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发展经验看中国4G发展
2014-08-02李珊
李珊
目前,美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LTE市场发展最成功、LTE用户规模最大的3个国家。截止2014年1月,美日韩LTE用户总数达到1.75亿,占全球LTE用户总数的81.9%。同时,美日韩也是全球LTE用户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截止2013年底,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用户渗透率分别达到了29.1%、28.8%和53.3%,远高于其它国家的LTE用户渗透率。
1 全球4G市场发展现状
(1)LTE已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但渗透率和人口覆盖率仍较低
全球超过40%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开通LTE商用服务,地理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根据GSA统计,截止2014年2月14日,全球已有101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263张LTE商用网络。其中,2013年以来新增LTE网络123个,LTE网络规模持续扩张。
LTE用户规模仍然较小,全球人口覆盖率仅20%。根据Informa统计,截止2014年1月,LTE用户达到2.1亿,LTE用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比重为3.1%。从全球整体来看,LTE人口覆盖率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根据GSMA统计,目前LTE仅覆盖全球约20%的人口。
(2)LTE市场发展不均衡,美日韩风景独好
美日韩三国处于LTE发展主导地位。目前,美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LTE市场发展最成功、LTE用户规模最大的3个国家。截止2014年1月,美日韩三国LTE用户总数达到1.75亿,占全球LTE用户总数的81.9%。同时,美日韩也是全球LTE用户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截止2013年底,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用户渗透率分别达到了29.1%、28.8%和53.3%,远高于其它国家的LTE用户渗透率。
欧洲LTE网络众多,但LTE用户规模仍然很小。欧洲是全球第一个开通LTE商用服务的地区,但用户发展规模和市场发展速度远不如美日韩市场。截止2014年1月,已有53个欧洲国家的上百家运营商开通了LTE服务,占全球LTE商用网络的一半以上,但欧洲LTE用户数仅为1 887万,用户数占全球LTE用户总数的比例为8.8%,大多数运营商仅有几十万用户的规模。
2 国外4G发展经验
(1)美日韩4G时代全面领先,欧洲受经济影响发展滞后
3G市场的成熟促进了美日韩LTE市场的发展。美日韩三个国家在开始LTE商用时,3G用户渗透率都非常高,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分别达到了88%和79%。一方面,3G市场的成熟可以为LTE发展培育庞大而优质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美日韩三国曾经是CDMA技术的主要市场,为了尽快向LTE过渡,CDMA运营商往往采取加快LTE网络建设部署的策略,通过市场竞争加速了4G在这3个国家的快速部署和发展。
高额的3G投资和低迷的市场削弱了欧洲运营商发展LTE的积极性。在欧洲,很多国家的监管部门采用拍卖方式发放3G牌照且价格偏高,使欧洲运营商在发展3G网络时,背负了沉重的财务包袱,为了收回3G投资成本,欧洲运营商期望3G回报周期更长,因此对LTE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受经济萧条、监管等因素影响,欧洲大多数主要运营商如Vodafone、法国电信等的业务收入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运营商在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投资积极性不高,也导致在商用LTE后并没有积极投入网络覆盖中,进而影响了整体市场的发展。
(2)通过快速建网实现竞争优势
快速提升网络覆盖率是LTE网络建设的首要目标。美日韩LTE市场发展迅猛,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需求旺盛、运营商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LTE的网络覆盖率高也是重要保障。美国的Verizon和AT&T,日本的KDDI和软银,韩国的SKT、KT和LGU+,这些领先运营商的LTE网络均通过采用700MHz/800MHz低频段规模建网,仅用两年时间即覆盖90%以上的人口。相比之下,3G发展初期,各国领先运营商均是在3G商用3~4年后才陆续达到了这一网络覆盖水平。
LTE网络建设优先覆盖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域。美日韩市场领先运营商的LTE网络部署均以主要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域为起点开始部署。相比其它地区,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域的移动用户基数和数据业务需求量更大,有利于市场初期LTE用户的快速增长,产生规模效应。与之相比,德国早在2010年底即开通了LTE商用网络,但由于管制部门的要求,运营商在LTE网络部署初期以覆盖偏远地区为主,致使LTE没有形成预期的市场影响力。根据Informa统计,截至2014年2月,德国LTE用户仅为385万。
美日韩的领先运营商已从注重覆盖转向提升网络容量。Verizon、DoCoMo和SKT等领先运营商的网络建设重点已转向系统扩容。LTE提升网络容量主要有3种手段:一是投入更多频谱资源用于LTE网络容量的扩容建设;二是部署小型蜂窝(Small Cell)基站实施升级扩容;三是扩展LTE回程网络容量,海外运营商广泛利用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和微波承载技术实现移动回传,满足LTE网络对传输带宽的需求。
(3)4G时代运营商经营理念逐渐转变
4G时代流量经营成为竞争核心,运营商为了对抗OTT竞争,采取多种措施改变经营理念,同时移动数据流量的商品属性逐渐凸显。LTE的主要承载业务是数据,因此运营商已经逐步将数据流量作为经营重点,商业模式出现颠覆性转变,如Verizon、SKT和AT&T等公司均在高端LTE资费套餐中提供话音、短信不限量服务。数据流量也已经不再作为单纯的服务提供给用户,而是可以通过后向收费向企业用户获取收益。例如,美国AT&T推出赞助数据计划,探索流量后向收费模式,通过统一平台,应用提供商可以向运营商购买流量然后免费提供给自己的用户。
高消耗流量业务占LTE流量主导,LTE主打业务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因此大多是高消耗流量业务,如高清视频、增强现实游戏、在线云翻译等应用,尤其视频业务已经成为LTE网络流量的主导,美国LTE网络上77%的流量来自视频类应用(流媒体及下载)。endprint
与此同时,运营商越来越重视将LTE用于汽车、金融、家庭安保和移动医疗等领域开拓物联网市场,如AT&T面向家庭市场推出数字生活服务,通过LTE网络及各种传感器(如玻璃破碎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实现视频监控、自动化控制及安全告警等服务,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PC等多种终端进行控制;Verizon则开发了基于LTE的医疗手镯、用于救护车的LTE移动路由器等产品。在开拓新市场的同时,LTE运营商也注重打造自己的应用生态系统,如Verizon从LTE商用之初就与思科、爱立信、阿朗、三星等厂家共同成立了LTE创新中心,向开发LTE产品、业务和应用的第三方公司提供技术、人员、商用化以及资本支持,主要支持产品前期研发,包括概念验证、可行性研究、产品设计、原型机铸造以及实验室测试等,将业务创新的主导权下放给合作伙伴,不仅吸引了大批中小企业聚集,还使市场资本迅速向LTE产业汇聚。
3 我国4G发展机会与挑战
从国外发展经验不难看出,4G给了运营商一个改革创新的机会,通过网络、终端以及业务的升级,Verizon、SKT、LG U+等主要4G运营商的ARPU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通过新颖的资费策略、高速的传输速率以及各种特色应用吸引用户快速向4G网络迁移,同时也找到了应对OTT竞争的新路径。对我国而言,虽然3G市场起步较晚,3G用户渗透率到2014年3月只有不到36%,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超过8.5亿,市场需求庞大。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4G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市场竞争。我国在2013年底为3家运营商发放了TD-LTE许可证,作为TDD运营商中国移动无疑最为积极并已在全国规模部署4G网络,而另外两家运营商属于FDD运营商,对TD-LTE部署并不积极,这势必会影响4G市场的竞争,尽管工信部已经表示将会适时发放FDD LTE许可证,但从客观上看仍取决于TD-LTE产业发展成熟度。其次是频率资源问题。从国外经验看,利用700MHz/800MHz低频段进行全国范围网络部署可以实现快速覆盖的目的,同时也降低运营商的覆盖成本,但我国已经发放的4G频率为2.6GHz,更适合城市地区覆盖,对于运营商而言要实现全国性规模覆盖所需要的时间及成本会相对较高,而覆盖是决定移动技术发展的关键,覆盖质量不佳将会大大影响用户感知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最后是资费的设计与创新,目前国内4G资费价格仍然偏高,资费设计也没有太多新意。这一方面取决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运营商在4G时代的创新决心。国内运营商是否有决心在4G时代对资费的模式进行革命甚至颠覆,从而更好的适应来自OTT的竞争,也是决定我国4G市场发展速度的关键所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