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 超越一个世纪的家族梦
2014-07-31王翔林兴阔
王翔 林兴阔
虽然福特家族不如过去显赫,但其仍维持了百年兴旺并一直牢牢控制核心企业福特汽车,这得益于家族通过双层股权体系确保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而且注重任人唯贤,从家族内外选择合适的企业领导人。
他是“给世界装上轮子”的人,并在1999年被《财富》评为“21世纪商业巨人”。他创建的福特汽车,目前仍是美国汽车业的最大家族企业,也是2007年金融风暴中唯一不用政府救助的美国汽车三巨头。他就是亨利·福特,自他而始,福特家族已延续一个世纪。
有钟表梦的救世主
亨利·福特是美国梦的象征,1945年他去世时,福特家族拥有6家美国工厂、9家加拿大工厂和其他国家的20家工厂。在2007年《福布斯》公布的“美国史上15大富豪”中,亨利生前的财富按美国GDP折算到2006年达到543亿美元,排名第12位,比当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530亿美元还多13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亨利在那个时代富裕的程度。
亨利1863年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西南部的迪尔本村。他的父亲威廉·福特是爱尔兰人,后来因为疾病移民到美国。在亨利出生时,福特家已拥有一片农场,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威廉对亨利的最大希望就是接管农场。但亨利对钟表的狂热胜过一切,他儿时的唯一兴趣就是拆卸钟表和农场器械。这让亨利具有一种超凡的动手能力。
亨利一直有出人头地的梦想,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在钟表方面的特长呢?”但当他计算出生产“人人都买得起的便宜表”的盈亏平衡点是每天2000只后,他打消了钟表梦,因为当时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虽然钟表梦就此破灭了,但他关于“生产价廉物美,人人都买得起”的产品理念一直主导着后来福特汽车的研发。
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车成立,亨利和马尔科姆森共持有福特51%的股份。1908年,福特生产的价廉质优的T型车一上市就在美国刮起了“龙卷风”,截至1927年,福特共生产1500万辆T型车,这几乎占了同时期世界汽车一半的产量,销售总额达到惊人的70亿美元。随着T型车的成功,福特不断扩大规模并进行技术革新,特别是1913年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的发明,让其坐上了汽车界龙头的宝座。福特能够在汽车界奠定霸主地位的另一个原因是采取“5美元日薪制”—这远远高于当时2.34美元的平均日薪,吸引了许多忠诚的工人,亨利也因此被称为“新工业救世主”。
逆境传承的艺术
早年创业失败让亨利认识到,“一定不能将自己置于别人的命令之下,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后来他一直致力于高度掌控公司。从1906年开始,福特不断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持股比例从25.5%上升到58.5%。但他还想将整个公司收归囊中。1918年亨利辞去总裁之位后,他继续指挥儿子爱德塞·福特以1亿多美元收购了剩余股权。自此,福特汽车由福特家族100%控股。
亨利唯一的儿子爱德塞从小就对汽车表现出浓厚兴趣,他大学毕业后进入福特公司,从最底层员工做起。1918年,亨利将总裁之位传给爱德塞,并在1919年把公司42%的股份给了他,3%给妻子克拉拉,自己仍然持有55%。
爱德塞虽然贵为总裁,却一直没有得到实权,因为亨利认为他仍然需要锻炼。亨利不断给其制造麻烦,希望他在逆境中成长。有一次,亨利去荣格河工厂视察时,发现工人正在建一座炼焦炉,他并没有立刻制止,但炼焦炉建好后,却派人将其拆除,并说“这些只需从其他工厂订购,无须自己建造”,这对爱德塞的打击是巨大的,但同时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不断接受无情考验的爱德塞,一直寻求表现的机会。1922年1月11日,在他的建议下,福特收购产品昂贵、品质优越的“林肯”汽车就是其一。
逐渐掌握公司管理权的爱德塞没有满足于父亲的成就,他和父亲一起研制出了新一代的A型车。该车在底特律车展展出后不到一个月,福特汽车经销商手中便累计了500万份订单。后来,爱德塞凭借对汽车时代脉搏准确的把握,继续成功推出Y型车,并重新打造了林肯和风、水星车等受欢迎的车型,不仅大大丰富了福特的产品线,还开拓了海外市场。
二战期间,福特还和政府合作生产出了当时最复杂、速度最快的B-24自由式轰炸机。1941年3月,福特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总值达到4.8亿美元。194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访问该厂,这无疑加大了福特的影响力。通过与政府紧密合作,福特有效降低了经济大萧条和二战的影响。
战后涅
1945年9月20日,爱德塞的长子亨利二世担任福特汽车董事长兼总裁,福特公司也在战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由于福特汽车的股权全部在福特家族的控制之下,再加上亨利二世天生的领导才能,他自然成为众望所归的公司领导人。他任人唯贤,上任后不仅聘用了10位“精明小子”(全是前美国空军军官),还从竞争对手通用汽车挖来大量管理人才。在他的带领下,福特进行了大规模的部门改革和重组,迅速恢复了竞争力并完成上市。到1970年,福特已是年产汽车近500万辆、占美国车市26.6%并仅次于通用汽车的全美第二大汽车公司,并推出了一些经典车型如“雷鸟”、“野马”等。
亨利二世作为家族第三代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不过由于身体每况愈下,他不得不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但这并非是件轻松的事。原本最合适的人选是他的弟弟威廉,但是威廉早已在大陆车失败之后就退出了公司管理层,而他的儿子爱德塞二世也没有突出的能力并且一直没有进入福特公司的权力中心。最终,1980年3月,亨利二世将公司大权首次交给了已为福特效力25年的菲利普·考德威尔,这是福特公司首个非家族接班人。
菲利普·考德威尔自制、谨慎且处事周全,他迅速果决地处理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让福特公司麻烦缠身的“质量门”。在他的领导下,福特汽车推出了“金牛座”、“黑貂”,这是当时代表美国最高质量的汽车。1983年福特利润是18亿美元,而3年前是亏损14亿美元,这样的成绩无疑证明了考德威尔的能力。1986年福特的利润超越了通用,成为美国最赚钱的汽车巨头,福特汽车在80年代的复兴被称为“商业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复兴”。endprint
1997到2000年间,福特汽车的盈利达到390亿美元。复兴让其积累了大量的可用资金,在1990年这一金额达到100亿美元,2000年更是达到惊人的220亿美元。此时,有效的投资和收购无疑是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福特投入了200多亿美元用于在金融与汽车领域进行收购(表1)。
双层股权体系确保控制
2003年,福特汽车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百年华诞,主持这次庆典的是爱德塞的孙子小比尔·福特。他是家族第四代成员并享有良好的声望,是众望所归的继承人。1999年1月1日,小比尔接任福特公司董事长一职。这是菲利普作为家族外人接任福特董事长20年后,福特家族成员再次接管了福特公司(表2)。这20年间,福特公司虽然由外人担任公司管理者,但家族对公司仍然有着绝对的控制力,而这个控制力来源于后来被广泛使用的双层股权体系。
这一特殊机制由亨利·福特创设。早在亨利建立公司后不久,他就决定把公司股票拆分成无投票权的普通股和拥有完全投票权的B类股,而且B类股只有福特家族成员才可以持有。他当年规定:“只要福特家族持有的B类股股数大于6070万股,该家族在公司的投票权就是40%,其余股东不管持有多少股份,只能拥有60%的投票权。”正因为如此,2011年家族所拥有的福特汽车股份不到2%,但依然享有40%的投票权。双层股权结构的做法如此有效,以至于后来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联合包裹公司(UPS)、华盛顿邮报、谷歌(Google)以及Facebook等公司都采用类似方法维持控制权。
起初,福特的B类股有75%由专门设立的表决权信托基金持有,剩下25%由个别家族成员持有。此外,家族有一个重要的约定,B类股的出售对象首先考虑家族成员,因为一旦B类股出售给非家族成员,便会自动转化为普通股,将B类股出售给家族成员则可以避免控制权的稀释。
福特家族的子孙几乎没有自己的产业,他们唯一的资金来源就是从福特股票中获取红利或者抛售手中的股票。到了1999年,福特家族所持有的B类股约为7000万股,这只超出6070万股下限930万股。按当时50美元/股的股价,在保持家族对福特控制权的前提下,家族最多只能套现4.65亿美元。为了套现更多现金又不失对公司的控制,福特家族对公司股权进行了拆分,1股老股可以换成1.748股新股,这样,家族持有的B类股数便增加到1.22亿股左右,按照拆股后理论价28美元计算,超出6070万股的部分便可以套现约17亿美元,这远高于之前的4.65亿美元。
家族信托及基金会管理
目前,福特家族信托拥有福特汽车4112万股B类股,占总份额7100万股的57.91%,家族族长威廉·克莱拥有9.43%股权,家族成员中持有B类股最多的是小比尔·福特的堂姐琳恩·阿兰特(Lynn Alandt),她拥有740万股,占已发行B类股的10.42%。在B类股持有人中,戴维·亨普斯特是非家族成员,他是受托管理人、福特家族律师,共持有730万股B类股,位列第三(图3)。
由于美国征收高额的遗产税,许多家族为避税都设立了家族基金和家族信托,亨利也不例外。早在1936年,他和爱德塞就创立了福特基金会,打算将A类股注入基金会,B类股由家族成员共同持有(表3)。福特基金会成立时资金只有2.5万美元,但是随着爱德塞和亨利相继去世,他们所持有的福特股份大部分注入了基金会,基金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福特汽车上市之前,其88%的股份由基金会持有,2%的股权控制在公司董事、管理层、雇员手中,剩下的10%留给了福特家族,但这10%的股份仍代表公司100%的决策权。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立法规定家族基金会不能持股过于集中,于是在亨利二世的提倡下,家族决定让福特汽车上市,并以6.4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所持20%股份,这是当时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普通股交易。在之后的数年里,基金会将大部分的福特股票出售,到1972年仅剩下16%,到1974年几乎全部售罄。福特基金会套现所得的一部分用于捐赠拨款,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股权和债券的投资。到2000年底,其总资产达到96亿美元,而当时洛克菲勒和卡耐基基金会的资产分别只有33亿和14亿美元。
福特基金会的宗旨是将资金“全部用于公益”,致力于解决人类最紧急的问题。该基金几乎不从外部获得资金,但是它的捐赠金额却在全美公益基金中名列前茅,这源于其强大的财富管理能力:在1982-2012年的30年间,基金会资产从27亿美元增长到107亿美元(图4)。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尽管它捐出的资金超过150亿美元,但是期间净资产增长仍然超过60%,是同期通胀率的2.5倍。与其他家族基金控制着整个家族产业不同的是,该基金目前的资产全部用于股票、债券和私募股权等投资,持有的福特汽车股票微乎其微。
从图5、6可以看出,在2007年金融危机之前,福特基金会投资比例最大的一块是股票,年均占比超过1/3,固定收益占比排第二;但在2007年以后,其比重减少,一部分资金转而配置到混合基金中;此外,收益较可观的另类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占比逐年增加,加上原本就占多数的股票投资,股权类投资带来的收益对基金会总资产的贡献越来越大。
过去几年,福特基金会充分利用其所改进的市场估值技术对资产组合头寸进行了调整。它们减少了上市权益、高收益债券和美国国债的头寸,增加了对全球权益和信贷资产的对冲投资,同时也把握了实物资产的良好投资机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基金资产组合在市场风险适中的情况下表现更加出色。此外,基金会还保持较高的现金水平,以及时把握新的投资机会。这种投资策略虽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全球经济复苏、美国股市一直走牛的市道中,业绩却十分一般(图7)。未来,福特基金能否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继续保持良好的投资业绩,我们将拭目以待。
福特家族传承的金钥匙
如今,福布斯富豪榜上鲜有福特家族成员。在《福布斯》2014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上,身为底特律雄狮队(Detroit Lions)老板的威廉·克莱以13.5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唯一上榜的福特家族成员。虽然福特家族已不如过去显赫,但其上百年来一直牢牢掌握福特公司的控制权,并带领福特公司持续位居世界领先车企之列,仍难能可贵,其经验和教训值得学习。
第一,对公司完全的控制权。家族通过双层股权体系确保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只要公司持续成长,家族便可以随之发展。但仅有控制权远远不够,家族的内耗以及不合格领导人的问题,还是会让家族企业的价值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第二,专注与持久的家族传承理念。没有家族成员持久地专注于公司的发展,以及对汽车业的热情,福特家族也很难走到今天,福特家族正靠着这些特质走过了上百年。
第三,选择合适的企业领导人。福特家族历来对接班人有严格的要求,无论老福特严格培养爱德塞,还是亨利二世让外人成为董事长,这个家族都明白,一个不合格的领导者会减少公司股票的价值,进而动摇这一家族赖以生存的根基。所以无论内外,永远只选最适合的人接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