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4-08-01蒋敏敏

当代医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硬膜外骨科麻醉

蒋敏敏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蒋敏敏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的8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n=40),分别给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诱导麻醉前后MMSE评分以及术后谵妄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2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6、12及72h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4h时MMSE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6h、术后6h及术后12h POCD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24及48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全麻,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骨科;认知功能

近年来,老年骨科患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即术后精神功能障碍,这主要是由于手术对老年骨科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所造成的[1]。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功能障碍主要可分为术后谵妄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而POCD是最常见的一种术后精神障碍。有研究表明,术前给予患者麻醉,极易导致老年患者出现

POCD。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两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大小,旨在选择一种更加适合的麻醉方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的80例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46例,女34例;年龄58~78岁,平均(69.01±5.62)岁;体质量

41~80kg,平均(60.55±15.27)kg;受教育年限3~16年,平均(8.13±0.36)年;骨折类型:肱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18例,髋骨骨折17例,踝部骨折7例,腕部骨折13例,肩关节骨折4例;液体入量1.4~2.5L,平均(2.10±0.25)L;出血量279~335mL,平均(309.29±33.16)mL。按照抽签方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年限、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全身麻醉:静脉滴注0.05mg/kg的咪唑安定,2.0mg/kg丙泊酚+4.0μg/kg芬太尼+0.1mg/kg的维库溴铵,加入麻醉机,将系数设置为:氧流量为17~20mL/ s,呼吸比为0.5,潮气量为10.0mL/kg,注意在术中按照实际所需来调节药物用量。

1.2.2 研究组 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下肢自然屈曲,双手抱头,头尽可能朝膝部靠近,使腰椎关节暴露充分,然后于腰第3、4椎间孔取适宜的位置,采用常规消毒的方法,穿刺进入,药物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使用量为1.2mL,术中追加浓度为0.25%的利多卡因,根据麻醉程度大小进行定量,术后使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进行微量麻醉止痛,并将速度控制在2.0mL/h[2]。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诱导麻醉前后MMSE评分以及POCD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比较 对照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应答时间分别为(29.98±10.72)min、(30.10±11.38)min及(33.45±13.79)min,研究组分别为(30.79±10.91)min、(29.82±6.88)min及(34.50±9.33)min,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9、0.756、1.238)。

2.2 2组麻醉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比较 2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6、12及72h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4h时MMSE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骨科患者麻醉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POCD的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前6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及术后48h POCD发生率分别为30.00%、20.00%、20.00%、10.00%及7.50%,研究组分别为17.50%、10.00%、7.50%、7.50%及5.00%,2组术前6h、术后6h及术后12h POCD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5.590、5.404、6.711,均P<0.05),2组术后24h及48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0.918、0.736)。

3 讨论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自身免疫力减弱,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也开始逐渐减退,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需要麻醉配合,或者目前交通事故频发,跌倒损伤非常常见,骨折等发生率极高[3],因此,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任何一个手术,均需要麻醉配合。但是,麻醉会对患者神经组织产生影响,麻醉药物使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出现明显阻滞,加速了神经细胞的死亡,改变脑血流量以及供养状况[4]。因此,长时间使用麻醉剂会对神经功能的恢复,特别是对患者的听力、语言以及视觉等方面的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则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更慢。由于麻醉的操作不慎会使得神经组织受损,从而造成轻度的如神经错乱、记忆力减弱以及焦虑恐惧紧张等方面的后遗症,患者在麻醉之后自理能力显著降低,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以及生活质量,从而为减少麻醉损伤以及增强术后恢复找到更加理想的方法[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前、诱导后6h、12h及72h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4h时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6h、术后6h及术后12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24h及48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1] 胡瑛.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9):79-80.

[2] 徐俊峰.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3):118-120.

[3] 许正才,张德志,王利娜.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98-99.

[4] 刘沁爽,李淮安,梁淑娟,等.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6):68-69.

[5] 李仕明.全麻与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抑制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4):94-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013

湖南 426100 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蒋敏敏)

猜你喜欢

硬膜外骨科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