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心率变异(HRV)指标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研究
2014-08-01廖小香
廖小香
短时心率变异(HRV)指标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研究
廖小香
目的 观察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相对于健康人群短时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指标的差异,探讨短时HRV对于评价该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安静平卧位的5分钟短程HRV检测,采用短程HRV软件自动获取TP(total power)、LF(low frequency)、HF(high frequency)、LF/HF、LFnorm、HFnorm等各频域指标的数值,并对2组患者的对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频域指标中健康组TP(3352.9±1014.3),LF(1165.3±536.7).HF(982.3±253.6),LFnorm(46.1±16.8),HFnorm(50.6±18.7),LF/HF(1.36±1.22);而观察组TP(4069.4±693.2),LF(1578.6±194.5).HF(1292.4±240.7),LFnorm(58.4±9.3),HFnorm(28.3±4.6),F/HF(1.89±1.03);几个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orm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总能量显著升高,且处于交感神经张力强势、迷走神经相对弱势的失衡状态。短时HRV监测具有简便、占用时间短、结果标准化具有可比性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短时心率变异;心脏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评价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属于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症状主要以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常合并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神经调节异常而引发心血管功能紊乱,多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情绪激动时诱发或加重。临床表现有心悸、胸痛、乏力气短、心率加快等,偶有早搏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自主神经活动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存在密切联系[1]。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被认为是可用于临床检测和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以及动态活动变化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为观察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相对于健康人群短时心率变异(HRV)指标的差异,探讨短时HRV对于评价该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意义,笔者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了短时HRV监测与分析,取得了有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本院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3.5±4.2)岁(36~51岁)。纳入标准:(1)主诉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胸痛或针刺样感觉,伴有疲乏及某些神经衰弱表现。(2)患者均经胸片、心脏彩超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亦无甲亢、感染性疾病等证据。(3)症状常在精神激动或疲劳时加重,心电图检查提示有ST-T改变(ST段下移≥0.05mV和/或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4)给予心得安20mg口服后1.5h复查心电图,ST-T异常改变均能全部恢复正常。
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无消化道疾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躯体疾病,同时排除有严重抑郁或有消极自杀观念者、酒精依赖者等因素。
另选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3.0±7.4)岁(32~54岁),经病史采集、查体、胸片及心脏彩超检查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3.5±1.2)岁,观察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痛、胸闷、疲倦, 并伴有一些神经衰弱症状等一般情况,经体检、心电图、X线胸透、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与对照组健康组进行比较。经对比2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一般情况、心肺功能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安静平卧位的5分钟短程HRV检测,采用短程HRV软件自动获取各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LF)、高频(HF)、低频标化(Lfnorm)、高频标化(Hfnorm)、低频/高频(LF/HF)的数值,其中LFnorm(HFnorm)=100×LF(HF)/(TP- VLF)。比较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以上各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频域指标中TP、LF、HF、Lfnorm、LF/HF 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orm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人群短程(5min)HRV指标对比
3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作为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神经调节异常而引发心血管功能紊乱,多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情绪激动时诱发或加重。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人类情绪心理反应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导致一些躯体化症状,即心理压力在躯体上的投射与反应,其中介环节就是交感、副交感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活动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存在密切联系[2-3]。
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及北美起搏电生理学会2003年发布的临床指南指出:心率变异指标(HRV)分析被认为是现在临床上一种可用于检测及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动态活动变化的无创性方法[4]。HRV与缺血性心脏疾患、心律失常的联系也已逐渐明确。国外有学者提出[5],HRV 是于窦房结的水平显示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的一种简便、有效的办法,可用于评价某些与自主神经关系紧密的心身疾病,如心脏神经官能症。
目前HRV观察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法是采取各种统计方法准确显示心动周期的变化特征,其观察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每5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index)、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连续心搏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搏动占总心搏数的比率)、变异系数(CVr)及连续RR间期平均绝对差值(MnDLT)。而频域分析法又叫做心律频谱分析,即采用特殊计算方法,将随时间改变的心律波动曲线转化成频率不同、振幅不同的正弦曲线之和,最后得到HRV的频谱。其观察指标包括总能量(TP)、低频(LF)、高频(HF)、低频标化(Lfnorm)、高频标化(Hfnorm)及低频与高频之比(LF/HF)。其中TP代表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总能量;低频、低频标化反映的是交感张力;高频、高频标化反映的是迷走张力的;LF/HF则代表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动态平衡情况[6]。临床上HRV监测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用于早期诊断、发现自主神经病变,对于评价多种心脏疾病患者心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状态及其平衡性具有重要意义[7]。
正常心脏电生理活动及心功能状态有赖于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的相互协调,如果这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失去平衡, 将引发心率及心律的改变,并引起血压系统的功能紊乱,这就是进行HRV分析的生理学基础[8]。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频域指标中体现自主神经系统总能量的TP、代表交感神经活性的LF及Lfnorm,以及反映交感和迷走动态平衡性的LF/ HF 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而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HF、Hfnorm方面,则显示HF值高于健康对照组,HFnorm 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由于HFnorm是HF进行标准化后的数值,更能准确体现迷走神经活性的变化。故与健康人群相比,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活性显著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减低。
综上所述,与健康人群相比,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总能量显著升高,且处于交感神经张力强势、迷走神经相对弱势的失衡状态。短时HRV监测具有简便、占用时间短、结果标准化具有可比性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1] 张树龙,黄立萍,王莹琦.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0,14(1):33-34.
[2] 万建平,杨泽福.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280-281.
[3] 吴艳丽,路素品.多虑平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1,17(1):144.
[4] Sztajzel J.Heart rate variability:a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method to measure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J].Swiss Med Wkly,2004,134(35-36):514-522.
[5] Jiang H,Lu ZB,Yu Y,et a1.Effects of metoprolol sympathetic remodeling and electrical remodeling at infracted border zone after myocardial in fraction in rabbits[J].Cardiology,2007,10(8):176-182.
[6] 卢喜烈,汪剑锋.T波峰末间期电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6):523-524.
[7] 张萍,邓青南,杜玮,等.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睡眠结构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5):503-507.
[8] 崔胜忠,黄晓林,宁新宝.非平稳干扰还是系统固有低频节律——短时心率变异性的非平稳相关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 27(6):1206-12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040
湖南 421001 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心电图室(廖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