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2014-07-31郭军荣
郭军荣
(天津市水上公园医院,天津 300191)
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为心绞痛反复发作,临床表现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并且发作性质稳定,如每日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胸前区发生疼痛的阈值相同、疼痛发作性质及疼痛部位无改变,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为在冠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由于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1]。稳定型心绞痛极易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加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地干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护理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7例,年龄42~72岁,男92例,女6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主要参考《内科学》第7版,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患者年龄及是否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绞痛。对患者进行院外随访,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患者资料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收集,形式主要包括入院时登记,电话随访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等;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冠心病发病情况、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他内科学疾病等,并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
1.2.2 对照组 对照组仅在患者到医院就诊时接受相关的知识宣教,其治疗主要依赖于在医院就诊时医院给予的治疗方案。
1.2.3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患者讲述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患者对冠心病认识加深,逐渐转换讲课内容及方式。2周讲课1次,主要形式包括:放映幻灯片、发放宣传册、请三级医院专科主任进社区讲课、患者之间相互介绍个人经验等;讲授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等;安排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联系或上门进行服务,重点监测冠心病诱发因素血压、心律的变化,每月监测心电图2次,病情变化者随时监测;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方面的指导、避免由于情绪激动引起心绞痛发作;告知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饱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并进行开导;对患者进行服药指导,告知患者服药的重要性及按时服药,以及在服药时监测血压并记录,以备下次活动时供护理人员参考指导;告知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同时将每次收集的信息输入电子档案中存档。
1.3 观察指标 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估,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主要包括患者遵医行为,如用药依从性(一周有5天坚持服药者为依从性好)、低盐饮食(每天服用食盐少于6g)、低脂饮食(进食少量富含脂肪的食物,根据我院自制饮食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坚持运动(平均每天坚持运动在半小时以上为坚持运动)、控制体重(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为体重控制较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行为比较 经过3个月的干预,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行为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2]。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提示患者已经存在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患者病情加重,预后相对较差[3]。流行病学[4,5]调查显示,目前 我国冠心病发病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等现状,部分患者对冠心病认识不足,对其危险性缺乏有效认识,因此在疾病稳定期不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忽视生活方式干预,导致病情加重。在国外,采取大型医院及社区医院相结合的模式,使得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称之为社区护理,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6]。
本观察显示,通过对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患者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社区护理干预能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遵医行为,如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坚持运动等,这些都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基础治疗,对于延缓患者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社区护理覆盖面较广,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实施护理,能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加强了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治疗。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既可以在社区中与专家互动,同时还可以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金泽宁,吕树铮,陈韵岱,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超声对比[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3):217-219.
〔2〕贺春晖,马依彤,苏冉,等.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2(6):700-707.
〔3〕张刚,曹雪滨,崔英凯,等.曲美他嗪和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5(21):2926-2927.
〔4〕蒋敏勇.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88-89.
〔5〕Eaglc KA,Berger PB,Calkins H,et al.ACC/AHA guideline update for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aluation for noncardiac surgery 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 Am Coll Cardiol,2011,39(3):542-553.
〔6〕苏彦芷.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