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国特色”
——读雷克新著《中国,特色》
2014-08-01法人叶雷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叶雷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国特色”
——读雷克新著《中国,特色》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叶雷
《中国,特色》
作者:(德)雷克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定价:36.00元
“中国特色”,在中国已逐渐沦为“政治大词”,绝大多数中国成年人即使不会言传也可意会。但是,“中国特色”毕竟是相比于外国而言的,那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特色”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对我们中国人反思自身,或者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德国青年雷克,2007年曾徒步中国4646公里从北京走到乌鲁木齐,出版的畅销书《徒步中国》对其“田野体验”进行了真实记录。回到德国后,进一步思考他的中国之行,在对比中阐述了他眼中的“中国特色”,于是有了《中国,特色》一书。
“雷克,你喜欢我们中国吗?”,我们习以为常的提问,在德国人雷克眼中却非常尴尬,因为前置了爱国主义的前提,他除了说客套话之外不知道说什么。而在德国,往往只有“我的德国”而没有“我们德国”,因此,也就不会有人问类似的“你喜欢我们德国吗”。被问多了,雷克甚至也“入乡随俗”,发明了“我德”甚至“我大德”来和中国网友交流。因此,雷克特别强调“俺雷克不代表德国,也不代表其他德国人”,就如他碰到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代表整个中国,也不代表其他中国人”,因为最终,“你就是你,而我就是我”。
连中国人自己都说不清楚何谓“中国特色”,要让一个老外来系统论述,确实有点勉为其难。雷克说,尽管他们上学也要学习很多关于外国的知识,但这个“外国”一般指的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欧洲、美国,顶多听说过孔子、老子、《孙子兵法》、风水、明朝的瓷器,至于“李白是谁、秦始皇是啥时候的人”,就只能耸肩表示无奈了。尽管我们中国学生可能知道欧美历史、欧美文化多一点,但当“我们中国”随口而出的时候,其实和他们的欧洲中心主义一样,我们也在不自觉中暗含了“中国中心主义”的立场。
在《中国,特色》一书中,雷克就中国式过马路、韩寒现象、中国教育、中日关系、废除死刑等中国当下的社会热门话题,旁观、比较,以一个德国人的视角发表了不少关于“中国特色”的“特色”看法。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德国人将其视为“交通问题的结果”,而“中国特色”则是视为“交通问题的根源”。
所以,雷克认为现在欧洲流行的“解读中国”的书籍,包括基辛格的《论中国》在内,对东西方之间文化差异的理解,实际上都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我们在说及一个概念的时候,不能单单看它作为一个词语的原意,更重要的是要看是谁、在何种背景下运用了这个概念。理解“中国特色”当然也要如此,对待雷克的《中国,特色》就更当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