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壶口听绝唱

2014-08-01刘少安

源流 2014年7期
关键词:壶口瀑布冼星海壶口

刘少安

“不到黄河心不死”,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人们对黄河感情的折射。怀着对黄河的敬畏之情,我走近了黄河,走近了壶口,寻找《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之源。

走南闯北观赏过不少著名的瀑布,国内的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九寨沟瀑布,以及国外的尼亚加拉瀑布、伊瓜苏瀑布等,我都曾领略过它们的风采。在我的记忆里,大多瀑布都是从地面往上仰视观赏,想象中的壶口瀑布也一定是悬崖高处飞流直下、浪花飞溅、万马奔腾、势不可挡的景象。当我到达壶口瀑布时,眼前的瀑布与想象中的反差巨大,站在黄河岸边根本看不到“黄河之水从天上来”的气势,相反有一种黄河之水脚下来的感觉。黄河水平波顺流来到壶口,从平坦的江面上把浑黄色的河水卷起形成瀑布,观赏壶口瀑布不是仰视,而是俯视或者平视,人们可在岸边俯视,也可以在黄河河道同在一条水平线上平视瀑布。只有进入壶口洞边仰视壶口瀑布,人们才能真实感受到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

当地老区的主人介绍说,壶口瀑布名字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中,有“盖河旋涡,为一壶然,故名”的记载。壶口瀑布的形成距今已有2亿3千万年,这里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产生了断裂并形成走向东西的断层,自北南流的黄河,流经断层时,跌入狭窄河床,产生了瀑布急流,形成似茶壶注水之势,经长时间河水的冲击形成深槽变成为今天的壶口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黄色瀑布,中华民族的象征。

连续几天秋雨,千溪万壑之水汇聚,黄河水大涨,水量流速明显加快,这一季节是观赏瀑布的最好时机。一早我们就走向壶口瀑布,远处就隐隐约约听到喧腾的瀑声,加快脚步越走越近,越来越感受到瀑布的召唤。当我走近黄河岸边,还没有看到瀑布,放眼远眺,上游的黄河极其平静,水流平缓,如同湖泊,宽阔的水流携带浑黄的泥沙浩浩荡荡来到壶口,顷刻间河水如同脱缰野马,义无反顾地纵身跃入深潭,一落千丈中,崖摇地动,跌入狭窄河床,挤进壶内,砸向几十米深的壶底。此刻山鸣谷应,汹涌澎湃,如同巨壶沸腾,转瞬即逝巨浪翻滚,惊涛激起数十米高的浪花,气势磅礴,形成了雄浑壮观的瀑布群,犹如山崩地裂、炮轰雷鸣。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昨天一次次民族危难,一次次受欺凌,中华民族发出那种愤怒咆哮,黄河母亲一声怒吼,中华儿女就呼啸而起,如同浩浩荡荡的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雄姿对苍天怒吼,对大地发出咆哮,以气吞山河、声绝九霄的磅礴之势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尊严!

站在壶口岸边礁石上,目睹翻滚巨浪,耳闻如雷涛声,我看到了壶口瀑布那大气磅礴,百折不挠,催人奋进的气势,在飞溅的浪花中看到了跳动的音符,在咆哮的瀑布中听到了激昂的旋律。顿时,我猛然感受到,这山呼海啸的壶口怒涛不就是中华民族汹涌磅礴不可战胜的抗战力量,不就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甘凌辱、奋勇前进精神的生动写照?这不就是原生态的《黄河大合唱》,不就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之源?就是这声音,这旋律激发了诗人光未然、音乐家冼星海的创作冲动和灵感?我正陷入深思的时候,看我一路上总是问起黄河与《黄河大合唱》的关系,陪同我们的主人来到我身旁主动向我介绍了《黄河大合唱》产生的背景,那是1938年11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奔赴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经壶口瀑布,面对汹涌澎湃的瀑布,目睹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击,并发出的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声,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于是诗人的心灵闸门被冲开,饱含激情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诗作。说到这里,主人有意放慢语速,故意和我们卖起关子:

“你们是广东人,我想考考你们,《黄河大合唱》曲作者冼星海祖籍哪里人?”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广东人!

是的,冼星海祖籍是广东番禺人,出生于澳门一个贫困的船工家庭,从小失去父亲,随着母亲漂洋过海,求学的道路坎坷不平,曾多次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尤其在巴黎求学期间,曾有过数次晕倒在塞纳河的梧桐树下,受尽歧视,靠半工半读维持生活完成学业。1935年夏末,怀着一颗报国救亡的赤子之心,他毅然回到祖国。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救亡歌曲,以广泛的题材,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精神,对全国抗日军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用音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初,冼星海在延安听到了诗人光未然《黄河大合唱》诗作朗诵后,心潮澎湃,也被宏伟气势的黄河所折服,大气磅礴的诗文和奔腾不息的壶口瀑布引起了其共鸣。他乐思如潮,躲在鲁艺山坡的小小窑洞里,在一盏摇曳着一簇微弱的小火苗的油灯下,饱含深情地抱病为《黄河大合唱》谱曲,夜以继日连续六天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中华民族的旷世千古的绝响。于是,一部巅峰之作唱响延安,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响全中国。听了这些介绍,我们为广东有这么一位杰出音乐家感到骄傲和自豪!

面对滚滚浪涛,倾听震耳欲聋的瀑布声,听不够的源生态的黄河大合唱,我耳边仿佛又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那经久不衰的旋律,眼前又出现了冼星海身穿灰色粗布军装,脚穿草鞋,打着绑腿,慷慨激昂地指挥着《黄河大合唱》的壮观场面,每次听到这熟悉旋律,中华儿女一定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那悲壮、激昂、宏伟、雄浑的《黄河大合唱》迸发出的是炎黄子孙们的心声,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唱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吼声,反映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团结抗日的战斗号角,点燃了中华儿女心中的怒火,鼓舞了他们奔向抗日杀敌的战场,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敌御侮的士气和斗志,多少中华儿女高唱着这支歌,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夺取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黄河大合唱》不光热情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刻,我才真真感受到文艺的力量,革命歌曲的作用,看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在坎坷与劫难中奋起的精神动力。

回顾中国百年巨变的历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中国人民始终不甘忍受耻辱,自强不息,前赴后继,在抗争中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洗刷耻辱,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从“振兴中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个时代的口号,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爱国精神,是推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着民族复兴前行的强大力量。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变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共鸣,它凝聚了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如同浩荡的壶口瀑布正形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奔腾不止。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壶口瀑布冼星海壶口
壶口瀑布:大自然的壮美画卷
壶口瀑布
壶口放歌
坐标式的“艺术高峰”——冼星海《我学习音乐的经过》读后
壶口瀑布
忆秦娥·临壶口
冼星海等人应该是“国立音专”的优秀学生
壶口放歌
从冼星海两部交响曲的创作看中国早期交响曲的结构特征
我去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