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心灵的灯”话题作文导写

2014-08-01闫银夫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4年27期
关键词:明灯一盏灯贝多芬

闫银夫

当一个人行走在暗夜中时,多么希望有一盏明灯驱散黑暗;当一个人遭遇困境,饱受挫折之痛时,多么渴望得到友人的鼓励,师长的教诲,父母的安慰……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恰如暗夜的明灯,给绝望中的人无限的慰藉。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或者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内心,启迪你的心智,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体裁除诗歌、戏剧外不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思路一:叙述与“灯”有关的故事。

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与灯有关的故事不胜枚举。如,在上个世纪的贫困山区,家境贫寒的孩子自制油灯坚持夜读;为了买灯油母亲去和邻居借钱,而孩子体谅母亲的艰辛,在食堂吃饭时总是坚持不买炒菜。又如,学生可以借写灯光表现亲情,下晚自习时,“我”在远远的地方就看到家里阳台上的灯光,依稀看到母亲为“我”做晚饭时的身影,感到极为温暖。

思路二:描写与“灯”有关的美景。

灯带来了光明,云雾不见了,黑暗消失了;特别是霓虹灯闪烁变换的灯光,其辉映下的美景会更加迷人,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如某位同学的习作片段:

在夜晚,霓虹灯像一只只变色的萤火虫,又像一双双眨动的眼睛。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明月升起在空中,满天的繁星像宝石一样镶嵌在夜幕上。蜿蜒数里的路灯亮了,一排排,一串串,闪烁着夺目的光芒,仿佛与群星争辉。啊!这是灯的海洋,灯的世界,多么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这段文字,写出了霓虹灯色彩变换以及路灯与明星争辉的美丽景象,突出了我们城市的美丽和我们生活的美好。

思路三:抒写由“灯”引发的感悟。

灯的实际作用是驱散黑暗,照亮前行的路。我们写作时,可以赋予灯以象征意义。赋予的象征意义可大致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类,情感之灯,如父爱、友情等,这种情感给人以前进的动力;第二类,人物之灯,如孙中山、毛泽东等,他们激励着后来者为理想而奋斗;第三类,品质之灯,如郭明义的善良、大爱影响着许多人,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第四类,事物之灯,如文学经典、音乐等,给人以美的熏陶、积极的影响。

如巴金先生在《灯》这篇文章中,记叙了这样的人和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你看,这盏灯对轻生者就产生了起死回生的作用,使他从此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文中的灯光象征希望和温暖,这样写就很有感染力。

贝多芬为我点亮一盏灯

四川眉山一考生

下晚自习了,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向那条漆黑的小巷走去。数学模拟考试,我竟然是刚及格。一向心高气盛的我就像霜打了的茄子。

往常那条小巷只用5分钟就可穿过,而今天却感到特别漫长。咦,是谁家在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恍惚中,我眼前出现了贝多芬的身影。

“您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呢?”我迷茫了,“您双耳失聪、生活悲苦、被一切人所蔑视的时候,还能依靠自己?”

“能,我已经依靠自己了,我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您向我自豪地呼喊着!

“你要知道,我耳聋了许多年,我用牙咬住一根木棒的一端,把木棒的另一端插入钢琴的共鸣箱内,这样,我就感受到了声音!”您得意地冲我大笑,“我根本不在乎那些可笑的家伙们,因为我有我的理想和追求!”

“理想,追求!是的,你的理想呢?你的追求呢?你不能放弃。”我对自己说。

是的,我懂了,一切都得依靠自己,上帝只救自救之人,你,还是你自己!

是的,我要依靠我自己,我有理想,我有追求,不就是一次小小的模拟考试失利吗?今后的路还长,考试的次数会有很多,我不怕,我要努力,我要扼住考试的咽喉,战胜中考!

想到此,豪情万丈的我转身向家门口那条小巷跑去。

漆黑,我不怕,因为我前方有一盏灯,一盏用信念和勇气点燃的灯,这盏灯将高悬在我生命的天空中,为我照亮前行的路!

点评

1.立意深刻。作者在黑暗、压抑之时,与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贝多芬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文章立意深刻,构思新颖。

2.描写细致。出色的描写是这篇文章成功的关键。如环境描写“那条漆黑的小巷”衬托出作者的心情,同时为写“灯”作了环境铺垫;如神态描写、“您得意地冲我大笑”,细致描绘出贝多芬的个性特征。同时,文中细腻地刻画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真实可感。文末用“一盏用信念和勇气点燃的灯”点题,既照应前文,又画龙点睛。

心中的明灯

□毕升明

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我第一次主动举手发言的情景。

上小学时,虽然每次我的考试成绩在班上都名列前茅,但不敢举手的我还是有了强烈的自卑心理。每每看到其他同学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我心里既嫉妒,又羡慕。

老师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了奖励红旗的办法。具体规定是:考试成绩好或者进步显著者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正确者也可得到一面。获得20面小红旗后可以从老师那里领取一面大红旗。考试不是每天都有,举手发言的机会却有很多次。已经过了两周了,我还没有获得一面红旗。而举手次数最多的同学已经有19面小红旗了……我不禁暗自着急了。

又是一节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难题,我在稿纸上写写算算,不出两分钟就做了出来。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同学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他示意我举手。他小声对我说:“你做出来了,为什么不举手回答呢?胆子放大一点儿。”我被他说得心动了,怯生生地举起了我稚嫩的小手。老师看到了,马上叫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抛开一切后顾之忧,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解答题思路,一开始我还声音发抖,两腿直打哆嗦。同桌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在一旁悄悄地说:“自信点吧,相信你自己。”渐渐地,我的声音洪亮起来,表述极为清晰,两腿也不再发抖了。我在回答完问题后,时间似乎停留了两三秒钟,继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激动极了。

同桌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后来发生什么,我就记不清楚了,只留下那成功后的掌声,至今还不时回荡在我的耳边。

现在举手回答问题对我已经是常家便饭,我彻底改掉了自卑的毛病。正是因为我的同桌点亮了我心中的灯,让我有了第一次举手的经历,才有了现在优秀的我,所以我要感谢他。

点评

同桌点亮了“我”心中的灯,给胆小的“我”以力量。“我”在同桌鼓励下,克服了胆怯的心理,战胜了自我。可见,本文表面上是写“我”的变化,实际上是写同桌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他像一盏灯,既给“我”以努力的方向,又点亮了“我”心中的灯,从而突出了同桌的鼓励对“我”产生的积极意义。

1.我上小学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娘却狠狠心给我买了一盏煤油罩子灯。那时的煤油凭票购买,每家每月1斤。煤油不够,娘经常到商店说情,或想办法借油票。实在没法,就用墨汁瓶或萝卜头造个点豆油、花生油的灯。我读书,娘就忙她的事,或在灯下做针线活。有时,娘会停下手中的活,听我读书,背诵课文,脸上洋溢着一种神奇的幸福。

——摘自厉彦林《娘的白发》

2.高僧把他带到一个黑暗的房间。高僧点亮一盏灯,灯光很快就把整个房间照亮了。然后,高僧手持灯盏,走出房间,走到阳光底下。“同是一盏灯,而在阳光中,我们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光亮。”高僧说,“越是黑暗的时候,一盏灯的光芒越能将人们照亮;越是黑暗的时候,一盏灯的光芒越显得弥足珍贵。所以,越是黑暗的时候,越不能熄灭了生命的灯盏,越要点亮人生的光芒。这光芒是什么呢?这光芒就是理想、信念和希望,还有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与渴望。有了这光芒,就能照亮我们人生的天空和方向。”

——摘自黄小平《一盏灯什么时候最亮》

猜你喜欢

明灯一盏灯贝多芬
百年党史(一)风雨飘摇待明灯
一个“平凡人”,不努力会怎样?
一轮月与一盏灯
亦远亦近贝多芬
点亮一盏灯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阅读是行万里路的明灯
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