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对小住宅空间设计的启示
2014-08-02肖振萍
摘 要:审视高房价社会背景,为小住宅中空间局限性问题提出可参考的解决方案。解读苏州园林空间结构和造园手法,分析古典江南园林中解决“小面积”与“大空间”矛盾的设计思路;研究 “借景法”和“障景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关键词:苏州园林 住宅空间 小户型 借景
在房价杠杠调节以及国家政策作用引导下,中小户型装修工程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在环保集约的倡导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占领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因此,对于中小户型住宅空间设计探索具有可研究价值。
小户型住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结构不理想、面积不宽裕、采光通风受限等问题。在框架已界定,平方有限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法因地制宜解决的。
在解决的方法上,更多业内人士投注在设计室内空间而不仅仅只是室内装饰的概念上,注重设计限定空间内舒适度的体验。在创作思路上,不断挖掘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在小户型住宅设计上做大文章。
一、园林美学借鉴思路
“小面积”与“大空间”之间是矛盾的,但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屡屡造就矛盾的典范。尤其在苏州园林中有集中体现,知名度也最高。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普遍不大,据查:网师园现现有面积5400平方米;怡园现有面积6270平方米;沧浪亭现有面积10800平方米;狮子林现有面积11000平方米;留园现有面积33000平方米。①面积不大的园林却以意境博彩。
在有限的空间内,园林空间是运用怎样的手法在翻覆,才有如此变化无穷的景观视域?经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查,做出如下概括:
1.借景之美
苏州园林借景观元素,采用对比、延伸、渗透、借景、障景等手法, 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感和层次更加丰富的景深。园中空间利用景观元素相互分割渗透,虚实相间。 比如:巧妙借水体倒影与实景呼应,产生实虚两景,给人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巧借漏窗取景,将园外山水纳入园中,开阔视域空间。
除此以外,不但考虑固定点的静观效果,还考虑活动于其内的人在行进过程中,能否获得良好的动观效。
2. 障景之美
古典园林中忌讳一览无余的空间布局方式②,在苏州名园的园林空间中,通常利用山石、墙垣分隔空间,有意遮掩视线,维系了独立空间的视域完整性,形成婉转曲折的空间意境。特别是从居住空间进入园林空间时,采取先抑后扬的空间处理手法,以假山为屏障,即自成一景又阻挡视线,达到障景作用。又可借游廊、植物群落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空间。
3.对比之美
古人很早就领悟到大与小空间关系来源于对比,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曰:“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意思是一杯水倒在低洼的地方,在上边放草可以做它的船,可形成一个微缩的泛舟场景,放杯子则水太浅船太大,不能动,也就不协调了。苏州园林空间的设置巧妙的贯穿这一辩证思想,园林面积不大,园边环绕水池设置建筑、道路、山石、植物,相互间高低错落、虚实对比,视线越过水面,与亭廊、建筑互为对象,使不大的水面显得明净旷远,扩大了园林空间的尺度感。造成空间开阔的错觉③。
再者考虑空间的大小形状、开敞封闭形成对比,调整园内配景与建筑的尺度,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规格很小,轩内仅刚好容纳2人同坐,如此处理倒与周围环境形成丰富、开阔的空间层次,同时取苏轼《点绛唇》中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点题,意境深远。
二、启示
苏州园林以“人”为设计主体,关照游园动线中视觉的流动感受,为了追求空间的无尽的错觉而采取借景、障景、对比等方式处理, "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同样的面积尽可能高效利用,通过有限的空间塑造无限空间的可能。在空间知觉的扩展上的成功范例给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许多启示。
1.借空间
园林景观与住宅空间虽然一个是室外空间一个是室内空间,但是其所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于小户型住宅空间,即如何高效利用空间。借鉴借景法,从借景对象展开分析,从借空间、借光影、借声色三个角度寻求小胡子住宅空间设计的新思路:
(1)巧借邻近空间,淡化空间分界阻隔的必要性,满足空间视域延伸的审美需求:
园林空间以符合古人的审美哲学为指导,通过借景法对实景、虚景囊括到视野中,以营造“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见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④”的园林意境。
区别于园林空间设计,小户型住宅设计中对于空间的处理更注重的是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在居住空间中,合理的规划功能分区,巧鉴借景法,模糊功能空间交合处的分界,利用非承重结构的可开放,可封闭的特性,破除空间僵硬的定义,以色差、高差的视觉差异唤起观者的感官刺激,使空间单位之间延伸或重叠。
(2)巧借空间高度,创造富有空间层次的视觉空间:
园林景观借景法的仰借与俯借一法可以解决小户型平方面积先天不足问题,从空间的垂直界面着手,探索扩展空间实用性的有效方式。
一般来说,小户型住宅的层高为2.8米至4.8米之间,因此设计时利用人体工程学理论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层高能达4.8米的户型,可利用水泥浇灌或者轻钢龙骨技术搭建隔层。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室内平方面积不大,若室内层高过低则空间容易产生压抑感,因此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空间的舒适度,客厅部分做挑空或高差处理,起居室则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过于空旷反而会产生不安全感,所以高度可设计在2.4米左右,一套户型内拥有不同的高差变化,丰富了空间的视觉层次。对于层高较矮仅为2.8米左右的户型,客厅不能做复杂的吊顶增加空间压力。除此以外,小户型的收纳空间也可以向高处发展,利用吊柜扩展空间的可利用率;或者借助抬高地台,既满足收纳空间需求,又对功能空间进行了有效的视觉层次分割。
(3)巧借动态空间,满足小空间功能的多重性:
园林空间借用时间要素,运用借景的艺术手法引导动线,延长观景流程,使空间不感局促。在小面积的居住空间中,也可考虑加入时间要素,根据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特殊需求,巧妙安排空间的功能属性,赋予同一空间多重用途,使小面积住宅具备“大空间”。
英国富豪Simon Woodroffe以日式家居设计与伦敦西区著名的歌剧戏院舞台为设计思路提出一个全新设计构想“YO!Home”。在80平米的公寓内,通过模糊处理空间功能概念,利用科技手段布置机关,赋予同一空间在不同的时段根据不同需要具备多重功能。在这个空间内,设置升降装置,使空间跟随需求而变化,既是客厅也是卧室、是书房也是客房,是厨房也是电视背景墙。
2.借光源
苏州园林的漏窗除了借景取意之外,还借阳光投射的光影关系营造出微妙的空间意境。这种意境延伸到室内中来,可以作用于创造唯美的空间情感氛围(图),好的光照条件还可以能从心理感受上扩张视域空间,创造一定的特定的空间氛围的精神功能需求。在室内的光源设计上主要体现在借自然光和借人工光两方面:
(1)借自然光照明:
绿色环保是设计提倡的主导思想,在小户型空间设计中对于自然光照明的设计除了要考虑意境因素外,更强调如何环保的解决部分因为房屋结构原因不可避免出现的无自然光直接照明“黑屋”?比如无窗户的卫生间、厨房、储物间甚至卧室。
运用对比法取舍空间使用需求,尽可能多的在现有条件下创造借光条件,借用反光、透光、半透光、漏光材料进行墙面的再处理。以封闭的卫生间或厨房空间的处理方法为例分析:这类空间的工程设计由于无窗户通风一般都会设有通风管道,因此对空间的改善只需考虑解决采光问题,利用玻璃砖墙以其透光性营造迷离光影,又以其不透明性保证空间的隐私性,完美解决“黑屋”光源;再如层高较高有挑空的户型中,可在楼梯等立面采用适宜的材料做漏光法,即满足实用功能又延伸了光照范围,此审美意境与园林景观中的漏窗如出一辙。
(2)借人工光照明
人工照明光照从其功能意义上看,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满足最基本的视觉照度的层面上。“照明的亮度与层次、灯具的造型与布置、自然光与人工光的调节都会对一个室内设计的最终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⑤”小户型住宅的功能空间界定应该尽可能通透,借助于光效的变化,再塑造空间,烘托材质质感。比如:利用不同照明方式所产生的视觉差异,构筑虚拟空间的心理独立性,空间面积既无损耗又达到了功能区域视觉感受分割目的。
3.障景
“一览无遗”违背中国传统美学对深致曲折的婉约美追求⑥,在多数情况下,是需要避免的空间格局,住宅商品化之前的小户型住宅结构不合理,套内空间基本都直接与客厅联通,造成客厅四围墙面不完整,空间隐私性差;近年来的商品化住宅框架式结构虽然完全通透,但空间界限是模糊的,给予更多创造的灵活性。
不管属于那种小户型都可借用障景法设计观念,根据生活习惯需求分析承重墙与居住动线规划格局,比如设置玄关、电视墙、衣柜等方式,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考究垂直界面的围合形式,根据视觉需要采用全围合、上半部围合、下半部围合的形式;利用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视觉效果,达到隔断视线保护各空间之间的独立性与曲折性目的,又解决了储藏收纳问题,进而深化拓展空间使用率。
三、 小结
由此可见,面积并不是决定居住空间舒适度的唯一标准。设计师可以依靠古人在园林设计上的优秀经验为创作提供思路,运用借景法与障景法,合理对比,通过地台面的色差与起伏,立面空间的高低变化,材料质感,不同性质的空间穿插、组合重构空间。使小面积拥有大空间,从而达到提高面积使用率、创造舒适居住空间目的。
注释:
①数据来源百度互动百科.
②饶飞.拙政园空间结构解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2(6).
③郑阳.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表达[J].装饰,2004,139(11).
④沈复[M].浮生六记.
⑤易沙.分离与联系——浅议室内布光方式的层次化原则[M].年室内设计年会学术论文集,2003.
⑥肖振萍.从大观园的文学意境解读园林设计美学[J].大舞台,2013(2).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