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能否盘活“大艺术”

2014-08-02王宗亮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老中青众筹当代艺术

王宗亮

自媒体:陷阵的炮灰还是中坚顶梁柱?

长期以来,新兴的各式自媒体从未放松过对互联网的重视,在中国传统媒体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公信体系日益缺失以来,自媒体对于不被规则待见的“新事物”的嗅觉异常灵敏。在当代艺术领域,他们更是以一个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形象攻克着传统媒体未曾到达的每一寸土地,取得了自身体量几何式的增长。然而,在更大规模的改革来临前,自媒体模式也暴露了自身的弊端:团队规模扩大后,利益矛盾开始取代理想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向以特立独行的自媒体也时不时和“来钱快”眉来眼去,而这也使其开始出现一些妥协现象,不再是“先锋”的代表、开始重蹈传统媒体的“覆辙”;相反,在前期处于守势的传统媒体又是否积蓄了一些后发制人的力量?毕竟,传统媒体在自身规模和资源上的实力优势是明摆着的,譬如,近几月来,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南都等纷纷开辟了艺术频道,各路资本集团也将目光转移到艺术媒体,树立了自己的门面。而在今后,自媒体在多方联合绞杀之中,最终能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恐怕这还要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坚持自身的特点吧。

艺术众筹:草根精神难抵信任危机

2014年3月,艺术家何成瑶用不到3天时间,以2000元1小时的价格,成功众筹20万元;5月,以艺术众筹为主打的画廊艺米空间也在798“上线”。

在互联网泛化和深化的联动普及下,“众筹”作为新兴的社会行为近年来迅速出现在各个行业领域。随着人们群体意识的崛起和日益不满足与工业时代“产品”与“服务”的单一性。在消费的交互过程产生的附加值,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考量一次“消费体验”的标准。不过,这次不再是我们以往熟悉的情形,艺术行业像一个乖乖女那样等待着金融资本找上门迎娶,而是主动出击寻找“资本”。

众筹出现在当下中国如火如荼的艺术领域中,一方面,使人们在面对看上去无从下手的艺术时,只要有足够的意愿、只要钱包还鼓,就能并充分参与到从过程到结果的整个运作。但若涉及金钱,当下的艺术众筹在低门槛、响应快的条件下,因为相应监督监管机制不匹配,还是让人有着对于资金流向和用处透明的忧虑。可见,艺术众筹就像当时新兴的互联网购物一样,仍然需要很多的开发、经营与维护。换言之,其意识体系和整个运行生态的确刚刚起步,绝非阿拉丁神灯,可以一蹴而就应付一切危机。

艺术数据中的“当家花旦”:老中青三代同堂

细心人不难发现,截止到目前,我国艺术行业中从“B2C”到“O2O”其实一个都没落下,甚至呈现了老中青三代同堂之景。例如,比较知名的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和买家服务平台;ARTLINKART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HIHEY在线艺术品拍卖/画廊服务商等,其实,艺术行业与“新技术”时代的接轨从来不甘落后,事实上也从未落后过。至少,在每次产业革新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也都能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优”,甚至是“人无我有”,但终究没能敌过圈子的相对小众和在一定时期的“权贵化”限制而显得有些“闭关锁国”。加之不得不“屈服”于森严的艺术等级下,新兴力量想要顺利辐射、服务到更大规模的受众群体,而不至于始终游离在主流边缘更是难上加难。

东风将过,万事合从?

在其他行业互联网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细分市场和相关深化规则也都有声有色的进行之时,艺术行业相关领域却显得“不温不火”,想必这也让有志者十分着急,毕竟扔进去的钱是花一天少一天。而在中国,当下艺术行业的各个层次还十分依赖整体经济环境的优劣,没有人知道明天过后是晴是雨,所以也不能进一步“轻举妄动”,不过,乐观的想,也许还相对年轻的“艺术数据”也将受益于把每个人都链接起来的“大数据时代”。

是喜是优是利好,还是交由时间去裁决。

猜你喜欢

老中青众筹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众筹
2019年迎新春老中青少书画展作品选
“古彝传薪”文苑举行2019年迎新春老中青少书画展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新闻众筹初探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