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4-07-31于海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学计算机学科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引出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等问题,最后提出了鲜明的论点: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科学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拓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1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也都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谈以下几点思考。

1 依照新课程纲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②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③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④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2 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置迷设障、竞赛激励等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时,要根据所学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但不要冗长,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教师在创设情趣应注意: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3 注重教学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在有限的45分钟内,教师要设问精当。在一堂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的、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考题,让学生先行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教师重在授法,学生贵在领悟,学法渗透教法之中。教师要少讲一点、讲精一点、讲巧一点,学生通过实践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解搜索引擎时,教师可以使用竞赛形式,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求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重点问题的“讨论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存在差异,教师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诱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注重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4 多种教学法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时候,学生对自学后的成果感到满足,对自学感兴趣,自学的劲头也就更大。例如,通过读书,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通过查找资料,提高理论;会用工具书,达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两个层次,并产生一种不满足感,更主动地学习,都是自学的基本要求和培养自学的基本途径。在学的方法上,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强调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资源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实践应用法、成果展示法等多种学法的优化组合,鼓励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同其他各科的学习整合起来。

5 拓展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以往课堂上的问题大多由教师提出来,再由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的思路只能跟着教师走,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转,学习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也受到束缚。而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自己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问时,由于学生提问的角度、层次不同,因而有些是表面的、肤浅的,有些是比较有深度和广度的,教师要加以梳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另外,问题无论是教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空间和时间。

总之,摆正教和学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者简介:于海涛(1980-),男,汉族,山东荣成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学计算机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