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肃与开放并行,王天德个展彰显“今日”改造之路

2014-08-02王宗亮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鹏东方艺术馆长

王宗亮

不久前,就在历槟源个展于今日美术馆1号馆举办后,外界对于今日美术馆“轻率之举”的争议声不绝于耳。这是长期以来作为国内以权威和严肃著称的学术标杆—今日美术馆首次将拥有14米挑高空间的主展厅交由年轻的85后艺术家。对此,现任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同样的80后—中国最年轻美术馆掌门人,则将此举视为“今日—未来英才推介计划”的重要开篇。

无独有偶,5月10日, 一个对美术馆空间利用、改造幅度极大的展览“开门—王天德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而从展名中的“开门”一词,我们不难看出,作为2014年上半年出资扶持的非营利重点学术展览,今日美术馆在坚持学术塑造的同时亦以一个大气、开放的姿态在迎接公众。引用访谈中的一句话来说—它是“美术馆级的展览”。

为此,《东方艺术·大家》邀请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参展艺术家王天德专门在本期的“馆长会客厅”中展开了别具一格的交流,只为让你一窥“门内”的究竟。

东方艺术·大家:几天前,王老师的展览以“开门”为名,从形式到观念,都有试图打开自己的感觉,这个项目其实也是今日美术馆上半年的一个重点项目,所以,想请高馆长和王老师一起谈谈各自对此的相关想法。首先想问一下高馆长,这个项目从最初计划到实施的大概情况是怎样的?

高鹏:在我心目中,王老师难以用一个水墨艺术家的身份概括,简单地把王老师归类到水墨里是一种很偏见的归类,其实在很早之前,王天德老师就做了很多大型的装置作品。具体到这次展览,随着整个团队,包括我本人跟王天德老师的接触越来越多后,产生了一种迫切想进一步去了解一个艺术家的冲动。正如展厅入口处的门,让我想起《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句子。这个门,打开,关上,光就会照进来。进门后,要经过一个过道,曲径通幽;随着不断的深入,仿佛新世界在眼前缓缓展开;尽头是14米高的大厅,会把你带入一个当代纯“实验”的作品里。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特别是作为某个艺术家的个展,它的初衷不仅仅是把艺术家的个人思路表现出来,也是将整个展览,包括空间在内的不同部分、辅助功能等整合再造。

东方艺术·大家:我想问王老师一个问题,您在对这个作品的实施、以及对整个展览当中的感受是怎样的?跟你的理想预期接近吗?或者说,此次的展览跟你在别的地方做展有什么不同?

王天德:其实这个展览既然能谈到“开门”,并且已经把它“打开”了,可能就会想到“关门”的问题。说实话,我一直对今日美术馆的14米大厅念念不忘。于艺术家而言,跟空间、观念和所有的有形或者无形的语言打交道,而不把眼光局限于作品本身,这是我想要的。

东方艺术·大家:在这个展览中,实体空间的改造其实也非常明显,能否以碑文这件作品具体谈一下?

王天德:关于整个展厅的设计。第一个展厅是一个20米长的长廊,类似于一个独立空间,这个空间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在这个空间的结尾,地上放着一块墓志铭,通过上面的碑文,我希望观众能和我一样,蹲下来看这些明代书法家的作品,当我们非常热衷于大家的时候,我们肯定难以割舍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第二个展厅强调的是明清碑石与我的作品间的对接,以及拓片所呈现出来新的形式。我希望通过明清时苏州地区寺庙建筑的私人空间、公共空间而存在的一些碑文作为记录历史的痕迹和文本,能够与当代的作品进行一个对接,而两者之间的对接暂时无法找到正确的语言,但它却从一个层面思考了当时的文化。

东方艺术·大家:其实这个展览,不仅仅是“水墨”或“传统”的意识表演,可能体现“当代”精神的因素更多一些。

王天德:当代水墨也好,“新水墨”也罢,其实“笔墨”是个人问题,对于笔墨的认知程度决定你的水墨形式。其实,你把这个东西一层一层地剥开,你会发觉,门开了!而此次展览“开门”,既有与明清的碑的结合,又有与书画的交互,更有观念作品的呈现。“当代”与“水墨”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思考,因为在近二三十年的发展中,我们仅仅在平面的画面中与“传统” 进行对话,而新媒体、观念和装置等表现形态则排除在外。我们应该深入这种探索和对话,因为这已经不单单是当代水墨的问题,而是当代艺术的问题。若从这个角度出发,展览“开门”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当代水墨的试验场,而是通过水墨来作为背景,试图重新打开一个当代艺术的可能性。

东方艺术·大家:今日美术馆最近也做了一些公众参与性比较强的活动和展览,比如“拥抱1314”、“谁的梦”等。因此,我想问问高馆长,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你有意在对美术馆的功能进行扩展?

高鹏:这可能跟王老师的“开门“概念有点儿相似。我觉得,好的美术馆一定是当代艺术最先锋的实验平台,以推广年轻艺术家为己任,而且还要不断的激发公众对艺术的兴趣。中国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美术馆!

东方艺术·大家:那您理想中的美术馆应该还具有哪些功能?

高鹏:首先是方向性。我们会尽可能选择一些 “不成熟”的艺术家来做展。同样的,我认为好的艺术家永远都是处在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而当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过于完美和过早完成自我实现的时候,其实这个艺术家的“捕捉感”就没有了,他吸引你的地方也就消失了!这就是为什么大牌的艺术家永远在学术界里遭到一定的“非议”。其次是教育功能,学术除了要在客观上表达清楚外,还要主动去引导公众的兴趣,否则,再阔气的美术馆也不能阻止艺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变成小圈子。

东方艺术·大家:之前看到一个观点,就是说区分“教育”和“教谕”。你刚才提到的对吸引公众走进美术馆这件事情应该算教育还是教谕呢?即使是美术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高鹏:这就是当代美术馆有意思的一点。你会发现艺术家的门类和角度都不一样,谁都不可能在艺术家错综复杂的构成背景中进行“快速归类”,我觉得艺术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一定不是单一化的。我在读博的时候,问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批评家或是馆长?他说:“观看、观看,还是观看!”所以,我认为观众在这种不断的观看、判断、推倒、再观看、再判断等往复过程中,达到与美术馆的互动的效果。

东方艺术·大家:就是各种“观看”吗?

高鹏:当然也要去呈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美术馆在强化自己意志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自身的包容度。

王天德:这其实也是非营利、学术性展览,怎样在今天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中运作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所以我们谈到了“开门见后山”。具体到作品—— 比如镜框那些作品,它们其实是两层的,前面是烫的,后面是用水墨画的。所以,我们谈的这个“后山”还在后面。

高鹏:于我们而言,开门看到的真正“后山”是王天德老师。对观众来说,美术馆开了这个“门”,也能给观众提供更多延展可能性的探讨。

东方艺术·大家:开门是一个动作、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后山,是吗?

高鹏:是见到后山。

王天德:所以,说名字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参加一个美术馆级的展览,会让你沉浸在展览的想象空间里;跟画廊的合作则不然,考虑的多是利益、市场和销售。所以,社会责任心是美术馆展览的侧重点之一。

东方艺术·大家:我们之前可能只单纯的想到一个改造的概念,但两位老师讲到的这些内容,又把为什么“开门”和怎么样“开门”,以及“开门”后看到了什么都解释清楚了,我觉得从“开门的改造”,然后到“开门见后山”,可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首先肯定得有一种“开门”的态度。

王天德:对,这个非常重要。

高鹏:其实王老师谈的很好,什么是“美术馆级的展览”?什么是“画廊的展览”?比如这次展览,大家对王老师以往的作品都很熟悉,但大家并不知道王老师会在美术馆进行全新的创作,这就是美术馆对公众兴趣的刺激,也是美术馆激发艺术家创作更好作品的体现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鹏东方艺术馆长
Special breathing structures induced by bright solitons collision in a binary dipola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高鹏副教授
Merging and splitting dynamics between two bright solitons in dipola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农民“馆长”李铜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