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契丹音乐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交融
2014-07-31贾增辉
贾增辉
摘要:历史上契丹民族建立的辽王朝,统治了中国北方草原四百余年,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契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契丹音乐对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契丹 北方少数民族 音乐
契丹族起源于东部鲜卑宇方部,即东胡族系的一支。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历经九百多年的发展中,疆域和势力的不断壮大并没有隔断契丹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融。契丹音乐艺术上继承了匈奴和鲜卑的民族音乐,同时也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起源之一,由此契丹音乐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音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一、音乐形式的传承与交融
(一)鼓吹乐的发展
鼓吹乐是一种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排箫、笳、角和横笛等合奏而成的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音乐,因其乐器简单且声音高亢嘹亮流传广泛。因此也被用于军事活动,在军事战役时演奏鼓吹乐以鼓舞气势,震慑敌人。鼓吹乐从北狄音乐发展而来,汉朝以后历代相传,期间不断完善与发展,到了契丹时期最为兴盛。
《汉书》中有关于鼓吹乐最早的记录,汉初班壹“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这也反映了鼓吹乐的起源。秦末汉初,鼓吹乐已流行于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传入中原以后,逐渐与中原汉族民间音乐相融合,发展成为各种不同的鼓吹乐,音乐艺术家创作出许多具有多民族特色的鼓吹乐曲。南北朝时期是鼓吹乐发展的新时期,隋唐时期,卤簿鼓吹应用广泛,以“乐部”为称,划分等级。契丹时期,鼓吹乐作为军乐演奏,一般在契丹皇帝朝会等仪式时只是作为仪仗队行进,气势宏伟壮阔。
(二)横吹曲的发展
横吹曲也是军乐,和鼓吹乐分部而同用。契丹民族“以鞍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横吹曲是在马上演奏的。横吹管乐主要以横笛作为演奏乐器,同样地,横吹乐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律书·乐图》明确指出:“横吹,胡乐也。”说明横吹曲来自西域,两汉时期进入中原。汉初作为武乐,以二十八解闻名。,汉武帝时,与鼓吹分为两部,东汉时期横吹的发展受到限制,逐渐衰微。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进入中原,使得横吹曲迎来新发展,如著名的“梁鼓角横吹曲”的出现。隋唐时期,横吹曲地位逐渐提高。契丹时期,横吹乐继承了前朝的形式,分前后部,契丹游牧民族的生活使得在马上演奏的横吹乐在草原上盛行。
(三)音乐形式传承的意义
综上可见,契丹音乐的两种典型形式“鼓吹乐”和“横吹曲”在各个朝代不断发展演变,从西域传到中原,历经不同时期和地域,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音乐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乃至契丹得到大的发展。
二、乐器上的传承与交流
契丹的乐器种类繁多,不断发展。当然,契丹族继承和发展了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艺术,其中也包括乐器的传承。
(一)契丹乐器的具体演变
例如,北魏鲜卑族的乐器分为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三类。首先,在弹拨乐器中,契丹乐器继承了直颈琵琶、曲颈琵琶、五弦和箜篌,特别是直颈琵琶很大程度上传承了北魏乐器的精华,而曲颈琵琶一直发展至今,成为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其次,在吹奏乐器中,契丹乐器继承了横笛、筚篥、角和笙,其中横笛和角得到广泛使用。最后,在打击乐器中,契丹乐器继承了腰鼓和铜钹,契丹音乐中的散乐由腰鼓伴奏,铜钹则在大乐中演奏。
(二)契丹乐器演变的意义
契丹时期乐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前朝乐器的精髓,同时契丹时期又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乐器相互吸收,演变成为契丹这样种类繁多,音色丰富的多民族性的有特色的音乐文化艺术,同时也为后世的乐器盛世做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三、契丹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契丹音乐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代表,不仅继承了前朝的音乐文化特色,同时也兼容并蓄,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以及中原汉族的音乐文化,对后世的艺术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契丹音樂的继承性
契丹音乐文化继承了前朝各代的音乐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对前朝各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及乐器上做了新的调整与改善,同时兼容并收其他少数民族以及中原汉族的音乐特色,逐步发展出一种具有契丹民族特色且多文化融合的音乐文化艺术,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一抹亮色.。
(二)契丹音乐的发展性
吸取多民族以及多个朝代音乐特色的契丹音乐,对辽以后的金元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及明清戏曲盛世的出现拉开了帷幕。无论是音乐表现形式还是乐器上,都对后期的音乐文化发展对出了极大的贡献。契丹的音乐为金元和明清的宫廷乐曲演奏以及民间戏曲都带来了无限生机,为后期音乐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结语
本文研究的契丹民族音乐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流与传承,以此也可以窥探出契丹民族在历史中发展壮大的原因,吸收继承已经客观存在的特点以及优势,同时要不断进行民族交流,才能长期处于有利地位,尽管契丹民族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契丹的民族文化以及渗透在历史沉淀里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今社会发展借鉴与参考的。
参考文献:
[1]刘羽迪.浅谈契丹音乐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间的交流与传承[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3).
[2]洪博涵.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试论契丹音乐中的西域色彩[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3]陈秉义,杨娜妮.契丹(辽)音乐文化考查研究报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