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方法

2014-08-01杨培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小张财经职业道德

杨培根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浅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方法

杨培根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肩负着培养新兴财经人才与帮助学生通过资格证书考试的双重任务.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经法规;职业道德;教学方法;财经人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它综合了法学、经济学、会计学与伦理学四门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课程.由于课程内容政策性强,其内容涵盖面广,包括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制度,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章节之间缺乏系统性,知识点分散,法律条文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但是对课程内容深度要求不很高,学生初学起来觉得简单、枯燥,容易忽视.然而,学生光靠死记硬背有关条文根本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事务中去.因此,《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决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法律知识灌输的层面,而应当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需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

1 注重实践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影响课程学习的内因;教师、教材、教具等是学习的客体,是影响课程学习的外因.要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就是要充分发挥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如何利用外因促使内因发生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因的正能量.这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该课程实务性的知识点特多,对于初次接触该课程而没有实物经验的学生而言,一方面会感到法律文本的神圣性、神秘性,难以捉摸;另一方面也会感到十分生疏,甚至枯燥.因此,要让学生掌握该课程,并全面、系统地运用财经法规的相关知识,只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尽量让学生多动动手,动动脑.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快,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对于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的学习.首先,课前让学生自己寻找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明白了会计法律制度所包括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因为会计法律法规涉及很多而产生疑惑.然后,课堂中对学生的寻找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学生寻找过程中遗漏的问题,并且解决学生的疑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法条内容进行比较,比如指导学生对《会计法》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比较.两种内容上有何异同.产生异同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对两者不同的内容进行重点咏叹、记忆.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将单位过去的账簿复印本让学生学习、观摩,这样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同时在职业道德上也受到熏陶;若条件不允许,我们可以根据班上所发生的开支情况,根据获取的相关凭证或自制凭证,填写账簿等.看似比较繁琐的实践,只要老师准备充分,做到心中有数,其所需要的时间并不会太多.学生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学习,本章的重点是银行结算账户与票据的学习,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实务操作中的重点.关于银行结算账户的学习,若条件允许,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到当地商业银行办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等手续,有条件的同学还可到银行进行见习,使学生熟悉银行结算流程和账户适用管理规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银行结算账户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关于票据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填写票据,模拟出票、背书、保证、承兑、付款等票据行为.让学生扮演出票人、收款人、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被背书人、保证人不同的角色,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这些操作流程,而且也理解了票据的本质特征,对于考试中的案例题做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2 加强案例教学

由于《财经法规》课程需记忆的知识较多,很多学生容易形成一种观点:记住法条就行,法条就是这么规定的.这种毫无挑战性的简单重复记忆的学习,学生自然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厌学、逃课是必然的.然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使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找到衔接点,从而对课程的应用性有切实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实问题,针对具体案例开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精心选择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案例选择要恰当.选择的案例太简单,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学生容易失去兴趣;选择的案例太复杂,学生无从下手,学生也会不感兴趣.因此,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设计案例;选择的案例尽可能真实,只有真实的案例才具有说服力.如在学习“会计工作制度”一节时,笔者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国有公司招聘一名出纳人员,数十人竞聘,最后择优录取了小张,小张毕业于某名牌大学财会系,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工作以来的表现及能力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可是后来有人证实小张就是财务处李处长的小舅子,舆论哗然,有人认为应解聘小张,而更多人则认为,录用小张的程序是公开、公平的,录用时并没有人知道小张与李处长的关系,举贤不避亲,小张应继续留任.同学们,你们认为该怎么办?”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同学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张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小张可从事会计工作,出纳是会计工作的一个具体岗位,因此,小张可从事出纳工作.可是,对于财务处长的小舅子可否担任本单位出纳工作这个问题不太清楚,很快,他们在书本章找到了答案:国有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的不得担任本单位的出纳工作,近姻亲关系属于直系亲属的范围,因此,小张不得担任该企业的出纳工作.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引导:“老板的亲戚可否在同一个单位从事会计工作或出纳工作?会计主管的亲戚能否在同一个单位从事会计工作或出纳工作?”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不可以.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归纳.这样,通过案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的学习行动中,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3 重视对比法教学

对比法是将相互关联的对象和现象加以比较,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对比,有对比才有鉴别.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比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笔者认为,《财经法规》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巧于比较有利于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

人大审查权和批准权、变更撤销权、监督权(1)监督权:监督预算的执行(2)审批权:审查和批准预算的调整方案、决算(3)撤销权: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各级财政部门编制权、组织权、提案权、报告权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人大常委会编制权(本部门、本单位)、组织权(本部门、本单位)、报告权、上缴、接受监督

在学习第四章“预算管理的职权”的知识时,学生经常混淆.因此,在讲述之前,先将各级机关的职能以表格的方式列出来,然后让学生总结异同.比如,人大与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其相同点是:二者都有审批权、监督权和撤销权.其不同之处是,人大审批是预算方案,而人大常委会审批的是预算的调整方案及决算;这种一目了然的比较方式,易于学生记忆.

通过比较学习使本来繁杂抽象又容易混淆的问题变得明晰,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所学知识,正确区分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4 重视学生记忆方法的探索

考试是对知识点的再现与运用,记忆知识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财经法规》这门课程尤其重要.帮助学生巧妙记忆,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笔者平时也注重学生记忆法的教育.比如:

4.1 顺口溜记忆法

将内容繁杂的知识点,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编成顺口溜,学生既能掌握知识要点,又能快速记住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笔者平时注意搜集同行或学生编的顺口溜,在课堂上交给学生.比如在学习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时,笔者教给学生的顺口溜是:“学会计、干会计,法律制度莫忘记.法律制度有四项,制定机关不能忘;法律法规和规章,地方法规管地方;《会计法》律地位高,始于85121,现行法律7月1,只有人大定得了;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准则来实现?;部门规章部长定,办法应有部长令;制度规范财政部,不用部长来帮助;地方法规省级定,对抗上级可不行.”这样的顺口溜,学生记忆起来就有趣多啦.

4.2 手机拾柴记忆法

学习在于积累,记忆更在于积累.将众多的知识点分散,每天记忆一点,日积月累,记忆的也就多了.因此,笔者将每次课堂中的重点内容以短信的形式发到每个学生的手机中,要求学生在课前3分钟快速记忆,课后抽背.晚上又将新学知识的重点发到学生的手机中,让学生在临睡前5分钟将知识点进行记忆.这样,既免去了学生拿书翻书的畏难情绪,有满足了学生爱玩手机的特点.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笔者将新闻中的财经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财经法规》中的知识加以评论,同时也鼓励学生互发短信讨论.然后在课堂中进一步巩固,课堂提问效果提高.每天拾柴一点,日子久了,柴火自然堆得也高了.经过实践,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兴趣很高.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术,它更是一门艺术.财经法规科目因其特殊性更需要师生的加倍努力,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财经法规》的教学效果和考证通过率.

〔1〕梁晓波.让我们荡起快乐学习财经法规的双桨[J].商,2013(1).

〔2〕杨彩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企业导报,2013(1).

〔3〕程永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2012(17).

〔4〕野聪雅.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5).

G712

A

1673-260X(2014)05-0204-02

此文系院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J201020)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小张财经职业道德
财经日历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巧妙的奉承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有缘人
财经阅读时代
谁逗谁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财经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