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科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价值分析

2014-08-01袁静

当代医学 2014年25期
关键词:血液科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袁静

血液科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价值分析

袁静

目的 分析血液科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50),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2组患者综合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情况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医疗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从10%、8%降至2%、2%,综合满意度从82%提升至98%,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和风险情况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血液科;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血液科是临床治疗急性肾衰竭和多脏器衰竭等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风险管理质量与患者治疗与康复密切相关。针对血液科存在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举措,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交叉感染,是保障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1]。本次研究针对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举措,观察并分析其应用价值,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血液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0.1±3.7)岁,病症主要以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癌、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为主。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50例,2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2组患者综合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情况发生率,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对比。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环境和设备方面做好血液科环境管理,合理规划,提升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定期、不定期对透析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定期检修。消毒灭菌方面要保证至少每天紫外线照射两次,时间充分,对于空气、物品、医疗器械、透析用药物等做好细菌学检测,包括工作人员自身消毒管理,对需要隔离患者进行隔离治疗[2]。

护理人员方面加强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和考核,帮助工作人员树立信心,熟练掌握操作与护理技能,进行危机管理培训和法律意识教育,提升其危机意识与法律观念,在工作有效应对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提升自我保护意识[3]。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进行人性化搭配管理,新老结合,互相帮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规避安全隐患,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由护士长牵头成立管理小组,针对血液科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加强学习与教育,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和程序,明确各个岗位权责,完善血液科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规章建设,做好一般性和特殊性情况的区分处理,定期召开学习与反省会议,分析当前工作现状,积极听取护理人员和患者建议,积极改善,实施高质量的全程护理质量监控[4]。对于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要经常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其掌握程度和在护理工作中践行程度。通过积极落实和监控风险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情况确保强化质量管理和跟踪,责任落实到人,对于护理过程中的高危环节加强安全防范和管理,积极与患者展开教育沟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积极解决各种问题与矛盾,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5]。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2组患者综合情况对比结果来看,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医疗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从10%、8%降至2%、2%,综合满意度从82%提升至98%,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2组患者护理情况对比[n(%)]

3 讨论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血液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预防和处理策略,很好的提升了工作质量,对血液科工作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血液科常见护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分别是环境因素和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血液科环境因素与设备因素,比如格局安排不合理、消毒灭菌工作欠佳等都会带来护理风险,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设备故障、停电、停水等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6]。血液科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危机处理能力和透析监测警报识别能力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欠佳都会影响工作质量,缺乏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性和对医疗信息情报综合处理分析的观察总结能力都会影响治疗中预防和补救措施的实施[7]。所以风险管理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分别是加强环境和设备管理、加强职业素质培训,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并积极践行监督,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医疗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综合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升高,说明其取得了良好成效[8]。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和风险情况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1] 尹建华,陈雪羚.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2,3(1):49-50.

[2] 张清英.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J].当代医学,2011,13(23):72-73.

[3] 张开敏,姚晓娟,王小丹.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39-340.

[4] 凌世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134-135.

[5] 张桂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3(23):212-212.

[6] 马琴,苏春梅,李玉芳.血液透析操作过程中的风险规避与职业防护[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2):21-22.

[7] 王娟.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53-155.

[8] 李桂霞.护理缺陷交流会在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22-1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90

河南 4710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袁静)

猜你喜欢

血液科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基数药管理中的运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