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4-08-01游大行刘宝

当代医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肠粘连松解术内置

游大行 刘宝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游大行 刘宝

目的 探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3月~2013年12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n=22)和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n=21),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0±3.1)h、(6.1±1.7)d,对照组为(32.5±3.6)h、(9.5±2.3)d,试验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再发肠梗阻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P<0.05);2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安全性

粘连性肠梗阻通常是指腹腔内小肠粘连而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1-2],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尽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肠梗阻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小肠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仍然是肠梗阻中较为难治疗的疾病之一[3],处理不当往往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2007年3月~2013年12月对22例黏连性肠梗阻患者施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常规粘连松解术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比较2组患者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2007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3~70岁,平均(40.5±11.7)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至少一次腹部手术,平均(1.7±0.5)次;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3例患者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n=22)和对照组(n=21),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从原手术切口进入腹部,必要时可行肠切除吻合,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术中若有严重肠积气、积液则先行肠减压术;若有肠套叠或肠扭转,则先复位再减压。试验组患者均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进入腹腔后先游离肠管、分离粘连,若肠管穿孔侧作穿孔修补,肠管绞榨坏死侧坏死肠管切除、吻合,在距破损肠管约20cm的系膜缘空肠壁上预先缝置直径约1cm的荷包缝线;切开荷包缝线内肠壁,进行内置管安放,放置1条柔软中空直经0.5cm小长管,长度约80cm,依粘连肠管长度而定,过长有术后拔管困难,按s型按肠管走向顺序排列好肠管在肠内置排列管开始处引出内置管,作隧道式包埋约3~5cm,再从腹壁戳孔引出,将内置管固定在壁层腹膜引出处,腹腔内肠管表面常规涂抹放置透明质酸钠10mL,不置放腹腔引流管。良好外翻缝合切口腹膜。术后约

7d拔除肠腔内置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且密切关注患者梗阻复发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患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形式表示,正态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设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再发梗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安全性分析 试验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腹腔脓肿1例,无肠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3/22);对照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腹腔脓肿1例、肠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4/2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5)。

3 讨论

目前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已采用多种预防腹腔内粘连[4],包括术中操作轻柔、术前保持手套干净、腹腔内喷洒给药、彻底止血、术毕腹腔广泛清洗等,但因腹腔内粘连所致肠梗阻的病例并没有减少,仍占肠梗阻的20%~40%[5]。反复发作、广泛粘连而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术中对广泛粘连进行分离将引起更严重的粘连,这种肠管间不规则的粘连会导致肠梗阻的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指因腹腔内小肠粘连而导致肠内容物阻塞,其常见发病诱因为腹部手术或炎症创伤后,在部分放疗患者中也有发现[6-7]。以往多采用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但大量临床实践证实[8],行粘连松解术后再发梗阻机率较高,因此,在粘连松解术中往往需要进行小肠外排列。本研究对比分析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与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现肠排列术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再梗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优于常规粘连松解术。分析其优势:(1)内置管肠排列术能够避免由于肠壁与被剥去的浆膜损伤而引起的术后再次粘连;(2)内置管韧性较好,在其弹性作用下梗阻肠管可撑开较大幅度[9],使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肠管恢复蠕动时不易与别处肠管粘连再次出现肠粘连梗阻;(3)肠造瘘能够同时行肠减压,因此降低了术后并发感染的机率。

综上所述,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用于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及缩短治疗时间,同时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作为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另一有效的术式。

[1] 曹雪源,所剑,王权,等.应用肠梗阻导管术中小肠内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6(4):24-26.

[2] 常维才.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7):2302-2303.

[3] 毛成银,宋丙安,陈原,等.小肠内置米-阿管及营养管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32例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2):158.

[4] 唐坚,陆松春,陈自强.肠腔置乳胶管排列术防治腹内手术后肠粘连[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5):704-705.

[5] 邵华,孙威,蒋本春,等.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18):99-100.

[6] 曹广涛,李伟,王新伟,等.先天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10例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3):230-232.

[7] 汪刘华,王道荣.腹腔镜技术在粘连性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4):296-298.

[8] 冯永东,周其林,杨传永,等.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2例临床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9(6):860-862.

[9] 周文浩,罗由平,刘宁.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4):107-1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072

广东 529600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游大行 刘宝)

猜你喜欢

肠粘连松解术内置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内置电子游戏的运动鞋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白良川副教授运用“T”形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针灸取穴思路
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