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如何布局互联网时代

2014-08-01戴耀华赵一萍

银行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客户金融银行

戴耀华 赵一萍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从提出以来,一直伴随着业内的争论和热议,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对传统金融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传统金融的变革带来新的思路。应以互联网金融为“镜子”,剖析并正视自身优劣势,以此为契机及早布局,探寻更广袤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起步于第三方支付,受益于其平台的便捷性和开放性而得以迅猛发展,交易规模从2005年年初始发展时的161亿元增长至2012年超过12万亿元。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和对客户资源与客户需求的掌握,触角由原本的交易支付向转账、汇款、代销基金和保险延伸,并进一步布局蚕食当前银行业主导的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核心业务。

200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以下三类主要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此类模式发展时间最久,也最为成熟,市场和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以平台的综合性见长,为产品或服务的买卖双方提供支付结算平台;网络融资模式,包括P2P、众筹、电商小贷,处于起步状态,也是互联网金融向银行业核心业务发展的标志,目前该类模式运转的平台各自定位不同,分别包括提供信息的中介平台,撮合交易且提供担保的平台,以及先进行资金筹措再代为寻找项目的平台;渠道模式,主要涉及金融产品销售渠道业务,其核心是互联网销售产品中加入了金融产品,可以是基金、保险、证券,也可以是银行的理财产品。

第一类和第三类模式冲击并激励着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而第二类模式,在特定客户群体上,动了银行的奶酪。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各有短长

相比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所依赖的主体媒介不同,参与者通过互联网有了更有效的直接接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供需不对称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比传统金融业务的透明度更高,中间成本更低,方式上更为便捷,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尤其是能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居民等被银行忽略群体的需求,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互联网金融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创新。一是信息的畅通性和全面性。方便、友好的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扁平化沟通和交易方式便于消除供需双方信息传递屏障,使用户在平台上展示了真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平台得以动态捕捉客户全量信息。二是平台服务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流动性、低成本和低门槛。支付结算的高效,代销理财和网络借贷的高效益、高流动性和低门槛,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参与程度,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方式降低了经营成本。三是信息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互联网形成的社交网络成员的行为和偏好,有针对性的进行金融创新。四是监管机构的支持和监管制度的滞后。由于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持积极扶持态度,当前并未明确提出相应的监管及限制政策,使得互联网金融有更多空间和余地进行创新,抢滩市场。

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拥有先发优势。首先,长期的客户积累、成熟的客户关系网和广泛的物理渠道网使银行聚集着全社会90%以上的资金,且为整个社会的高效资金,为银行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多年的积累和实践使得银行的风险管理信息与手段更加完备,基于数理统计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大量历史数据为抵御常规风险提供更多参考,应对预期风险的资金和经验相对充裕,安全性更有保障;再次,银行拥有丰富的线下资源,包括银行业的品牌、信用保障、完整的运转流程和客户经理的专业性,绝大多数客户,基于行为习惯和风险厌恶的避险倾向,仍青睐选择银行进行大额交易。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各有比较优势,但也各有弱点。对互联网企业,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经营的本身伴随着风险,互联网金融诞生于互联网环境,对信息敏感既是优势也是危机,对客户信息的保密、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对资金流动性和沉淀率的平衡,对吸收的沉淀资金投资的控制、声誉风险的规避和操作风险的控制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下去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其中任意点的失控都会带来传染效应,带来系统性风险。另外,互联网金融快速扩张的背后系统的稳定性、风险控制、风险承担和缓释的能力也需要提升。

对于银行,传统的文化和沉淀在面对新环境时反而掣肘快速响应,习惯性的管理思维、固化的业务模式、繁复的业务流程、僵化的组织结构、分散的信息均成为需要变革的关键节点,各家银行需从根本上分析自身与未来可能形成的新经营模式之间的差距,结合自身情况,扬长补短。

及早布局应对挑战

随着日常生活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强,由此催生的互联网金融作为朝阳产业,有其发展的必然性,给银行带来的文化和经营思路层面的冲击不容小觑。无论传统银行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均需遵循金融的本質,互联网金融一旦进入金融核心领域,将需要与银行面临同样的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需同时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要求。

银行业作为先行者,短期内将仍在金融行业核心业务有着绝对优势。但是银行业应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春风,顺应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在以下四方面重新思考和布局:

战略布局。在银行发展战略层面调整发展思路,定位银行的市场层面,锁定重点发展的客户群体,重整业务流程,打破当前组织结构中业务营销部门间的壁垒,统一规划适合本行定位的客户群体的产品方案,并制定营销策略,结合电子渠道平台与实体渠道资源,整合交易、支付和理财等业务,利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多样化金融解决方案,培养客户使用习惯,在保有当前客户的前提下,拓展新客户。

经营理念布局。优化自身资源配置,引进“互联网银行”或“直销银行”的经营思路,缩短资金运转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在资源分配上,尊重投资人与借款人自然匹配的供求意愿,精确审慎定价,提供平台撮合交易;根据客户和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分析资源投入的有效性,消减经风险调整后盈利能力差的产品、客户、渠道的资源占用量,取而代之的是分配给经风险调整后盈利能力强的产品、客户和渠道。

经营模式布局。区分业务类型,针对不同业务特点和客户特征采用O2O相结合的方式,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最大程度推动银行发展。将银行业务按规模、风险程度、集中程度分为两类,一类是资金规模小、风险相对较小、分散性大的业务,比如,支付结算类、代理类、卡业务类、筹资类、小额信贷和投资类等业务,以线上方式为主,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借助“后起者优势”快速搭建渠道平台,多元化拓展与客户的交互方式;或采取“竞合”的思路,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降低社会总资源消耗量,达成共赢。另一类是风险较大、集中度高、个性化的业务,如大额信贷类、投行类、现金管理和供应链融资服务,以线下方式为主,辅以线上,由客户经理追踪服务,满足大客户需要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通过Online开展的业务需充分尊重客户需求,提供便捷的产品和服务目录,供客户一站式、一揽子选择购买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同时作为紧密接触客户的触手,掌握客户真实需求与动态,为不断创造更有吸引力的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决策信息。Offline作为业务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定制服务,维护客户关系,平衡风险与收益,同时,补充和验证线上获取的各类信息。

信息应用布局。建立支持业务变革的综合化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本行掌握的各类静态信息和客户行为动态信息,充分借力大数据资源,发挥信息优势,形成数据挖掘分析应用的基础。进而,针对客户或客户群进行专业分析与模拟,设计和推送产品,增加客户黏性,发掘附加价值,打造新的金融生态圈。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在未来将逐步发挥优势,零散的数据本身意义有限,而结构化处理各类信息并建立有效模型后,经过分析形成的核心信息将是各金融主体竞争的制胜要点。比如,以客户为导向,整合银行既有的客户自然属性信息、财务信息、历史信用信息、来自合作商家的客户动态交易信息、外部监管机构披露的关联企业群信息,模拟建立客户生存的金融生态圈乃至生活生態圈,对同质同类客户或关联性强的客户进行研究,分析其行为模式、价值偏向、交易链条和隐含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从多个层面投射出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银行应在战略定位、经营管理、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产品创新、渠道多元化、风险控制、系统建设、信息整合、数据挖掘及应用等多个层次全面规划,为在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金融环境中的逐鹿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单位:德勤管理咨询公司)

猜你喜欢

客户金融银行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机会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