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制作剖析
2014-08-02谢倩倩
谢倩倩
摘 要: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基于数字网络技术,它的开发能为现行的声乐教学提供强大的时空和资源共享。然而,数字网络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特别是对于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来说是还很生疏的。因此,要建立如此强大丰富的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本文通过笔者参与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制作的实践与反思,对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网站制作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声乐教师如何完成数字化资源库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了一些思路与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西方歌剧 数字网络技术 教学资源库网站 制作剖析
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它通过整合西方歌剧音视频以及文字等诸多媒体资源运用数字网络技术经过精心设计,使其以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与学的模式,为现行的声乐教学提供强大的时空和资源共享。这种现代教学资源模式更能激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然而,数字网络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特别是对于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来说还是很生疏的。因此,要建立如此强大丰富的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呢?笔者有幸参与了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度《歌剧文献研究》这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该项目负责人是丁冬红副教授。在这个项目中笔者担任是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这是该项目下的一个子项目。通过网站制作的实践,笔者对教学资源库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因此想通过对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网站的制作过程全方位剖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声乐教师如何完成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歌剧文献研究》这个项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资源。利用资源检索渠道,包括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检索途径,收集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原始材料;第二步整理资源,建立资源库网站。将收集的资源根据不同的载体为所有材料的组织框架,使其成为一个比较系统的、能够便捷地支持教学的资源库,最后是把资源库给予扩展,使之成为一个集教学资源和教学交流为一体的教学网站。笔者参与就是其中的第二步的内容。和笔者同时参与此项目的有任恺老师以及笔者的同学叶丹、李丰和孟繁佳。
在网站制作前期,教学资料的收集是至关重要的。比较国内常用教材的内容与国际文献资源的覆盖面,有关歌剧音乐作品的教学资源,首先在内容上应该拓展覆盖面。所以根据教材对象涉及的乐谱与相关资料,分别在“谷歌”搜索引擎、国际乐谱数据库、维基百科、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图书馆等途径收集原始资料。把大量的资源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后,就可以开始资源库网站的设计和制作了。
一、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网站设计思路与结构布局
要建立一个数字化资源库网站首先要从它的需求分析开始。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网站是根据声乐教学需求而开发的,它收集的是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其载体形式不一,有影像光盘,有纸质剧本等,其内容庞杂信息量多。收集的西方歌剧作品涵盖面广,有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晚期的100多位作曲家创作的重要歌剧剧目,其中最为重要而且是常规上演的标准剧目就有400多部。同时,西方歌剧作品撰写大都以历史纵向发展时期的特征风格排序的。
基于上述情况, 对于西方歌剧资源库网站制作设计,我们确定的思路是,以歌剧作品创作时间先后为线索进行梳理,将直观生动的歌剧影像资料和严密细致的逻辑论证结合在一起, 在表现形式上采用新的创意,同时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认知规律, 以主题图示, 情境设置,模拟造型,以及影像、声音、文字等丰富的信息表达和多功能的方式进行展示。依照该设计思路, 对该网站结构分四个层面进行布局:①
第一个层面为首页。该层面对网站具有导航作用。它以歌剧作品创作时间为线索,以世纪为时间单位,按照西方歌剧历史的纵向发展,以作曲家的姓名为关键词将页面分为五个块(每个块表示一个时间段)。
第二个层面为第一次首页。这个层面按照五个时间段做成5个网页。在这个层面里,每一个网页将相应时间段里的歌剧作曲家做了一个简短的介绍并一一列出,同时以每个作曲家的名字做一个链接,点击可进入该作曲家的更进一步详细介绍的界面之中。
第三个层面为第二次首页。这个层面以每一个歌剧作曲家为一个网页,在此页面里分作曲家个人简介和作品表两个部分对歌剧作曲家进行较为详细介绍,该层面的网页数为收集的歌剧作曲家的总数。
第四个层面为主页。这个层面以每一部歌剧为一个网页,是教学资源库的主体部分。该层面设计了6个功能模块,即:乐谱浏览、演出视频、分析评论、名曲鉴赏、唱片评介和影碟评介。各功能模块之间, 通过链接建立起一种非线性联系, 点击相应的控制按钮, 可以进入相应的页面,浏览相应的媒体资源。该层面的网页数为收集的歌剧的总数。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与结构布局做出如下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图, 其中箭头表示链接方向:
图1 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结构图
二、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页制作
1.首页
首页是网站的第一个层面。在首页制作时首先要对网站的风格、网页的版面色调等进行整体布局。网页的表头均采用与西方歌剧贴切的具有欧式古典艺术风格的图片,背景颜色选用灰色衬托。
根据首页的导航作用,用歌剧作品创作时间作为航标,用世纪为时间单位将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划分为五个模块,即16-17世纪、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每一个模块之首列出了八位该世纪中有代表意义比较重要的歌剧作曲家,并分别作了链接。同时,在每个模块的右上角“more”字样处做了链接,点击可以进入次首页,浏览该世纪所罗列的所有歌剧作曲家及其剧目资料。endprint
2.次首页
(1)第一次首页
第一次首页是网站的第二个层面,在这个层面里以世纪为单位分五个时间段做成五个网页,分别对五个世纪的歌剧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主要的作品做简短的介绍。其中,每个作曲家的名字都做成一个链接,点击该链接可以进入该作曲家的详细介绍栏目。
(2)第二次首页
第二次首页为网站的第三个层面。这个层面是详细介绍作曲家的个人生平与作品。网页布局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生平简介,左边插入作曲家肖像,右边文字介绍生平。下部分为作品表,以清单形式呈现,对每个歌剧作品的幕数、剧本创作人、首演时间、主要登场人物、主要乐曲等等做了简单的介绍。页面的右上角设计了两个锚记,当文字内容较多要多栏显示时,可以不必使用下滑键直接点击该键可以快速点击到需要浏览的专栏中。
3.主页
主页是该网站的第四个层面,也是该资源库网站的主体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对每一个歌剧进行详细介绍。这个页面的顶行设计了导航链接,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链接到上一级或下一级页面。页面上部设计了三个功能键:乐谱浏览、演出视频、分析评论;右上角插入了该歌剧剧目的剧照;剧照下方设计了三个功能键:名曲鉴赏、唱片评介和影碟评介;中间主体部分是该歌剧的详细介绍,分概说、剧情两个部分。剧情分演出场次,设计了场次按钮,有文字介绍和视频观赏等。所有设计的专栏都可以通过点击相应的功能链键进入。
三、技术处理
该教学资源库是利用Dreamweaver CSS网络制作工具制作而成的,Dreamweaver CSS是一款由Adobe公司大力开发的专业编辑软件,它主要用于Web页面和Web应用程序的设计、编码和开发。使用Dreamweaver CSS的可视化编辑功能还可以在无需编写任何代码的情况下快速的创建页面,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很实用。在教学资源库网站制作过程中,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处理:
1.网页排版
在网页页面整体的排版设计中灵活地运用表格、层、帧、CSS样式表,合理地运用空间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为保持网站的整体风格,先制作有代表性的一页,将页面的结构、图片的位置、链接的方式统统设计周全,例如:返回首页的链接、表头图片、网页背景功能模块键等等,然后复制出许多基本元素相同的页面,再将相应的内容进行填写。这样网页制作起来不但速度快,而且网页整体性强,修改起来更方便。
2.图片处理
在作曲家肖像图片的处理上,由于作曲家是历史人物,所以笔者用光影魔术手制图软件统一将肖像图设置为复古色调,尺寸为300*310,格式为JPG,由于JPG有压缩格式优势,在网络传输时不会影响速度。在歌剧页面中,加进剧照图片,将所有使用的剧照图片保留原来鲜艳的颜色,这样与作曲家肖像图片复古色调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剧照图片尺寸设置为260*300,格式为JPG。
3.视频处理
在歌剧视频的处理上,由于每部歌剧都是一个整剧,但是在网页的显示上得分成一幕一幕,所以还得将整个歌剧分割开来,笔者运用曦利音视频转换专家软件将整个歌剧按幕分割开。为了使视频在网络传输上顺畅,笔者将视频原来的dvd的格式转换为flv的格式,这个格式同优酷网站的格式一样,格式容量小,播放起来更加流畅。整个视频的参数做了统一标准,分辨率为640*320,帧速度为15,比特率为500左右。
4.背景处理
网页的背景并不一定用白色,选用的背景应该和整套页面的色调相协调。合理地应用色彩是非常关键的。笔者选用F5F5FA的色号与整个网页的复古格调相对协调一些。
四、本网站有待改进的地方
网站制作对于笔者而言是一项新技术的尝试,由于网络技术水平的限制该网站不能达到尽善尽美,很多地方还有待改进。笔者通过对其他音乐教育网站的研究、对比、分析,对该网站进行了一些补充设想,并且将在下一阶段的制作中对该网站进行补充修改。
1.笔者认为可以增加一个研讨专栏,在这个网站里面现阶段多以简介、音乐欣赏(视频音频)为主,不够灵活自由,缺乏互动性,很少有小型的、自由的学术探讨之类的文字资源和视频资源。笔者认为研讨是一种非常自由新颖的做法,这种的形式也值得国内各大专业音乐学院借鉴。可以寻找一个当下流行的话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等),组织学生们自由探讨,这样可从另一方面使音乐教育与政治经济等紧密联系,从中探讨音乐教育在其他领域的作用。
2.此网站的教育资源从纵向来看歌剧数目庞大而且介绍详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横向上与其他的音乐科目,其他姊妹学科联系较少。在这方面还得多补充横向上的知识。在当前全球化、多元化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学资源网站在网站设置的理念上还欠缺对当前音乐教育潮流的整体把握和宽广的视野,应当增加一个国际化的资源板块。
3.既然是教学资源网站,笔者认为应该加上一些教学互动的内容:比如说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录像、教案等等。笔者认为现在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的网站普遍设立了“精品课程”的资源这个栏目非常好。在此网站里可以尝试着加入一些这样类似的内容。
结语
目前,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已经建设完毕,其中共包括个1323个文件夹,10686个文件,1179份乐谱,总大小为86G左右。在该教学资源库启动之后不久,学院购买了Blackboard教学平台。这是一个网络化教学交流平台,其优点是提供教师与学生的远程对话交流,支持学生提交作业、参与互动讨论、上传视频、音频等,并支持教师发布教学信息、展示教学内容、管理学生作业、阅卷评分。Blackboard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学习的网络环境,然而,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更体现了其系统化、多样性的优势。所以,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上学院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已构成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系统的最佳呈现方式,两个平台共同架设在学院的服务器上,通过链接结合起来,二者分别发挥着教与学的内容展示着教与学互动的功能。另外,有了服务器的支持,学生可以在线浏览此资源库,甚至可以将自己拥有而资源库缺乏的资料上传共享,利用众多人的力量不断补充和更新资源库的资料。
通过参与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笔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有了一些认识与提高:数字化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开发基于数字网络技术,因此要制作一个好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 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数字网络技术水平,然后通过需求分析以及材料整理等确定设计思路,根据其设计思路对资源库结构进行合理地科学地布局。在制作中,依照科学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地梳理与整合, 准确地呈现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构建满足教学需求的数字化资源网站。
注释:
①丁东红.西方歌剧作品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尝试[J].中国音乐.2009(01):211-251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