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2014-08-02刘永华
刘永华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云南丽江 674100)
物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刘永华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云南丽江 674100)
本文基于物理学是对作为人的表象的世界的解释这一根本性基础生发出来的四个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物理学 逻辑 数学 表象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叔本华在他的那本哲学名著中[1],开篇就这样把这个论断作为他的一个哲学原理。世界,无论是东方所谓自然,还是海德格尔所谓诸存在者的总体,还是维特根斯坦的“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2],总之,都是以表象的方式呈显在人的意识中的。人通过表象“认识”世界,“了知”世界,“把握”世界,知道世界的“在场”。如果没有表象,那么人就没有办法“通达”或“认识”世界,这个世界当然也包括人自己在内。表象,或者能表象,这是人的根本属性之一。故而,人的世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这个表象能力或者属性导致的。如果不表象世界,或者没有表象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
物理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对这个作为表象呈现的世界及世界中诸表象和表象间的事态进行基于逻辑的解释和阐释。因此,就导致许多问题,其中出现下列四个问题是需要作为物理学的根本性问题进行说明的。
1 物理学就是人的意识在合适的诸表象之间建立的有效的逻辑联系,所以数学比起物理更为“本质”,是这样吗
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物理学要解决的是对表象建立结构,在表象间建立联系,通过这样解释世界(所有表象的集合),因此人类意识并不对表象进行选择,不存在合适不合适的表象。在物理学中采取从诸表象中隔离部分表象出来的方式只是逻辑上的手段。
物理学信仰毕达哥拉斯的“自然即数”这个基本思想,因此即信仰一种严格关系的存在,而这种严格关系可以通过数量化来表达,物理学需要量化来表达世界(——而量化的方式就是基于定义,测量)。比如,惯性质量m,它不是惯性本身,存在的是惯性,而不是这个量,但可以通过这个量来衡量对象的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或性质)能力的强弱,存在的是这个能力。某物的惯性质量是1KG,存在的不是1KG这个数量,存在的是某物的那个惯性,而1KG这个数量可以衡量其惯性性质的强弱。存在的是表象的构成及表象间的关系,数量不是表象的,是人的逻辑的符号化,这就是说,物理学努力建立一种世界(诸表象)在逻辑中的世界,但这个表象世界只是表象世界,是人类意识的能力属性和属性,是意识的全部,而逻辑只是人类意识的一部分,而进一步,逻辑的符号化就已经下降为只是一种沟通的语言了——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与自己的沟通和交流(物理思维和演绎)。
因此,结论很明显,数学仅仅只是物理学的语言工具而已,并不是如物理学那样本真而实在(诸表象构成的世界)。笛卡尔认为数学是人类最可靠的知识,这其实只是一种过时的误解,当然,就其之于人类的自洽性来说,的确如此,数学之于人类是自洽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人类意识中的一部分的符号化。
2 自然即数,但数非自然,是这样的吗
自然,也就是以表象方式出现在人面前那个世界,就是维特根斯坦说的“世界是事实的总体,而不是事物的总体[2]”,因此自然不是数的,只是,人类可以在解释或描述自然的时候,使用数量化方式(逻辑的符号化方式)使自然数学化,适合于人进行言说、交流、演绎、思想。自然是我的表象,但是表象并非是由意识或者我所创造的,当然也不是臆想如什么客观实在之类的东西,表象就是表象。人能对表象进行处理,通过处理重新建构我能理解的世界,这个世界已经离开仅仅是表象的世界了,这就是理论,而且这才是我的,仅仅只是我的。从这里而言,人仅仅比一面镜子高明之处仅仅就在这里。这种对表象的处理就包含有逻辑,及逻辑的符号化的数学。由此不难理解卡尔·波普对科学的结论:科学总是源于假设,但什么是构成科学的假设什么不是,其根据就是作为科学体系出发点的假设(公理)是可以通过事实(表象)来证伪的,不能通过事实来证伪的假设就不是科学的假设,不能构成科学体系。假说(也就是暂时表述的“规律”)在理论上总是通过所观察到的单一事实(基本语句)证伪。在一个严格演绎过程中,通过批判性检查进行经验上的证伪的可能性才确立了普通说法的科学“意义”[3]。因此,“但自然非数”是对的。
3 总有个东西不是表象,这个东西就是“我”,是不是
表象背后是否存在存在者,这并不是人类能够追问的问题。人类不能直达那个人类通过表象假定的存在者,更不用说诸存在者之上的存在了。通过表象,人类假定表象背后一定存在一个存在者,这在某种方面来说是因为人类的思维必然地需要从一个形而上学性依据出发——这也是形而上学出现和存在的原因——,人类建构世界之时,需要一个第一出发点,比如物理学中的公理之类的东西——一个人类的逻辑属性导致的问题。的确,存在,这只是一个语言问题,由于人类某种角度上来说的确是一种语言物导致的,也是由于在其长久的历史中,人类在语言中迷失和对语言的遗忘导致的混乱导致的。人类手中的仅仅是表象,无论实在的表象也好,虚妄的表象也罢,人类之所以称世界、物等等,就是因为表象,人是一种表象着而且能够表象的表象,至于表象背后是否存在一个存在者,这的确是不必要关心,也不可能关心的,即使存在,人也没有能力去把握或到达。柏拉图那个洞穴中的人,看到光在洞穴壁上闪烁,当然可以猜测洞穴外面的世界中的火的存在。但如果这洞穴中的人生下来就从来没有见过火,不知道火会发光,那么,这个人永远也不知道去假设洞穴之外的火的存在,但是,它一定会假设另外一种存在者,这个存在者导致火的出现(表象的生成)。反之,在洞穴之外的人,看到过火,明了火会生成光,因此一看到闪烁的光,那他一定知道存在着火,但这只是在另外一个更大的洞穴中的人而已,因此他当然会去追问导致火的那个存在者是什么,否则这个人会觉得他的语言中的世界不完善,出了问题。
总有个东西不是表象这个判断只是人类的一种错觉,一种狂妄,一种迷失,也是逻辑的一种先天毛病。语言本身由于这些错觉、狂妄、迷失,而导致了在其历史中的沉沦、被遗忘和迷乱。一切都只是表象,我亦是“我”的表象。
4 表象是心理操作的东西,对不对
表象不是心理操作的东西,倒是心理是表象的东西。然而,千万不要忘记了,表象只是我的表象,是个体性的。个体性的表象世界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可以言说的——人这种表象者都可以对其表象的,也就是可以交流方式交流的表象,都可以表象到的表象,这个构成所谓人类的共有意识部分;另外一部分是不可以言说的,其它人不能表象到的表象,这纯粹属于个性化的部分。所谓疯子,精神失常者,应当就是由于共有表象部分严重受损,而个性化表象部分占有过大,而导致的。
[1]叔本华著,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篇 世界作为表象初论》,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25.
[2]维特根斯坦著,涂纪亮主编,《维特根斯坦全集》之《逻辑哲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189.
[3]卡尔·波普尔著,查如强、邱仁宗、万木春译,《研究的逻辑》(英译名《科学发现的逻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