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科学性借鉴
2014-07-31陈亚亚
陈亚亚
摘要:单纯的依靠和借鉴西洋美声唱法中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来演唱一些不突出某一民族、某一地域、具有民族综合风格的中国创作歌曲和艺术歌曲应当是可以的,但对于把握和演唱一些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或民歌时,则需要我们以突出民族特色,表现艺术个性为主。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和演唱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时,既要有较好的声乐技巧,还应注意学习吸收中国民族民间唱法中的一些演唱技巧,即“一手伸向西洋,一手伸向传统”。
关键词:民族声乐作品 唱法 科学性
在演唱具有浓郁特色的原始民歌方面,我们有必要多向传统学习、多向民间学习。这种学习绝不能仅限于一族一地,应当在精通和掌握某一地区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要领和咬字发音习惯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和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找出其中所存在的共性演唱规律。
一、对于原始民歌唱法的运用
“我国的民族民间唱法主要是指普遍流传于人民群众中的、用比较自然的声音、按照各自理想中的美的声音观念、演唱紧密结合其语言韵律和旋律风格的、各个地区、民族民间歌曲的唱法。”这一演唱方法是根植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民族声乐文化营养,领悟出民族声乐演唱的真谛。当然,我国的民族民间唱法较之西洋美声唱法目前还有一些不足,那就是我们的发声理论还不够系统、全面,但这并不意味中国的民族民间唱法不科学、不可取。在学习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一种包容、博采众长的心态。只有适合表现作品情感和风格的唱法才是科学的、可取的。我们要勇于打破唱法当中的壁垒和人为对于唱法的限定,因为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中华民族,弘扬本民族的声乐演唱艺术。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离不开对于民间唱法的借鉴和学习。在把握和演唱时如果不去研究其风格,针对其民族风格采用相应的唱法和演唱技巧,而是一味的采取西洋唱法进行演唱,声音技巧方面或许能够解决,其风格和地域特点如若不能得到应有的突出和彰显。
另外,民族民间唱法的长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个民族、不同地区民歌的发掘和传唱。对于我国具有地域特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也是有着很深的影响,正是由于有了不同地域、不同方式的演唱表现手法和演唱技巧的存在,才会促使作曲家不断地去深入民间、走进大山,走进田间地头去聆听当地人即兴的演唱,去搜集整理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民歌精华,从而近距离的去挖掘和发现我国原始民歌的艺术美的价值。
因此,演唱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时,我们在把握和演唱时还應当根据作品是属于上述两种形式中的哪一种,从而理性的选择适合表现作品的唱法:对于作曲家直接记录、没经过任何加工改编在人们祖辈流传下来的原始民歌,我们在把握和演唱时尽量采用适应其地域特点的咬字和用声方式,重点以突出风格和地域特点为主。这一类民歌在演唱时更多的是讲求情由心生,由感而发,无拘无束,采用自然、理想中多年在其民族间歌唱流传下来的用声习惯和方法,演唱时比较随意,符合当地人的欣赏习惯。
二、对于创作与改编民族声乐作品唱法的运用
对于那些经过作曲家脑力劳动,运用某些地域民族元素(如民族舞蹈节奏、方言、戏曲润腔、民族乐器等),采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创作改编,保留了作品浓郁的民族特色,主要采用普通话进行演唱的民族声乐作品,笔者以为在进行把握和演唱时,对于民间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当中的发声演唱技巧都要借鉴和学习,而且还要有所侧重对于西洋美声唱法的借鉴和把握,因为在这种形式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当中,作品更注重凸显的是对演唱技巧运用程度的体现,尤其是对演唱时腔体整体共鸣和上下音区统一的运用和把握,完成这一类作品需要经过一定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这就要求我们若想把握和演唱好这一类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而成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既要有娴熟的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做到“腔圆字正”,同时也要“突出风格,彰显特色”。我们在学习掌握了一定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的同时,还要对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有所掌握和了解,最终达到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民间唱法的巧妙融合。由海政文工团著名优秀青年女高音常思思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中首唱的《玛依拉变奏曲》就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中西结合”经典作品之一。之所以说它是“中西结合”主要是因为这首作品的原始版本为我国新疆民歌《玛依拉》,在这首原本民族风格鲜明的民歌基础上,作曲家采用西方作曲手法中的变奏曲的写作手法进行“二次创造”改编而成。其次,作品在保留其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加入西洋美声唱法中较长采用的花腔演唱技巧。将变奏作曲手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技巧运用到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当中,这两点在很多之前的民族声乐作品中是很少采用的。这样的创作手法新颖独特,运用现代技法丰富传统、深化传统。采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一些经典原始民歌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使得这首原始民歌以一种新的形势再现异样光彩,既保留了原始民歌的风格特色又增强了作品演唱时的艺术难度,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中西结合出新作”的有利尝试。
三、中西合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青年歌唱家常思思在演唱《玛依拉变奏曲》时,在唱法的运用方面并没有因为这首作品中加入西洋作曲手法和演唱技法元素而完全采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和把握。而是将民族唱法当中的甜美、柔和连同美声唱法中的通透、整体共鸣,结合中国的歌唱吐字咬字方法和规律做了有效地融合。既显示了歌者对于当代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驾驭掌控能力,又彰显了具有地域特点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魅力。给人一种耳目一新、新颖独特的演唱效果。同时常思思本人也因这首作品的出色演绎而获得中国民族声乐界的“花腔女王”的美誉。
结合以上在演唱中对于同样不同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唱法上的选择,我们不难得出:唱法是为作品风格服务的,我们要根据作品类型的不同对唱法进行灵活的、理性的把握,不要人为的将唱法进行割裂开来;在演唱和表现作品的过程中,只要有利于作品表现其风格特点的任何唱法和形式,我们都要学习和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应拘泥于唱法的束缚,因此我们还要勇于和善于学习不同唱法的演唱用声技巧。最终为表现不同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服务,更加科学、全面的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事业!
参考文献:
[1]丁雅贤.心灵的歌唱——探索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奥秘[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1.
[2]方露娜.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继承与借鉴”的追问与反思[J].黄河之声,2011,(05).
[3]管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1984.
[4]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5]姚晓婷.山西原生态民歌对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6]郑璐.略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2011,(04).
[7]赵楠.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技巧、语言和风格[J].内蒙古艺术,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