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
2014-07-31张宇航
张宇航
摘要:民歌流行化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原生态民歌发展的一大趋势,由此所衍生的新民歌为中国音乐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更为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析新民歌流行化的成因及发展现状,了解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探索原生态民歌的出路,对继承原生态民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民歌 流行化 原生态民歌 影响
新民歌是在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加入流行时尚元素,从而形成新的音乐风格的一种歌曲类型。我国新民歌的热潮形成于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期的一个时段内,在改革开放的成果初现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呈现一片大好形势的背景下,许多民族歌手为了迎合中国社会建设的新面貌和更好的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新民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继而,在新民歌流行化的大背景之下,原生态民歌正面临着较大的机遇与挑战。其机遇在于新民歌流行化为其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而挑战则在于新民歌流行化的浪潮压缩了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空间,许多优秀的原生态民歌目前正徘徊于失传的边缘。基于此,本文在探析新民歌流行化成因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探索了原生态民歌的未来出路,以期为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而献计献策。
一、新民歌流行化的主要成因
严格来说,新民歌流行化是原生态民歌发展的大势所趋,其成因主要体现在了三个层面。
第一,我国的原生态民歌蕴涵着民族精神,流露着别具一格的气质,其本身对我国各族人民即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纵观我国各地方的一些原生态民歌,如无锡民歌《放黄莺》、宜兴民歌《紫竹调》、四川民歌《绣荷包》、河北民歌《放风筝》等等,其精华之处大多在于曲调而非歌词。因此,所谓“旧歌新唱”,在原曲调的基础上融合新词,是原生态民歌发展的需要,更是促成新民歌流行化的主要成因。
第二,新民歌流行化是为歌颂我国社会建设新形势、新面貌的需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华大地,时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从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过渡,从物质需要转化为精神文化需要,为新民歌的发展提供了良性土壤,并促成了新民歌流行化的快速发展之势。
第三,与港、台乐坛相较,1997年香港回归前的中国内地乐坛极度缺乏具有内地特色的歌曲,所有的流行歌曲榜单几乎都被港台音乐所占据,一首首经典歌曲风靡一时,经久不衰,内地音乐文化亟待发掘新生力量填补重量级歌曲的空白,这无疑推助了新民歌文化的发展,加快了新民歌流行化的创作和普及。
二、新民歌流行化的发展现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新民歌这种艺术形式在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了新的音乐语言和时代音调,从现状来看,新民歌虽然受到了网络歌曲和影视歌曲的冲击,发展步调略显受阻,但从整体来说,其目前仍然在中国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可以说新民歌流行化经历了新世纪的跨越仍然有所延续。
首先,这种延续体现在了新民歌的创新与发展层面。近年来,虽然我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新民歌仍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而获得了发展的机遇,近年来的新民歌代表作主要有家乡美、太阳花、爱的呼唤、好运来、天堂、月亮之上、山歌好比春江水和木棉花开等等。
其次,这种延续体现在了近年来我国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民族歌手层面。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汤灿、祖海、宋祖英、凤凰传奇、斯琴格日乐等等。由此可见,新民歌流行化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
宏观来说,新民歌的发展对原生态民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民歌流行化为原生态民歌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从新民歌流行化所涌现的优秀歌手方面来看,其对原生态民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参照新民歌的成功经验,原生态民歌能够找到属于自身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如歌词的编撰、舞美设计和音乐风格等等。原生态民歌表演艺术家在弘扬民族文化时需要从新民歌流行化当中寻找灵感,将原生态民歌的美学内涵与新时代特征联系起来,从而使其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
(二)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的生存构成了冲击
在新民歌广泛流传的时代背景下,原生态民歌能否冲破由新民歌所带来的阻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尚未可知。新民歌削弱了原生态民歌的区域性特征,促使原生态民歌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放弃其独特的演唱风格,从而走上新民歌大众化的发展路径。由此,原生态民歌势必将会逐渐偏离它的发展轨迹,其生存空间也必将变得越来越狭隘。
(三)新民歌流行化导致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内涵日渐消亡
近年来,在我国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一大批优秀的民间原生态歌手从农村走向城市,而原生态民歌的演唱形式、曲风等也逐渐被新民歌所同化。此外,当今时代是一个时尚与潮流并存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审美也日益与新时代的风尚接轨,继而,人们的价值观也渐渐发生了转变。对时尚与潮流的认同感导致人们距离民族性文化越来越远,由此也造成了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内涵日益消亡,其独特的美学内涵和艺术价值逐渐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所淹没。
四、原生态民歌的未来出路
(一)建立原生态文化保护机制
在原生态民歌日益消亡的今天,各地政府部门应正视这一危机,并建立原生态文化保护机制。严格来说,原生态民歌与当前的流行文化并不冲突,传承与固守传统诚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其中,传承并非仅仅是强调原生态民歌的原汁原味,而更大的意义在于保留一种文化,首先留其形式,其次谋求发展,而这才是建立原生态文化保护机制的初衷。目前我国保护原生态文化最成功的示例当属位于深圳的民俗文化村,它将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汇集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文化,既保留了原生态民歌的形式和内涵,又通过民俗村这一媒介使原生态民歌得到了很好的推广,是值得各地政府部门效仿与借鉴的。
(二)借助媒体传播,发掘原生态歌手
2005年,来自山西大同的民间歌手张少淳在央视星光大道上一举夺得了年度总冠军,并从此走上了音乐的舞台,以“阿宝”的艺名将西北民歌唱红了大江南北。张少淳的演唱风格淳朴、乡土气息浓郁,他对原生态民歌并未进行处理,而仅仅是加入了自己的演唱元素,用自己的形式将民歌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成功,有力的弘扬了西北民俗文化,将原生态民歌推向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而促成张少淳成功的是媒体传播,通过他的成功例子可以看出,以媒体这一重要媒介发掘更多的原生态歌手,是保护原生态民歌的重要手段,更是促使原生态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
(三)将收集、整理原生态民歌与教育相结合
鉴于原生态民歌具有原创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一旦失去,将不可能再现其原貌。仅就目前来看,许多地方的原生态民歌只有一些老艺人还懂得演唱,一旦这些老艺人离世,则一大批优秀的原生态民歌将会湮没于新时代的浪潮中。因此,基于各地政府部门视角探析,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当地的原生态民歌,择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将筛选出来的原生态民歌与当地的教育联系起来,从而为原生态民歌创造一个可传承的机会,使其能够通过教育途径而流传下来,并由此而获得新生。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并非是绝对对立的,严格来说,新民歌仅是原生态民歌发展的一个路径,但并非唯一的路径。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前,原生态民歌要抓住这一契机,将自身通过多种途径展现出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进而,也才能使原生态民歌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晶晶.论当代新民歌的流行现象[J].作家,2011,(24).
[2]龙清萍.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J].时代文学,2009,(14).
[3]谢雨.浅析传统民歌与流行歌曲的对冲与融合[J].商情,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