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媒体信息发展路径分析

2014-08-02刘多昂

艺术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载体

刘多昂

摘 要:新媒体信息是继网络、电视之后,在因特网现代化条件下实现的一种崭新的媒体信息形式。新媒体信息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的一种新兴的大众娱乐形式,它的商业前景是相当看好的,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预期成为创业产业的新行业。完善管理机制,组建专门队伍,走发展主流文化的精品之路,使之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媒体之路。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 载体 主流文化

新媒体信息是继网络、电视传播信息的方式之后,在因特网现代化条件下实现的一种崭新的媒体信息传播与存储形式,这种新媒体信息形式的发展将成为我国信息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 新媒体信息是一种新的媒体形式

当今时代,在因特网的世界范围中,媒体信息几乎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一种是以往信息在网络上通过复制、转载等形式再次出现,另一种是专门为了适合传播途径的性质而制作的媒体信息形式。该文中所讲的新媒体信息的形式,属于后者,即打破以往传统的媒体传播的形式,将电视、手机、网络三者结合为一体的新的媒体信息的传播形式。这种传播形式具有独特的特征:第一,具有综合性。新媒体信息形式由创作者集三者信息的传播特点合为一体,不仅使得传播形式具有艺术性和新颖性,而且更加能够细致、准确、快速的传达信息。第二,新媒体信息形式具有一定的叙说性。从具有叙事性的电视、影视,到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再发展传播至人人使用的手机,这是具有极强的叙说性的。第三、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在当今时代中,网络、电视、手机,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对我们来讲都并不陌生,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基本工具和途径,由于三者的“质”的特性的不尽相同,所传播的信息也自然不同,若将三者实现资源共享的局面将是实现中国信息资源最大化的直接有效的途径。

二、 新媒体信息发展的历史进程

新媒体信息传播形式的得以顺利实现,得益于现代科学手段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例如现代数字技术、WIFI技术、3G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1.新媒体信息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信息进入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可以上传到网上,也可以下载到个人的网络终端,现在网络信息多是以“上传下载”为传播形式的。大家还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随时对实事进行评论,大家还可以在论坛中集体交流,这样不仅使大家交流信息的面广了,而且使得大家获得信息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

第二时期,信息通过数字电视传播。数字电视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点播、留播、续播等新的多种播放信息的新形式。比如,前一天要看的节目,没有时间观看,可以通过数字电视的“留播”功能,随时进行观看已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由于这种功能方便了传播信息的途径,提高了传播信息的效率,所以,经过一段时期的过渡与融入,现在大都市每个家庭的电视,几乎都已经换上了清一色的数字电视。

第三时期,手机上网。人们通过WIFI 、3G等科技手段,进入了网络覆盖率较高的信息时代,随时随地可以实现上网,进行网络信息互动,除此之外,现在最流行的就是使用微信软件,人们可以通过直接对话来进行交流,使得人们日常传播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同时也更加时尚、更加享受的使用网络资源共享。

2.新媒体信息发展的三个形态

新闻媒介的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调查与实践,总结出国内新媒体信息发展的形态为以下的几种叙述:

一是改写型。此类信息是以原有信息的原有叙述为基础和雏形,通过修改者进行较强的主观能动的改编,又演变为两种:一是业余改编型,即非专业人士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实践所得的信息编写成文,上传至网络而成;二是专业改编型,此类信息主要是将一些原有的信息改编、转换成可以有影音的新形式的信息,这里的改编与转换不是单纯的将原有信息三维化成为影音形式,而是加入了新的创意、构思和效果的新的传播信息的方式。

二是原创综合型。该形式的信息没有原有文本,只是专门为了适合传播形式而设计的,如网络短片、公益广告、媒体片头、设计动画等,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将最具影响的事件灌入到观众的眼中,继而进入心中,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感染力和艺术视觉魅力。

三是互动型信息。以往的互动都是QQ信息的传播、BBS公告板的展示、各种对话框的跳出等等,其传播形式都是在网上进行的。现在传播的方式,就不单单的局限于网上交流了,还有其他的交流方式,比如说飞信软件,就是很好地将网络与手机二者结合起来了,互相影响、互动相应、随时联络,方便了现代快的生活快节奏,提高了现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与效率,方便了工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还有一些影视制作软件,在影片开始以前进行策划创作、编制剧情、挑选人物等许多阶段,而这些创作的人多由平时多为观众的群体构成,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选择播放顺序,以及故事发展的矛盾情节等。这样,上网的网民不仅是游戏者、而且也是播放者、是观众、是导演。

三、 新媒体信息发展的利弊分析

新媒体信息丰富了信息传播途径的内涵。信息传播技术在当代社会找到了新的传播形式,现在的许多手机就是集中了电视、网络为一体的手机,如金立A10,可以看网络电视,堪称是“电视王”;还有小米手机,出了名的上网神速;还有无线网卡的植入技术等,真正使得现在的手机、电视、网络三位一体化。三位一体化已经被大众广泛使用和接受,实践证明是方便了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当今人们信息工具的主要功能和大众信息化的主流。

新媒体信息传播途径的出现,打破了旧的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降低了信息受众的接受可知的难度,新媒体信息形式已真正的成为大众的表达工具,极大的解放了大众表达自我、宣泄情绪的本能的需要,激起了数字电视、网络、小米手机等数字化传播工具的消费潮流与趋势。

同时,与旧的传统信息传播不同,新媒体信息形式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的。新媒体信息解构了旧的传统信息传播的形式,使原有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被动的输入,变成了大众参与信息传播的主动的接受形态,在这种模式下,受众不再是信息接受的被动者,而是主动参与活动者。新媒体信息的交互性可以使得交互双方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即时交流,如黑龙江交通广播电台的永刚主播的“刚好十八点”和晨风主播的“心事了无痕”都是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让听众参与节目,在讲完每一个故事之后,都要开通热线接听听众的信息,与听众进行信息的交流,实现听众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听众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听众和故事情节的互动。第一次传播的接收者,会成为下次传播的传播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多向互动的信息传播的态势。endprint

综上所述,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形式与途径纵使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是存在这一些不足的地方:

首先,在内容方面,信息的精品较少。目前新媒体信息传播形式主要以网民的自由表述为主,虽然有专门的网络信息编辑的网站,比如网易、新浪、谷歌搜狐、凤凰等,但是这些网站也是拥有上亿传播信息的网民的,这些网民的言论是网络信息的主体,在众多的网民之中随意言论者居多,因此,缺乏专业的精品文本。大多数都是自娱自乐的即兴发表,任由网友们免费提供,无偿转载,随意传播。这就与达到主流文化高度的差距相差甚远。对现成的素材直接进行篡改,剪切复制与粘贴,随意上传,不乏靡靡之音,甚至存在侵犯隐私和版权的现象,使之降低了新媒体信息传播形式的整体品质,影响了大众对于新媒体信息的消费欲望。

其次,在整个市场运营的链条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途径的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实现,更没有形成典型的商业形式。新媒体信息缺乏完善的专业打造团队,这个团队要具有专门策划的能力与水平、要具有健全的制作机制和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预期可以生产出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文本,为广大网络信息传播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以便获得更多广大消费群体的认可。

第三,在运营管理方面,有缺位现象的出现。网络媒体至今还未完全实行实名制上网制度,而且同时还有存在地区地域的分布的布局的问题。这就导致观看者、传播者的身份是隐蔽性的,使得传播的形势与内容难以受控,难以追究法律的责任。网络媒体传播形式是跨地域、跨国际、跨时空的,大量的用户端也都是分散性的,如果一旦发生违法行为的问题,就会涉及到管理范围的权限的问题,加上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管理法规的滞后性,没有相对完整的法律规章制度,如新媒体信息虽然具备了信息传播形式的基本要求,可是在管理法规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将其定性为《信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违章条款,使得“信息”缺乏直接法律依据,导致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尚未被归入主管部门的行业管辖范围,虽有法也难寻。

当今时代,新媒体信息是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的一种新兴的大众娱乐形式,它的商业前景是相当看好的,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它预期成为创业产业的新行业。新媒体信息可以进行反的复消费,以达到节省创造源头的开支,但是影响面积却没有减少,造成一种良好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来,媒体信息传播形式的有关部门应该完善管理机制与法制,组建专门队伍,培养专门人才,走发展主流文化的精品之路,实现中国信息文化产业走入世界的主要媒体之路。

参考文献:

[1]马修·弗雷泽,苏米特拉·杜塔著,谈冠华,郭小花译.社交网络改变世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约翰·赫林科,姜斌译.社交媒体营销:信息有效传播的方法和案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沈固朝,储荷婷,华薇娜.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贺文发,李烨辉.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公众[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载体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shRNA-Snail载体的构建及其病毒的包装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SUMF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健全机制强基础 创新载体求实效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
论民营企业创新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