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合理治疗策略分析
2014-08-01王小军
王小军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合理治疗策略分析
王小军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探讨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隆回县人民医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n=37),2组患者均针对原发病采取相同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苯那普利,实验组在应用苯那普利的同时,加用缬沙坦。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YHA分级为(2.0±0.7),对照组为(2.3±0.7),LVEF分别为(47.1±14.1)和(42.0±13.3),HR分别为(80.6±10.9)和(97.8±10.5),SBP分别为(13.1±1.6)和(15.3±1.8),DBP分别为(8.9±0.8)和(9.5±0.7)实验组的NYHA分级、HR(heart rhythm)、SBP(Systolicbloodpressure)、DBP(Diastolicbloodpressur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有4例复发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0.8%,对照组有9例复发房颤,复发率为2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进行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房颤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缬沙坦;苯那普利
心房颤动是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相关研究显示[1],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逆转AER(心房电重构)、AAR(心房结构重构)的作用,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隆回县人民医院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了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隆回县人民医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27例,年龄53~77岁,平均(68.3±6.2)岁,根据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LVEF(左室射血分数)均≤0.4,均合并阵发性房颤。均排除因瓣膜性心脏病引起的严重肝肾疾病、慢性肺部疾病、严重低血压。原发疾病:冠心病36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3例,Ⅲ级31例。房颤病程在0.3~11年。根据随机原则,将7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n=37),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应用调脂药物、地高辛、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苯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10~20 g/次,1次/d;实验组患者在应用苯那普利的同时(用法及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加用缬沙坦(天大药业),起始剂量为40 mg/d,后逐渐追加剂量,直至80 mg/d,待患者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或心室率降至50次/min以下,逐渐减少缬沙坦或苯那普利的用量,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者,要持续给药。
1.3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心功能改善(观察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级别,治愈为心功能有效恢复至Ⅰ级,好转为心功能有效恢复,但是未达到Ⅰ级,无效为患者心功能未得到任何程度的改善)及心房颤动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数据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变化 2组患者治疗前的NYHA分级、LVEF、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NYHA分级、HR、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NYHA分级、HR、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实验组有4例复发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0.8%,对照组有9例复发房颤,复发率为2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变化
3 讨论
3.1 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是心血管医学领域目前面临的两大医学难题。心力衰竭可诱发、促进心房颤动,而心房颤动又能触发、加重心力衰竭,二者互为因果、共存互促,从而使疾病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据国外相关研究报道[2],心力衰竭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心房颤动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很高,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几率达54‰,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达33‰,该文献还指出,有心房颤动史的心力衰竭患者,比普通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更高,男性患者的病死率高出2.2倍,女性患者的病死率高出1.8倍。还有文献报道[3],房颤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比一般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更高。由此可看出,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二者的高危因素也高度一致,比如瓣膜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研究证实[4],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概率为1%~2%,并且随着心功能的不断恶化、年龄的不断增加,这一概率会不断上升。轻中度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概率在10.1%~15.4%,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概率则高达49.8%。
3.2 心衰与房颤的发病机制 发生心力衰竭后,会使患者的左房压力增加,激活交感神经,使心房间质发生纤维化改变,此生理、病理改变都可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5-6]。在发生心房颤动后,会使心房的收缩力减弱,降低射血分数,促使心功能损害加剧,而快心室率房颤还会引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与普通心房颤动患者相比,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的左房显著增大,并且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减弱还会降低脑血流量,从而促使血栓形成,增加发生非栓塞性卒中的风险。目前,关于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的阐述,多认为是心房增大激活了机械-电反馈,改变了神经内分泌,促使细胞外基质出现了纤维化改变所引起。同时,电解质紊乱、药物毒性、缺氧缺血、物理压力、神经内分泌失衡等因素也可产生一定的作用。
3.3 合理治疗策略 不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有关。目前,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ACEI,并且其临床疗效也已得到了广泛的证实。在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AngⅡ(血管紧张素Ⅱ)发挥着主要作用,心房肌细胞中的AngⅡ受体含量较心室肌含量更高。据相关研究显示[7],AngⅡ既能引发心律失常,也能促进心房结构重构,促进房颤的发生、维持,同时其还能引发、加剧心房电重构。应用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可有效抑制心房电重构的发生,减轻心房电重构的严重程度,并且还能对心房结构重构加以抑制。缬沙坦是常用的ARB,苯那普利是常用的ACEI,二药合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能经由不同的作用机制对RAAS进行拮抗,逆转心房和心室结构重构,治疗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
在本次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同时应用了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后NYHA分级、HR、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房颤复发率为10.8%,显著低于对照组(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应用缬沙坦、苯那普利,可对AngⅡ进行双重拮抗,对RASS加以抑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房颤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王景峰.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4):290-293.
[2] 陈智军.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合理治疗策略[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6):536-539.
[3] 孙运,于力,袁义强,等.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53-154.
[4] 朱菲白,吴立群.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37(1):10-13.
[5] 李树仙.替米沙坦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8):170-171.
[6] 王景峰.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论文集[M],2010:71-74.
[7] 陈康玉,严激.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再同步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88-90.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failure with atrial fi brillation, investigate valsartan combined benzene that spli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with atrial fi brillation.Methods 74 cases with atrial fi 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andom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primary disease to take the same measures,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benzene that spli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application of benzene that split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valsartan.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NYHA classif i cation, HR, SBP, DBP were signif i 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and LVEF was signif 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4 cases of recurrence of atrial fi brillation, therecurrence rate was 10.8%, control group there are 9 cases of recurrence of atrial fi brillation, recurrence rate was 24.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P<0.05).Conclusio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trial fi brillation an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ombined af,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benzene that valsartan and captopril treatment interven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heart functio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trial fi brillation, improv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trial fi brillation; Heart failure; Valsartan; The split of benzene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051
湖南 422200 隆回县人民医院(王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