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PAD2014:“后媒介状况”下的摄影现状

2014-08-02江融

中国摄影 2014年6期
关键词:展销会摄影家画廊

江融

国际摄影艺术经销商协会展销会(AIPAD)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摄影展销会。4月10日至14日在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举办的第34届展销会,有来自美国各地以及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中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瑞典和阿根廷的84家重要画廊参展。今年又扩增了不少新的画廊,主要来自德国柏林、波恩和慕尼黑、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和洛杉矶、北欧的瑞典以及南美洲的阿根廷,反映出这些地区正在活跃发展的摄影艺术及其市场。

如果说去年举办的AIPAD展销会已显现出摄影再现的转机端倪,今年的展销会则更加明显地表明,当下摄影因与其他媒介“混搭”而摆脱了传统具体媒介分类进入到“后媒介状况”。更多的摄影艺术家正利用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媒介和新的传播渠道创作实验性摄影作品,同时,将摄影媒介与绘画、雕塑、装置、视频、3D等媒介结合,模糊摄影与其他媒介之间的界限,他们正采用跨媒介的方式进行创新,利用摄影媒介的可塑性,探索摄影在数码和因特网时代的各种可能性。

回到过去,走向未来

展销会入口处的几家画廊的展品通常是当下摄影现状的风向标。今年,正对着入口处最主要摊位是由Bruce Silverstein画廊占据,该画廊展出已故美国著名摄影艺术家约翰·伍德(John Wood,1922—2012)的多媒介拼贴作品,伍德擅长利用各种摄影工艺程序,并在作品中添加绘画等其他媒介进行创作。在当下数码技术和手机相机使得影像泛滥的时代,许多年轻摄影艺术家也开始重拾19世纪传统摄影工艺程序,沿约翰·伍德等老一辈艺术家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行。

基思·史密斯(Keith Smith,1938—)是该画廊推出的另一位美国摄影艺术家,自1970年代起,他就一直在尝试用新材料和技术程序来制作摄影画册,迄今制作了280多本独一无二的摄影画册,这些画册本身便是艺术品,其形式与内容一样重要。史密斯可以说是当下已兴起的艺术家自我设计和制作摄影画册作为其摄影作品另一种呈现形式热潮的先行者。该画廊还展示了著名现代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拍摄自己摆满雕塑的工作室照片,仿佛是装置艺术家作品的照片。画廊总裁指出,回顾这三位艺术家作品,是为了“重新界定当代摄影”。

纽约专门代理新锐摄影艺术家作品的Yossi Milo画廊也处在入口的重要位置。今年,该画廊推出的几位当红摄影艺术家作品,也是利用不同摄影工艺程序进行创作。旅居纽约的德国艺术家马可·布鲁尔(Marco Breuer,1966—)的大部分作品是不用相机和胶卷创作的。他往往在暗房中将彩色相纸先显影成黑色,之后,用不同的工具直接对相纸药膜进行处理,包括烧烫、刮擦、切割、磨砂和钻孔等,以便制造出不同线条、图案和抽象的效果。

该画廊展示的另一位摄影艺术家是来自美国的马修·勃兰特(Matthew Brandt,1982—),他的成名作《湖泊和水库》(Lakes and Reservoirs)系列作品是用湖水对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表面进行浸泡处理,直到出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和斑块效果为止。这次展销会展出他刚完成的题为《拉布雷亚》(La Brea)系列作品,是他到洛杉矶拉布雷亚焦油矿坑博物馆拍摄被天然焦油保存的动物遗骸照片,之后收集当地的焦油,利用传统的照片制版法(heliograph)将照片输出在涂有焦油的铝合金面板上。该系列作品的效果犹如原始部落在洞穴中留下的绘画。

近年来,有不少摄影艺术家采用摄影术刚发明不久便被使用的物影摄影术(photogram)来创作。Yossi Milo画廊还展出了两位美国艺术家的物影摄影作品。艾莉森·罗斯特(Alison Rossiter,1953—)用收集到的过期相纸有控制地部分放入显影液中产生黑色影像,之后将它们并置在一起,造成有趣的几何图形作品。这些作品既像老照片,又像当代极简主义抽象画。克里斯·麦考(Chris McCaw,1971—)则是自制大画幅相机,配上通常用于军事侦察的高倍望远镜头,装上过期的银盐相纸,直接利用太阳光创作物影照片。由于长时间曝光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相纸记录了强烈太阳光所留下的一道弯曲的灼烧痕迹。麦考利用模拟摄影最基本的两个元素——时间与光线来创作,既传承了摄影传统,又将摄影媒介推向新的发展方向。

该画廊还展示了荷兰摄影家米什卡·赫纳(Mishka Henner,1976—)利用谷歌地图创作的题为“荷兰风景”系列作品。谷歌地图是谷歌公司利用航拍照片制作的地图。赫纳从因特网下载了谷歌地图上用马赛克遮挡过的荷兰一些敏感地区的图像,之后将这些图像后期处理成方构图的作品,仿佛是艺术家自己航拍的照片,再加上后期制作的抽象效果,具有抽象画的美感。

在数码摄影迅速发展和模拟摄影逐步衰退的今天,摄影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摄影艺术家逆数码摄影发展的潮流而动,他们返回到模拟摄影技术寻找新的可能性。他们或是采用摄影史上各种制作影像的工艺,或是收集和使用可能即将消失的银盐相纸进行创作,强调摄影的工艺性和物质性,以便有别于数码相机和手机相机能够迅速和容易产生的非物质影像。他们不仅只是简单地返回到过去,而是从摄影历史中去发现新的可能性;同时,也有不少摄影艺术家正开始利用当下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媒介和新手法探索摄影未来的新疆界,并探讨什么是当下摄影的定义问题。这便是目前正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举办的“什么是照片”摄影展的主题。

作为证据和作为艺术的摄影

展销会入口处两旁的画廊恰巧代表着摄影“作为证据”和“作为艺术”的两种主要功能。左侧的两家画廊均来自伦敦,一家是主要代理新闻摄影照片的Daniel Blau画廊,此次,该画廊展出业余摄影师亚伯拉罕·扎普鲁德(Abraham Zapruder,1905—1970)于1963年11月22日拍摄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的瞬间系列照片;以及美国战地摄影家威廉·格劳斯特(William Genaust,1907—1945)拍摄美国士兵将国旗插在硫磺岛的系列照片,这两组照片均是从电影胶片中截取下来的影像。同时,还展出1953年美国在内华达州试爆的原子弹系列照片。另一家是Eric Franck画廊,该画廊展出寇德卡(Josef Koudelka,1938—)《吉普赛人》系列作品和英国的一些纪实摄影家照片。这些照片证明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作为证据的重要性。endprint

右侧两家画廊分别是Bryce Wolkowitz画廊和David Zwirner画廊,前者展出了几位将动态影像与静态影像结合的艺术家作品。吉姆·坎贝尔(Jim Campbell,1956?)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和数学专业双学位毕业生,后转向利用电脑软件编程和发光二极管(LED)来创作电子影像艺术作品,他的作品常常是在一个静态的背景中,偶尔有动态的影像出现。这次展出的新作乍看像是一幅飘浮着白云的天空黑白照片,间或有黑鸟飞过,因此,是介乎于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之间的作品。

该画廊还展出韩国女艺术家Airan Kang用合成树脂制作的会发光的书,这些无法打开的书,均有经典著作的书名,让观众联想书的内容;另一位来自阿根廷的艺术家马里安诺·萨顿(Mariano Sardón,1968—)用仪器记录了一位观者观看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自画像的整个过程,之后,将观者的凝视过程用白点标示,直至将自画像的部分画面覆盖为止。美国艺术家尤戈·阿烈索波罗斯(Yorgo Alexopoulos, 1971—)利用数码软件生成一个大海波涛汹涌的视频画面,在一个LED屏幕上不断播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尝试这种电子模拟和合成的艺术影像作品,已开始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创作趋势。

David Zwirner画廊则带来了四位自1970年代中期出道至今仍创作不缀的当代摄影艺术家作品。获得今年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艺术摄影类无极奖的詹姆斯·韦林(James Welling,1951—),一直在探讨摄影媒介本身诸如材料、光与影、色彩的光谱等基本元素。这次展销会展出他新近作品之一,是用数码相机加上棱镜和色镜拍摄美国著名建筑家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1906—2005)的“大玻璃房”故居,最终的照片是汇集色彩、光晕、线条、建筑、雕塑及摄影的作品。

来自德国的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1958—)是另一位一直对摄影媒介本身进行反思的摄影艺术家。他的作品始终能让人思考摄影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能性,促使我们能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摄影的内涵和外延。这次展出他的早期《内景》(Interiors)系列作品,在该系列中,鲁夫采用类型学拍摄方法,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德国在1950—1960年代经济起飞之后中产阶级家庭的室内照。这些室内的家具、装饰和摆设均能透露出这些家庭是当时德国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鲁夫试图从这些不加渲染的家庭室内照中呈现出它们的共性,以便能抽象成这一代人成长环境的共同写照。另外,加拿大摄影艺术家斯坦·道格拉斯(Stan Douglas, 1960—)新近创作的反映城市衰败景象的巨幅室内照片也摆放在该画廊的摊位墙上。

该画廊还展示了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Phillip-Lorca diCorcia)最新创作的题为《伊甸园之东》(East of Eden)系列作品。该项目试图反映2008年美国爆发“大衰退”而使得许多人一夜之间美国梦幻灭,从昔日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美国落入到“失乐园”的现状。迪科西亚采用纪实与虚构结合的手法,继承“对美国文明进行视觉研究”的摄影传统,来反映美国当下的时代精神面貌,而且,还首次采用数码技术后期拼贴的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虚构效果。上述四位摄影家的作品代表着已确立声望的上一代摄影家将摄影媒介作为艺术创作的成果。

从19世纪老照片到3D摄影作品

本届展销会,各家画廊仍然以展出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家制作的老照片为主。例如,纽约专门经销老照片的Hans P. Kraus Jr.画廊展出了法国著名摄影家查尔斯·马维尔(Charles Marville,1813—1879)在19世纪中叶拍摄的作品。巴黎市政府曾委托这位摄影家用相机记录拿破仑三世时期修建的老巴黎建筑、街道和社区。他用客观而又富有诗意的眼光记录了老巴黎的面貌,为法国另一位著名摄影家欧仁·阿杰(Eugène Atget,1857—1927)在上世纪初记录都市化之前的巴黎树立了榜样,同时,也留下关于老巴黎的珍贵影像档案。

但是,也有不少画廊带来了他们发现的一些新出道摄影家作品,或一些被遗忘或忽视的摄影家作品。来自德国的F5.6画廊推出了瑞典摄影家格里·约翰逊(Gerry Johansson,1945—)拍摄德国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明显受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 和美国“新地形摄影”冷峻客观的风格影响,从日常平凡的郊外或工业景观中发现形式美的可能性。另外,还推出了德国摄影家朱莉安·爱丽胥(Juliane Eirich,1979—)在日本拍摄的富有日本人注重细节的美学趣味作品。

纽约的P.P.O.W.画廊举办了荷兰女摄影家艾伦·桂伊(Ellen Kooi,1962—)创作的少男少女与大自然结合的巨幅作品个展。Catherine Edelman画廊介绍了巴西摄影家(Gustavo Lacerda,1970—)拍摄白化病人的作品。Grundemark Nilsson画廊推出瑞典摄影家(Christer Str??mholm,1918—2002)在1965年拍摄的巴黎变性人生存状况的照片。日本Photo Gallery International画廊展出日本著名摄影家川田喜久治(Kikuji Kawada,1933—)拍摄和制作的经典画册《地图》的作品。Robert Klein画廊展出伊朗女摄影家乔哈尔·达什提(Gohar Dashti, 1980—)的照片,反映她的国家经过两伊战争后的变迁。意大利Paci International画廊展出了捷克艺术家米哈尔·麦库(Michal Macku,1963—)的3D摄影作品。

百年印象画廊这次带来了姚璐、卢广、于筱、张巍等摄影家作品,其中张巍的《人工剧团——不知名的妇女肖像》系列最为抢眼。这组经过Photoshop处理将他拍摄的真人肖像照片的五官重新合成的作品,如同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或哈尔斯(Frans Hals,1580—1666)的绘画,又像是美国摄影家梅波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1946—1989)的肖像照和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1948—)的《蜡像馆肖像》系列作品。他的作品是探讨真实与虚构、绘画与摄影之间的关系,获得了许多买家的青睐。该画廊推出的另一位摄影艺术家张冰的作品也受到欢迎。他是从因特网下载俯拍曼哈顿岛的照片,放大之后将岛上的楼房换成集成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仿佛在这个电子时代,现实生活均电子化。

来自上海的M97画廊展示了王宁德、宋朝和阿斗等人的作品。王宁德的《某一天》系列作品是用拍摄电影的导演方法,让演员扮演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曾发生过的一些场景,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却没有开头和结尾,犹如某部电影剧照,所有的人物均闭着眼睛,沉浸在集体无意识的状况中。宋朝的《矿工》系列,是他用白背景拍摄的全身沾满煤炭的矿工肖像作品,矿工出身的他对矿工的生活状况能感同身受,因此,在把握和再现被摄者的性格及心理时,能较为准确到位。这两组作品可以被认为是中国摄影家在本世纪初创作的不同作品中的代表作,让展销会观众对那一段时期中国摄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从上述介绍的摄影艺术家的作品,能够管窥当下世界摄影正处在一个巨大转变和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摄影艺术家已很少采用单纯的摄影媒介进行创作,而更多是采用摄影与其他不同媒介混合制作,因此,会产生多媒介影像作品。这也给摄影家的创作、策展人的策展和博物馆的收藏提出更多的挑战。摄影媒介并没有消亡,反之,通过与其他媒介的结合,正经历摄影史上的另一次嬗变。因此,摄影正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endprint

猜你喜欢

展销会摄影家画廊
历届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山东临朐观赏石展销会隆重开幕
人小鬼大狄仁杰
画廊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