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白驹过隙(创作谈)
2014-08-04朱和风
□朱和风
人生如白驹过隙(创作谈)
□朱和风
朱和风,男,生于绍兴,现居宁波,码文字的媒体人。二○○八年起在《青年文学》《十月》《北京文学》和《中国作家》等刊发表小说近三十篇,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刊转载。已出版散文随笔集《一个人的视角》和中短篇小说集《去远方》。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创作中篇小说《在远方》时,我还写了另一个短篇小说《去远方》。但是,《在远方》一直在远方飞来飞去没有着落,而《去远方》却顺利发表了,并被二○一二年第一期《小说选刊》转载。其实,这两个小说颇有姐妹篇的况味,讲的是救拯和忏悔的故事。
有必要说说我现在生活的城市——宁波。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宁波进来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务工人员的情况全国都差不多,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众多的务工人员为生活挣扎奔波,其中的个别采取一些见不得阳光的手段,最终沦落成阶下囚。那时,我是一个跑公安口的记者,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的新闻听得多,也写得多。日复一日地撰写社会新闻,发挥所谓的警示、震慑作用,最后的我竟沦落成写作流水线上的一员。我想起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说过的话,美丽的房子非但当不得幸福的保证人,它们还因为不能提高居住于其间的住户的品格而遭致诟病。如果人的素质不上去,宁波最好、最美也只是一个神话。
有一次,我听人说我朋友的一个远方朋友出事了,而按照既定方针,下一步的工作是大家有路挖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一个目标:捞人!当然,这事也光临到我的头上。我一打听内幕,发现出事的人情有可原。但看到他出事后恐慌、孤独的目光,朋友们怜悯之情骤升。尽管法律不买感情账,但运用法律的人却有失误之处。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救拯,需要相互的信任和帮助,就像没有宗教信仰,不敬畏自然的人难以为忏悔之心的道理一样。救拯,除了肉体的救拯,现实的世界里最需要的是对灵魂的救拯。就像阿兰·德波顿说的一样。
小说不可能是现实的翻版,小说游走在现实和幻境之间。现实社会中的许多未知事物,偶然而生,偶然而去。但道德、人性等等,永远呼唤着救拯。救拯的过程,是净化、是控诉。因为,人性中的狡狯、善良,在救拯中一一显露。
《在远方》写出后,一直飞来飞去没有着落,感谢《星火·中短篇小说》杂志社,终于让我多年的文字亮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