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病症的临床研究
2014-08-01刘少华
刘少华
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病症的临床研究
刘少华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对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民医院6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内分泌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疾病具体类型、使用药物、治疗效果等。结果 67例内分泌疾病患者大多为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且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06%。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内分泌疾病效果显著,可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皮质激素;内分泌疾病;临床治疗
内分泌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胰岛素相关疾病等,且患者大部分属于慢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治疗,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研究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疗效,为提高内分泌疾病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民医院就诊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67例内分泌疾病患者给予临床研究,其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2.25±2.18)岁。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6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内分泌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方法为查阅病历及询问当事医务人员等,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疾病具体类型、使用药物、治疗效果等。对上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2 治疗方法 (1)肾上腺功能减退症:采取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如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给予10~30mg氢化考的松口服治疗,给药2次/d,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给予5mg/d强的松口服1周后,减少剂量至35μg/d,肾上腺皮质危象患者每间隔6h给予100mg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治疗;(2)糖皮质类固醇反应性醛固酮增多症:给予0.5mg/d泼尼松,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用螺内酯、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3)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氢化考的松20mg/d分2次服用,若发生失盐现象则应酌情考虑给予氟轻考的松;(4)甲状腺危象:初期给予200mg/d氢化考的松,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少给药剂量;(5)Graves眼病:初期给予20mg/d泼尼松,待症状稳定后每间隔两周减少给药剂量10mg逐渐停止给药;(6)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40mg/d泼尼松,以1g甲基泼尼松进行静脉冲击治疗;(7)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15mg/d泼尼松晨服,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酌情增减药物剂量;(8)细胞性垂体炎:初期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治疗,待连续给药3d后改用40mg/d泼尼松口服,持续服药2周为宜;(9)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给予100mg/d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治疗,待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0)糖尿病并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给予口服30mg/d泼尼松治疗。
2 结果
67例内分泌疾病患者大多为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46.27%),且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06%,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内分泌疾病患者具体疾病类型、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67例内分泌疾病患者临床资料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由人体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分泌获得,在人体中影响代谢及发育过程,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主要起到抗过敏、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并得到广泛使用[1]。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包括有效调节人体中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代谢,对免疫系统及循环系统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人体若遭受强烈应激刺激时,将迅速分泌较多糖皮质激素,从而使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增强,达到维持人体中正常器官、组织功能的目的,因此,有学者也将糖皮质激素称为应激反应枢纽[2]。
3.1 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 属于慢性疾病,分为先天发生及后天获得两种情况。先天发生的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发病原因大多属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后天获得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发病原因大多为自身免疫不足、肾上腺发生结核等,少部分患者由于机体出现肾上腺感染或由于恶性肿瘤发生肾上腺转移从而导致其出现肾上腺功能减退。研究表明[3],正常情况下人体中每天需分泌氢化可的松15~20mg,因此应用氢化可的松对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进行治疗,采取替代疗法,能够达到理想疗效。但有研究显示[4],由于氢化可的松具体有较强的钠储存作用,因此在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用氢化可的松进行治疗时不可联合应用盐皮质激素。若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考虑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半衰期,则可选用泼尼松龙进行治疗,此药物仅需指导患者于每晚睡前服用1次,其原因为泼尼松龙半衰期较长,药效持久。若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则其体内氢化可的松分泌量增加,甚至可高达200~300mg,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药物使用量,即若患者处于应激反应则应适当增加药量;若患者应激反应消除后可适当减少药量。
3.2 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 继发性肾上线功能减退症患者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其脑垂体及下丘脑遭受相关损害,从而导致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研究表明[5],继发性肾上线功能减退症患者大多数情况下可同时伴有性腺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此类患者时,需同时给予甲状腺激素以及性腺激素配合治疗。
3.3 肾上腺危象 肾上腺危象,即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发病原因大多为肾上腺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或肾上腺发生坏死等,其体内分泌糖皮质激素量急剧下降,因此体内循环呈现出衰竭等严重情况。临床应用氢化可的松进行替代治疗时,应显著加大用药量(相较于原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应激状态下用药量更多),在治疗过程中应联合使用葡萄糖及钠盐进行补液,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酸碱度平衡,给予相关措施防止患者发生酸中毒、高钾血症等并发症情况。
3.4 糖皮质类固醇反应性醛固酮增多症 糖皮质类固醇反应性醛固酮增多症为遗传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可于任何年龄发病,无特定发病年龄区间,且无显著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但未发生低钾血症,常用高血压治疗药物为地塞米松。但有研究表明[6],糖皮质类固醇反应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若长期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则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症等不良反应,且可能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轴作用,因此临床治疗时常联合使用改拮抗剂、螺内酯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
3.5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 此类患者属于遗传性疾病,发病原因为胆固醇合成皮质醇的酶系发生缺陷,从而引起其机体内皮质醇水平下降,抑制减弱反馈,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过多分泌,最终使患者双侧肾上腺皮质发生过度增生情况。临床治疗此类患者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弥补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且可对分泌亢进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反馈抑制。临床医师对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结合其身长、骨龄、体质量等基本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确定给药剂量,及时对药量进行调整。
3.6 甲状腺危象 患者体内糖皮质激素代谢过快则将使其机体中肾上腺皮质负担加重,无充足的糖皮质激素储备功能,则机体将发生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继续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此现象称为甲状腺危象。临床运用糖皮质激素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有效减轻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量及肾上腺皮质负担,使其逐渐恢复机体正常运行状态。
3.7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发生原因为患者体内出现病毒感染,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临床医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选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
3.8 Graves眼病 患者大多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引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起病缓慢,部分患者可由于受到精神创伤或感染后应激急性发生本病。临床医师常根据患者眼外肌是否发生肿胀、含水量以及是否出现炎性反应等表现判断病情程度及给药方案,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且无法逆转,因此不适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应确定给药方式,如口服、静脉输注给药以及局部应用等。研究表明[7],对Graves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可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且对其进行局部给药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临床常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且效果确切。研究表明[8],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发生视神经病变或软组织受累的Graves眼病患者疗效确切,但若患者发生视神经病变而导致视力低下,角膜发生不同程度受累,则大多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进行冲击疗法,之后改用泼尼松口服维持治疗。
本研究可知,内分泌疾病中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最高(46.27%),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06%,提示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内分泌疾病效果显著,可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于其他内分泌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否可达到理想效果则仍需今后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
[1] 邓伟吾.吸入性糖皮质激索治疗支气管哮喘[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143-144.
[2] 许荣海,黄美虹,许幼仕.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86-91.
[3] Stelmach I,Olszowiec-Chlebna M,Jerzynska J,et al.Inhaled corticosteroids may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bone metabolism in newly diagnosed asthmatic children[J].Pulm Pharmacol Ther,2011,24(4):414-420.
[4] 公媛媛.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113-115.
[5] 张岩.内分泌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7):124-126.
[6] 林金芳.绝经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及激素替代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18(12):758-761.
[7] 曹茵,马利亚,王永霞.激素替代疗法对不同绝经年龄妇女子宫内膜及乳腺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13,25(10):1323-1324.
[8] 李英.性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5(8):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065
广东 515700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民医院(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