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堂乐歌”文献研究综述

2014-08-02白鹭

艺术评鉴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乐歌音乐史学堂

白鹭

摘要:“学堂乐歌”运动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音乐文化,宣扬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引进了东洋、西洋音乐中集体歌咏(包括齐唱、合唱等)的艺术形式。介绍了东洋、西洋音乐的许多歌曲体裁,如儿童歌曲、舞蹈游戏歌曲、摇篮曲、进行曲等音乐题材都是在学堂乐歌时期传入中国的,与此同时也吸收了东洋、西洋音乐中某些可为我国人民接受的新鲜的音乐语言,为我国近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特别是群众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学堂乐歌” 文献研究

“学堂乐歌”就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在“新式学堂”中所开设音乐课及所唱的校园歌曲。乐歌从创始到现在已将近一百年,可以说是我国音乐史上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

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开始,我国音乐工作者开始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历史进行探索与研究,由于“学堂乐歌”的传入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教育改革,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倍受学者关注,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之一。

其中汪毓和编著的《中国近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马达著《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张静蔚选编、校点《中国近代音乐史料》,余甲方著《中国近代音乐史》,钱仁康著《学堂乐歌考源》。都对“学堂乐歌”这一音乐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汪毓和《中国近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本书是把学堂乐歌作为清末民初的一个历史现象从史学的角度进行介绍的。

(一)“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首先是“学堂乐歌”初现于鸦片战争后,直到1904年初《奏定学堂章程》的公布才正式确立以乐歌为主的新型音乐教育。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艺术形式

书中对“学堂乐歌”本身发展做了界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辛亥革命”以前的将近10年。是“学堂乐歌”逐步萌发的、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将“学堂乐歌”的编写和传播直接同宣扬“富国强兵”的爱国教育和所谓“军国民教育”相联系,大家对此赋予很高的热情,也产生了一批具有明显爱国倾向,对当时社会引起不小影响的、优秀的学堂乐歌代表作。2.“辛亥革命”以后的将近10年。是“学堂乐歌”比较顺利地向全国普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始大家对新的共和国的诞生表现了由衷的欢迎和很大的期望,但不久他们逐渐对在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接着发生的军阀混战种种复杂的政治局面缺乏精神准备,因而反映在学堂乐歌中的题材内容转而逐步回避政治,较多地注意联系青少年的生活现实和他们的审美要求,并相应产生了一批与之相连的学生特点更鲜明的作品。3.“五四”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30年。是“学堂乐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延续,由于这时在学校中的音乐课一般均以改称为“音乐课”,因此对它的称呼也就不再沿用“学堂乐歌”,而改为“学校歌曲”。这阶段所产生的此类歌曲,内容和风格基本上是按照第二阶段所奠定的路线,它并没有体现出什么新的特色。

这一段文字介绍使我清晰的了解了学堂乐歌发展的时代脉络,并介绍了每一个时期学堂乐歌发展的侧重点,使我对学堂乐歌的研究有了一个明确的时代划分和不同时期学堂乐歌所完成的历史任务。

(三)“学堂乐歌”时期代表性音乐家——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二、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此书是以百年来中国中社会历史为背景,以中国学校音乐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中的产生、发展、沿革、变化为主线,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考察、研究、最终较完整、忠实地展现了它的历史原貌。其中对“学堂乐歌”的介绍主要是以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在“学堂乐歌”这一时期的兴起与发展为主线。其中包括:

(一)“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

1.“学堂乐歌”的特点:中国的“学堂乐歌”是直接仿效日本学校歌唱而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又结合我国的各各方面因数及审美情趣相结合,同时吸收欧美歌曲的一些因素,从而形成了近代有别于传统音乐的一种新音乐。

2.“学堂乐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适合于抒发群体的思想感情,这对于唤起人民的斗志、激发爱国热情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3.“学堂乐歌”的曲式结构:选自日本学校唱歌和欧美歌曲旋律的填词歌曲,常用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等,选用中国传统曲调填词的多为器乐或戏剧的牌子曲。

4.“学堂乐歌”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书馆出版的乐歌书籍,多是剪头去尾、非驴非马的四不相子。往往悲哀的乐曲,填以快活的歌词;雄壮的乐曲,填以静穆的歌词;西洋名家乐曲,填以不通乐理的文字;东洋鄙劣的乐曲,填以我国名家诗句;似以荒唐悖谬的大错,举不胜举。其错误更甚的,真不知乐式为何物,大半那些著作乐歌书籍的人,无论是个什么乐谱,就随便填上一个歌词,也不管它对不对。曲是曲,歌是歌,若是按乐式去看它,歌词就不讲了,若是以歌词的句读去看它,乐式就不通了。

(二)“学堂乐歌”对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1.“学堂乐歌”的发展,使音乐课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后来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学堂乐歌”采用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并“引进了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使中国音乐教育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3.“学堂乐歌”促进了西洋音乐的传入:集体唱歌形式成为学校音乐课的一种重要的作用;乐歌教材建设得到发展;学堂乐歌将教材的教育性、思想性摆在首要地位;培养和造就了我国第一支现代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教师队伍。

这一部分笔者认为写得最好,他不同于一般书籍对学堂乐歌的意义和影响作出笼统的评价,则是针对学堂乐歌对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这样一个切入点,从而阐明学堂乐歌作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发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

本书是对1840——1919年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和教学史料的汇编,校点。书中在第三辑中编写了从“五四”运动以前的期刊、报纸以及书籍中收集到的学堂乐歌及其他音乐史料,其中包括了从1872年到1917年我国音乐工作者所作的于“学堂乐歌”有关的文献。书中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深入的研究“学堂乐歌”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四、余甲方著《中国近代音乐史》

本书是一部专题史著作,属于专门性强而主题面广的一类学术研究专注。书中在广征博引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幽发微,考镜源流,传承文明,力求翔实而又清晰地展现这些领域滥觞、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中对“学堂乐歌”的介绍分为两个方面:“学堂乐歌”的内容和意义。

(一)内容

1. 题材:学堂乐歌中最受欢迎、最为广传的作品,主要还是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题材内容。

2. 演唱形式:此时的社会思潮,以及广大民众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情怀,正需要一种新的群体歌唱的形式用以表达和抒发,应运而生的这种新的歌唱方式正式齐唱形式的“学堂乐歌”。

3.歌词:乐歌创作上采取的大胆吸收,有用即可“拿来”的态度,即“取彼国之善本,易以我国之歌词”(《唱歌游戏》绪言),“音调虽仍其旧,而歌词求其新”。曲调:有从初期日本歌曲居多到后来欧美歌调渐增及渐有中国传统曲调的转向。

(二)“学堂乐歌”的意义

“学堂乐歌”是近代维新思潮深入人人心的一个标志,是向西方学习“新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堂乐歌”又是我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起点,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音乐的发展和我国近现代专业音乐作曲家、教育家的产生创作了条件。

猜你喜欢

乐歌音乐史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寄秋声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
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森林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