2,岩性为细中粒正长花岗岩。

3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苇塘金矿床产出湖南屯-陆家店复背斜的陆家店段,根据苇芦河岩组残存的岩块、岩片的产状,恢复南部区段为复式背形构造带中。依据金矿体赋存部位、地质构造、岩性、围岩蚀变特征等条件分析,该金矿床成因类型应属热液—蚀变岩型。

根据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本矿床分布规律和特点,总结如下找矿标志:

3.1 金矿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苇芦河岩组(Pt2w)变质岩内,岩性为糜棱岩化的含金绿泥石英片岩、绿泥石片岩。具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特征,在空间上其产状与岩层的层理基本一致。

3.2 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的蚀变绿泥石英片岩、绿泥石片岩是金矿赋存的有利部位。

3.3 褐铁矿化、绿帘石化为蚀变外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为蚀变内带,金矿体往往就赋存其中,二者呈逐渐过渡,外带是间接找矿标志,内带是直接找矿标志。

3.4 金、银、砷、锑组合异常浓集中心部位或单金异常浓集中心部位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3.5 矿体严格受矿化蚀变带的控制,赋存于含金的绿泥石英片岩、绿泥石片岩内,矿体与蚀变带之间为渐变过渡关系。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3:209-210.

[2]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01-52.

[3]唐丽艳,张弘.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成矿规律[J].黑龙江国土资源, 2009(01):50-51.

[4]武警黄金指挥部.黑龙江省团结沟斑岩金矿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5:105-2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苇塘糜棱岩绿泥石
绿泥石弱酸性解堵剂的开发与性能评价
粤西河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简析
粤西河台金矿田糜棱岩XRD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八一
八一
东北地区苇塘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糜棱岩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梦中的苇塘〔外一首〕
赣南黄泥湖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铀成矿环境指示意义
夏天的苇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