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藏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及特点

2014-08-03毛晓冬张俊海

云南地质 2014年4期
关键词:双湖盆系班公湖

刘 成,毛晓冬,张俊海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青藏高原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记录着地球演化最壮观的地质事件,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其北部为藏北高原,中部为藏南谷地,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西藏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化石丰富,大地构造位于南、北大陆之间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山链东段,是著名的特提斯域的组成部分,有着板块构造长期活动、演化的特点,具有复杂而独特的巨厚地壳和岩石圈[1],西藏区域地质构造主要呈东西向及北西西向展布,山脉及水系大致平行于区域构造线发育。经整理前人资料,将西藏由北而南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即羌塘—三江造山系、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和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另包括了西藏东南角的印度陆块的一部分(图1)。

F1:主边界断裂带;F2:雅鲁藏布江断裂;F3:狮泉河—嘉黎断裂;F4:班公湖—怒江断裂;F5:双湖—澜沧江断裂;F6:羊湖—金沙江断裂. Ⅶ—1:巴颜喀拉山地块;Ⅶ-2:三江弧盆系;Ⅶ-3:羌塘弧盆系;Ⅶ-4:班公湖-怒江对接带;Ⅶ-5:拉达克—冈底斯弧盆系;Ⅶ-6:雅鲁藏布江结合带;Ⅶ-7:喜马拉雅地块;Ⅷ:印度陆块

1 羌塘—三江造山系

该区北以康西瓦—木孜塔格—玛沁—勉县—略阳对接带为界,南以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为界,是受控于古特提斯大洋向东俯冲制约的晚古生代多岛弧盆系转化形成的造山系,类似于太平洋向西俯冲制约形成的东南亚多岛弧盆系。区内岩性主要为一套结晶片麻岩、片岩、变粒岩、大理岩、绿片岩等,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较广,泥盆系碎屑岩区域上沉积不整合在下古生界之上,局部缺失早泥盆统。

羌塘—三江造山系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东段为弧形拐弯,逐渐转为北西—近南北向,各主要构造单元急剧变窄,宽约数十至150km,挤压变形强烈,断裂极为发育,有7~8条深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如他念他翁—澜沧江逆断层、妥坝逆断层、芒康—盐井逆断层、马查拉逆断层等。其沉积建造复杂,岩浆活动剧烈而又频繁,区域动力变质、热流变质作用发育。该构造带前震旦系基底(嘉玉桥群)分布于构造带中部,往外依次为石炭—二叠系及中—新生代沉积。最强烈的构造作用发生在海西—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的迹象也较明显,伴随有岩浆活动,形成中酸性侵入岩体及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带,羌塘—三江造山系中广大区域记录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弧后扩张、多岛弧盆系发育、弧弧碰撞、弧陆碰撞的地质演化历史。碰撞之后该区的大部分地区于晚三叠世转化为陆地,并形成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的裂陷或裂谷盆地[1]。羌塘—三江造山系主要包括玉龙塔格—巴颜喀拉前陆盆地,金沙江结合带,中咱地块,昌都地块,北羌塘—甜水海陆块等次级构造单元。

2 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

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西起乌孜别里山口,主体向东经班公湖、双湖、安多至索县,后转向沿怒江南下经丁青、八宿至碧土,继续南延受碧罗雪山—崇山变质地块的阻隔及南北向强烈逆冲带的叠覆而不明,潘桂棠等人[1]认为其显露即与昌宁—孟连结合带联为一体,呈一反“S”形带状展布,成为泛华夏大陆南缘晚古生代羌塘—三江造山系与冈瓦纳大陆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的重要分界。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起自班公错、改则,经班戈、丁青,东至八宿、碧土一带,东西向延长2 000km,南北宽8km~50km,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转为北西到北北西方向展布。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总体上呈北西向波状延伸,带内岩石破碎,糜棱岩发育,并出现石英硬玉组合的变质带,沿结合带出露超镁铁质岩(蛇绿岩),有多期活动,并控制中生代晚期及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分布和岩浆活动,带内广泛出露古生代—中生代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增生杂岩,以及元古界基底残块和大量古生代—中生代“岩块”,该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洋壳带具有初始洋盆性质,发育有彼此孤立的小规模分异岩浆房,反映出某种不稳定的有限扩张环境,并具有从离散大陆边缘向岛弧转化的特点[2]。沿断裂带还发育晚白垩世—新近纪陆相火山喷发,以及新生代陆相走滑拉分盆地、第四纪谷地呈带状展布,结合带显示了自东向西渐进式缝合的特点,其洋壳岩石圈向南俯冲消减,导致晚古生代—中生代雅鲁藏布江弧后扩张[3]。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可划分为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聂荣残余弧地块和嘉玉桥残余弧地块3个次级构造单元。

3 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

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位于班公湖—双湖—怒江结合带以南的广大区域,主体是受控于古特提斯大洋向南俯冲制约的中生代多岛弧盆系转化形成的造山系,该区北以班公湖—双湖—怒江结合带为界,南以锡伐利克带为界。班公湖—双湖—怒江结合带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属于冈瓦纳中生代前锋弧。在前锋弧后面(南侧)发育拉达克—冈底斯—察隅弧盆系、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喜马拉雅地块等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地质历史,它包含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弧盆系发育、弧后扩张、弧—弧碰撞、弧—陆碰撞的地质演化历史。该区出露分布的狮泉河—纳木错—嘉黎和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代表了特提斯洋向南俯冲诱导出的一系列藕断丝连的中生代弧间及弧后扩张盆地[4]。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主要包括拉达克—冈底斯—察隅弧盆系,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以及喜马拉雅地块3个次级构造单元。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大致沿象泉河、雅鲁藏布江延伸,贯穿全区,向西出国境后与印度河缝合线连通。向东在墨脱一带南拐入缅甸。在冈底斯山的南麓,东起仁布县,西至扎达县,在近千公里的范围内,断续分布着条带状古近纪地层和超基性岩带,代表欧亚板块和冈瓦纳板块相碰撞的缝合线。该带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主干断裂(昂仁—仁布—泽当)断面在浅表部分向南倾,泽当一带倾角50°~80°,个别地方较缓为20°~30°,重力测量结果反映该断裂的断面在深部北倾。断裂具有多期次继承性活动特点,发育动力变质带和构造混杂岩带,它对早白垩世、始新世煤系有明显地控制作用。

喜马拉雅位地块北界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界为喜马拉雅前陆冲断裂(HFT)[5]。区内以大面积出露前寒武系变质岩和发育从奥陶纪至新近纪基本连续的海相地层为特色,显生宙沉积地层总厚达12500m[6]。由于卷入强烈的碰撞造山作用,形成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呈略向南凸出的弧形山系,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构造带走向由近东西向转为北西向,带内出露中—深变质的聂拉木群,其上为震旦—寒武系至白垩系盖层沉积,基本上为连续的海相沉积,该带从古生代奥陶纪到新生代古近纪都是海相沉积地层。除石炭系、二叠系和白垩系底部存在假整合面之外,其他层位没有发现明显的不整合面,几乎为连续沉积。新生代新近系(沃马组)出现陆相沉积地层,(扎达盆地和普兰盆地)为陆相沉积。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其整体可能是一个推覆—伸展的滑移构造岩片。根据大地构造相的差异,自北而南分为拉岗轨日被动陆缘盆地、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高喜马拉雅基底杂岩带和低喜马拉雅被动陆缘盆地等四个次级构造单元。该结合带主要由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朗杰学增生楔,以及仲巴地块3个次级单元组成。

综上所述,西藏矿产资源丰富,多处于造山带内,本文以前人(潘桂棠,王立全,张万平等)资料为基础,将西藏大地构造由北而南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羌塘—三江造山系、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和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并分别阐述了各构造单元的特点及其次级构造单元的划分(表1)。

表1 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分区简表

续 表

参 考 文 献

[1]潘桂棠,李兴振,王立全等.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J].地质通报,2002,21(11):701-707.

[2]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3]潘桂棠,王立全,耿全如等.20年后再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

[4]潘桂棠,王立全,张万平等.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150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10.

[5]许志琴,杨经绥,梁凤华等.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J].岩石学报,2005,21(1):1~12.

[6]孙云锴.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变质地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双湖盆系班公湖
全国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生态搬迁记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四川盆地奉节地区上古生界古隆起特征及地质意义
在班公湖,与天堂偶遇
川西地区中部存在泥盆系—石炭系吗?
——一个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推论
云南麻栗坡新厂冲-西畴兴街一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世界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纳入国家电网主网覆盖
川西北地区ST3井泥盆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美丽的双湖公园
西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