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作品《兰花花》的和声风格与演奏技巧分析

2014-08-02毕冬梅

艺术评鉴 2014年9期
关键词:兰花花演奏技巧

摘要:作曲家汪立三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兰花花》,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具备了交响乐所特有的气势恢宏。本文从《兰花花》的和声特色、演奏技巧等方面入手,阐述了作品的民族化特点,分析了曲作者对兰花花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

关键词:《兰花花》 和声风格 演奏技巧

《兰花花》原是陕北民歌,由于其旋律优美,故事情节感人,建国初期流行全国并广为传唱,以后又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创编并展现于舞台。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汪立三的钢琴曲《兰花花》。该作品创作于1953年,是作曲家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所创作。作品用富于独创性的手法,集中、精炼、较完美地塑造了兰花花的艺术形象,从而深受演奏家和听众的喜爱。《兰花花》以叙事性的手法讲述了美丽、善良、天真、纯朴的农村姑娘兰花花,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然而,兰花花并不屈服,她拼命抗争,反抗封建婚姻,但在深重封建礼教的重压下,最终酿成了悲惨但令人起敬的命运。

一、《兰花花》的和声风格

陕北民歌《兰花花》旋律纯朴生动、语言犀利有力。改编成钢琴曲后,除保留了信天游的韵律外又具有了交响乐所特有的气势恢宏。

该作品是以变奏手法来展开,但不是变奏曲,而是以三段曲式写成的一首类似叙事曲的体裁。作品借鉴了西洋音乐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结构特征的表现手段,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融合了我国戏曲音乐板腔体的表现特点,形成线性思维的特有张力。作品虽然不长,但在演奏上却有很大的难度,其艺术处理要非常细腻,在对其整体风格的把握上要求也很高。

这首作品的和声,除了三度结构的和弦外很多带有附加音,或者说利用和弦的七度或九度的不稳定和声,赋予了民歌艺术化的品味,使整个和声不但具有民族化的特点,并且能非常恰当的体现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总的情绪。

呈示部A由(a+a1+b)构成,a乐曲1-8 小节是原民歌的的主题,右手旋律以单音为主,D羽调式。但左手的编配作者采用了西洋古典乐派的创作手法,编配了d小调,但依然不避讳4、7偏音的出现,五声调式的音响效果依然很浓郁。第二小节是民族感很强的四度五度叠置,第四小节开始的低声部采用了切分音,左手略带有复调的进行。9-16a1部分是主题的重复。

从17小节开始织体发展变化较多,调性不断变化,不断移调。其中b部分17-24小节,音乐转为D商调式,主旋律转到左手,右手多采用大二度音程的伴奏,民族色彩更加浓郁。25-34小节,音乐由C羽32小节转bE羽,音乐平和自然,但又预示着过于平静暗藏了不安的情绪。34小节第二拍的导七和弦也预示了不安的情绪出现。连接部由35小节开始到43小节结束,回到开始的速度,但35小节特强音的出现和36小节九和弦的出现,使人感到强烈的不安,心情更加沉重和严峻。

展开部c部分从44-61小节,音乐由D羽调式47小节转G羽,50小节转c羽,51小节转f羽,55转c羽,速度更快,乐曲由更强转为突强,使人感到心神不宁和恐惧,右手明亮而流畅,但左手主旋律低沉而痛苦,混合节拍的出现好像预示着兰花花在一次次的反抗,和声始终是小调式的和声编配。

再现部A1(a1+尾声)主题再一次出现,但速度较开始有所加快,66小节八度与和弦的交替进行,情绪较第一部分更加激动饱满。该曲尾声部分运用连续的七和弦强调色彩,有助于突出民族特色,削弱“西洋化”的和声效果。第77小节作者用了一个重属九和弦,增加了不稳定情绪,暗示黑暗势力。

作者在作品中巧妙地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编配了大小调和声,既保留了民族音乐的特色,又展现了钢琴技法,使音乐极富欣赏价值。

二、《兰花花》的演奏技巧

作品的呈示部主题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是原民歌主题,第二乐段重复第一句,第三乐段是原民歌主题的变奏。开始时速度要求是慢板,音量是弱声,同时总的要求(也包括全曲的要求)是“有表情的伸缩节拍”。这个要求本身除作者在曲中提示的各种术语和表情记号外,还允许演奏者有不同的理解。关于伸缩的节拍,意思是在总的速度上,按谱面上的要求,但在其音乐流动的过程中,根据旋律的流动和乐句,有的音可稍长一些,必然有的音就相对短一点,才能达到总的速度的要求。这一点对演奏者来说,是不易把握的。其二是节拍的变换很多,例如第2小节是五拍子,但在第四拍上出现高音的一个和弦,要非常弱,同时,如果这里稍有延长,下面第3小节就要快一点出现。1-8小节是原民歌的主题,应该非常纯朴和亲切地把这个主题演奏得非常可爱。

9-16小节是主题的重复,但变化比较大。一是速度变为行板 =72;二是伴奏的切分音开始有不安的因素,更加紧迫;三是伸缩的节拍要把握住。第13小节开始要柔美的把八度丰满的旋律演奏得很连贯,进一步表现出兰花花的善良和美好;15小节要有一点渐慢,而16小节又要回到原来的速度上,音乐中逐渐出现不安的情绪,美好的憧憬好像要被打破。主题第二次的出现,要用中弱的音量。17小节开始是主题的变奏,速度转快一点 =80,主题在低声部。这个主题宜用深厚的感情浮现出来,右手的伴奏不易过强。

至25小节开始有些展开,主要是在调性方面的些微变化,利用主题的动机,在28小节的最后半拍向下属关系转调,在31小节新调上又向下属关系转,至34小节渐慢,结束主部。这一部分的音量,总的说应有些渐强,八度的旋律连贯、流畅;转调的地方要自然、协调,不生硬。

35小节速度回到开始的?=48,但感情应沉重,音量突然增至特强。开始的右手低音bE音非常猛烈地弹出,右手为突出的短小动机,可以理解或联想为封建势力的主题,经过渐弱,37小节要用非常弱的声音在高八度上重复,这是兰花花痛苦的呻吟。之后,这个声音又重复一次,并在42-43小节结束。这里应当少延缓一些。

这部分的第二段从44开始,速度突然转为激动的小快板?=126,这里也是采用变奏手法,暗示兰花花反抗的情节,音量强而流畅,但一次又一次地变短,最后是环绕、反复的音流和低音平行三度的下行,加上57-59小节中的五连音、六连音,不安的因素再增长至60小节高音四个强音,演奏要宽广,渐慢、渐强,在左手的切分节奏的低音上结束。

62小节开始是再现部,速度中板,但要热情,重新出现乐曲开始时的主题,第二句的主题比主部提高了八度。70-74小節利用动机稍有展开,75小节又出现了中部凶暴的主题,要求非常有表情的演奏。但这里却是兰花花的呻吟,暗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77小节的强音、78小节的三连音和79小节左手低音的沉重进行,有一点渐快,暗示黑暗势力的魔爪仍然压迫着主人公。84小节的低音非常轻,86小节结束在非常柔弱的一个和弦上。这个尾声要充分利用弱音踏板和延长音踏板,并且应在速度上认真下功夫揣摩,非常流畅而自然地奏出,弹出具有个性的形象,并且具有叙事曲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魏廷格.汪立三的钢琴创作[J].人民音乐,1986,(10).

作者简介:

[1]毕冬梅: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兰花花演奏技巧
兰花花新传
三年只为这《兰花花》——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兰花花》观后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杨俊富的诗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略谈音乐表演中的大提琴演奏技巧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