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演奏者音乐审美的神经机制与认知意义
2014-07-31刘洋
刘洋
摘要:本文从生理结构上探讨钢琴演奏者音乐审美神经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钢琴演奏者音乐审美神经机制的研究对演奏过程所产生的认知意义,并认为此研究丰富了对大脑神经机制作用方式及其功能的认知,并对钢琴演奏者音乐审美机制的形成和多元化的审美认知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神经机制 钢琴演奏者 认知体验
一、音乐审美的界定
千百年来,人们对音乐美的追求穷经皓首,在审美主体对美感的产生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的审美心理,而音乐审美心理指作为审美主体的音乐创作者或演奏者对审美客体的美感产生、知觉操作、情感体验、情感升华、创造能力以及审美价值与效应等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而音乐作为艺术,就审美机制而言,不仅与审美主体的大脑神经机制的生理基础有关,而且与演奏者或欣赏者对音乐作品审美客体的深刻理解,以及每个审美主体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以及丰富其审美经验都是密切相关的。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通过对演奏者审美认知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了解其对音乐感知的结构,注重在音乐审美心理制约下所产生的审美认知效应,探索其在审美过程中的机制和功能,从而会对培养钢琴演奏者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一部作品的深刻理解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钢琴演奏者音乐审美神经机制的基本内涵
首先,在生理结构上,主体感知音乐特征的区域包括耳蜗神经节、上橄榄核、外侧丘系、下丘以及内侧膝状体所组成的皮层下结构,这些结构是对音乐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加以展现的载体,成为了大脑皮层建立的一级信息感知模式,它能将其所负责的乐声分解为不同的频率成分(即频域加工),并以听觉组织所具有的频率特征和实践特征为基础,从而使人类在大脑中形成了最初级的音乐审美表象。
其次,生理结构上的感觉皮层结构,即由初级听皮层、次级听皮层、第一听觉联合区以及第二听觉联合区所组成,构成了音乐感知的二级信息感知模式,它为组织相应的本体经验和情感状态提供大脑生物学的载体基础,并在音乐审美表象中首先渗入了审美主体的情感动机或者是其特定的审美经验,甚至可以体现在审美主体所具有的更高层级的审美心理表征之中,从而使得主体的音乐审美理念及理论知识与人格理想等能够发挥主动性,并对情感、经验等审美状态的形成产生积极能动性的作用。
第三,生理结构上的大脑联合区结构由颞极、枕颞联合带、额颞联合带、边缘系统以及边缘旁区、丘脑和下丘脑等神经元组成,它们占大脑皮层的绝大部分,能够处理内部信息并持续缓慢地发出一些可逆信息。审美主体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各种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评判认知一部音乐作品的价值,都依赖于大脑的这个特殊结构,因为它能够为主体提供多种感觉信息,并结合其自身所具有的经验知识和认知理念,将一切音乐体验通过知识记忆和大脑的形象判断能力与人类的所有生活情境相互融通,并在其他各种领域里将主体的音乐审美与音乐创造能力实施心理迁移,从而使得主体对音乐文化的感受和创新能力得以综合性的延展和优化。
最后,大脑生理结构上最为复杂的结构能够成为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形式及其内容与认知客觀世界的存在性规律相互联结的载体,它主要包括以前额叶新皮层为主的最高级调节性神经元结构。而且它以一种特有的自上而下的输出方式不断地发出高频慢波电流,这样整个大脑的所有区域都可以时空同步地实现相关的脑电活动,并与上面提到的三个结构交互投射,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便有助于最终形成音乐审美或创造方面所特有的高级产物——音乐意向,并由此产生出了人类审美心理活动中的审美认知意向,它包括感知意向、听觉意向、想象意向、理解意向以及情感意向等。
三、钢琴演奏者音乐审美神经机制对演奏过程的认知意义
认知神经科学认为,认知过程中的心理结构体现为主体的心理要素,诸如感知觉、情感思维和意志等对外部刺激信息的同化方式,换句话说,它体现了音乐文化内化并转化为审美主体新的心理活动载体形态,具有时空交汇的特点。首先音乐审美神经机制促进钢琴演奏中对和声听觉的审美,在钢琴演奏中首先要感知和声听觉的审美特征。和声听觉是利用听觉记忆感知来辨别和分析音程、和弦以及和声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能够辨明和弦结构或分辨清楚和弦的性质、色彩以及功能等,因为不同的和声效果会为演奏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演奏者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并培养对调式和调感以及节奏感等音乐基础能力,从而产生出一定的和声审美取向,并最终使演奏者丰富其审美情感体验。
其次,音乐审美神经机制有助于钢琴演奏中对旋律的审美,旋律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具有节奏与力度的变化方式,而且拥有音高的各种变换模式,因此它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对演奏者以及欣赏者都带来美感体验。在钢琴演奏中,对旋律的审美特征的体验,表现为对旋律中包含的快乐、感伤、悲愤等艺术风格产生审美共鸣,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音乐创作者的旋律具有不同的审美气质和感受,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的魅力,从而更加丰富自身的审美情感体验。
第三,音乐审美神经机制提高对钢琴演奏中调式的审美,调式是音阶的结构形式,它是有相互关联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所组成的音阶,不同地区和民族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审美特征的音乐文化,所以就存在各种不同结构的音阶调式,甚至不同的作曲家也有各自的审美取向,例如贝多芬的作品中多用小调来展现其极具悲美色彩的革命主义精神,而肖邦则偏爱降号的调性来表现其自身的典雅和沉静的音乐审美气质和情趣。在钢琴演奏中,对调式的审美感知来自于演奏者的听觉感知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来体验调式前后转换是的音乐意境,从而培养其多元化的审美体验。
第四,音乐审美神经机制改善钢琴演奏中对曲式风格的审美,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音乐结构组织形态的审美追求也是不尽一致的,例如在西方音乐中多使用两端呼应的三段连缀体为普遍的音乐结构形态,而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多以多段连缀体作为普遍使用的结构形态,因此各个国家和民族以及不同的音乐创作者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乐风格。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只有把握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以及不同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音乐魅力,并建立起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并拓展其审美视野。
总之,音乐审美神经机制的认知研究过程,丰富了对大脑神经机制作用方式及其功能的认知,并对钢琴演奏者的审美机制形成和多元化的审美认知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菲尔兹.大脑神经元[J].环球科学,2006,(07).
[2]M.S.Gazzaniga.Cognitive Neuroscience.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2004.
[3]刘兆吉.美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