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类选修课《钢琴鉴赏》课的教学模式探析

2014-08-02唐玲

艺术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唐玲

摘 要:本文主要对高校艺术类选修课《钢琴鉴赏》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特点进行了简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钢琴鉴赏》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艺术类选修课 《钢琴鉴赏》 教学模式

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钢琴音乐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具有的非常重要的作用。《钢琴鉴赏》课是高校艺术类选修课程之一,在本质上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美学教育。以《钢琴鉴赏》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钢琴音乐这一高雅艺术的内涵、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其世界观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学修养,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钢琴鉴赏》课的教学目的

《钢琴鉴赏》课程的开设对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钢琴鉴赏》课教学目的如下:

1.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听觉

《钢琴鉴赏》课程目标以审美为核心,把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听觉定位最重要的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一切音乐艺术都依赖于听,听是音乐艺术最重要的特征。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听觉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其他任务的基础,因此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训练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进而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音乐表现技能的必备基础。

2.激发大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其知识视野,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钢琴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其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反映现实生活。因此,欣赏钢琴音乐作品的同时,往往涉及到钢琴作品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聆听这些钢琴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些时代的知识。因此,通过对《钢琴鉴赏》课程的学习,可以极大的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钢琴艺术作为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审美实践,在学生感受钢琴音乐的音乐格调美的同时,使其理解音乐形式内容等深层次的哲学美,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提升当代大学生发现和创造真善美的能力。

二、《钢琴鉴赏》课的教学特点

1.对教材的要求

教材的选择对教育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对于《钢琴鉴赏》教材必须突出一下几点:其一,针对性:《钢琴鉴赏》是全校性的公共艺术选修课,不同于艺术专业的教材的专业性,要满足地方高校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共性与普遍性需求;其二,通俗性:作为地方高校全校性的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不能太过学术性、专业化。要能够通俗易懂,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理解;其三,图文性:即教材要图文并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构“满堂灌”把课堂搞的死气成成。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善用运用各种教学语言和现代多媒体的工具与手段,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个人的教学魅力。

3.对学生的要求

作为地方公共艺术教育的一种,《钢琴鉴赏》课重在大学生听课与参与。到课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但是,单纯依靠教师的机械的点名来实现的到课率是“虚假的”到课率。要用精彩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要用高雅的钢琴艺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高雅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钢琴鉴赏》课的教学模式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具、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等有很大的改善。公共艺术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众多的薄弱的环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只见经济利益而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结合目前《钢琴鉴赏》的教学实践,对其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讲授与音乐欣赏并重

就目前高校大学生中,音乐基础差异很大。由于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接受的音乐教育水平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容乐观。尤其是大部分农村学生,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差,多数学生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而且在高考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几乎为零。对钢琴基础知识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要把音乐理论知识和钢琴基础知识贯穿《钢琴鉴赏》课的始终,坚持理论讲授与音乐欣赏并重的原则,全面培养学生的钢琴鉴赏能力。

在具体的授课中,应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实际情况采用可行的方式对音乐和钢琴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从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要突出其音乐形式、风格中的历史特征。从文化艺术视角来看,要使学生在欣赏钢琴音乐的同时了解此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知识,使学生理解该音乐作品产生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时代风貌。对于选修《钢琴鉴赏》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引导其从自身所有的知识结构方面从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哲学等不同学科文化的角度去理解、领悟和赏析钢琴音乐作品。

显然,当前《钢琴鉴赏》公共选修课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大学生而言音乐知识薄弱、音乐鉴赏水平低;另一方面,钢琴音乐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需要学生有很高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两者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因此,在《钢琴鉴赏》课的具体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引入内容相对简单的钢琴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音乐和钢琴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钢琴弹奏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欣赏推弹奏,在弹奏中提升学生的欣赏钢琴音乐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钢琴鉴赏水平。

2.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形式

借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视听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和弹奏。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 多媒体手段在《钢琴鉴赏》课中被广泛运用。视听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在实际的《钢琴鉴赏》课的讲授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endprint

第一,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钢琴音乐作品。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钢琴音乐聆听能力之后,再结合这些多媒体画面进行教学,将能够更加完善学生的视听体检和形象思维。

第二,充分利用精美的多媒体ppt课件。多媒体ppt课件的画面能够非常形象的展示出钢琴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和与作品相关的其他艺术形象。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和交流各自不同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让学生结合自身独特的,不同的心理、情感体验,完成一篇鉴赏报告。以此作为《钢琴鉴赏》公选课最终考核的标准之一。

此外,要积极探索视、唱、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由于选修《钢琴鉴赏》课的大学生的音乐基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积极探索视、唱和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只会机械的弹,却不认识乐普这只是一种机械的弹奏,根本不是钢琴艺术的鉴赏。这部分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的练习单一的弹奏,而不是将弹、唱、视有效地的结合起来。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先教会学生学习五线谱,使学生能够看到五线谱里的音符时就能够打着节拍准确地唱出来,教学生标出指法,通过练习,记忆达到熟背的程度,最后联系盲弹。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视、唱、弹有效结合。首先,在弹奏之前必须会识谱、唱谱,要求学生掌握节奏和节拍;其次,要学生在练习中养成看谱弹奏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养成不看谱就弹奏的习惯,只是单一的机械的练习,达不到效果;最后,在学生掌握了节奏和音准之后,让学生练习弹唱。以唱带弹,以弹带唱,弹唱结合,相互促进。从而将视、唱、弹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手、脑、眼相协调的良好的弹奏习惯,最终让学生在弹唱的过程中体会钢琴音乐的高雅魅力。

四、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钢琴鉴赏》是艺术类重要选修课程之一。本文主要对地方高校的《钢琴鉴赏》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特点进行了简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钢琴鉴赏》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在《钢琴鉴赏》课的教学实际中,一方面要结合当前大学生音乐基础理论和钢琴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讲授与音乐欣赏并重的原则;另一方面,借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形式。同时,要从钢琴音乐自身及其外在条件的变化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积极探索视、唱、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钢琴音乐的鉴赏能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的音乐与人文素质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C].2006.

[2]刘钕铜.钢琴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山东师大学报,1997(2).

[3]李和平.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实验与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

[4]李蕊.钢琴集体课优点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5(12).

[5]李维路.浅议钢琴集体课教学[J].艺术晨家,2004(4).

[6]留钕铜.课题型钢琴集体课教学实例探究[J].人民音乐,2000(9).

[7]邵秋萍.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6).

[8]黄昌海,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4).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