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产业工人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
2014-07-31刘丽冰
刘丽冰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对各国的重要性日趋加大。目前,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无法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职工受教育程度水平偏低,职业技能水平不高,高素质技术工人紧缺,人力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与科学发展,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发达国家产业工人职业教育模式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是德国产业工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进入划时代的历史时期,以职业学院为标志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逐渐转向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为体现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德国于2005年制定和颁布新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联合体的建立做出了新的规定,并提升了职业教育统计规划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同时,还将6月24日定为“职业教育日”,积极引导更多的人加入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训练为主,同时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形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业人才培养特色。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能够培训员工的实践技能;学校拥有丰富的理论教学,能够传授员工理论知识。双元培训机构的紧密结合,有利于优化教学资源,大幅提升产业工人的职业素质与技能。
2.美国CBE职业教育模式。美国奉行的职业教育模式为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模式,即宽专多能型,由学校或学院这种公共教育机构承担产业工人职业教育任务,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注重各种职业发展方向,重视学生以后的发展,让其学习更多广泛的基础知识,以此来适应更多的职业。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将相同、相近的各能力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它打破了以传统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学生其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3.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职业教育模式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直接承担职业教育的主要实体是TAFE。TAFE虽然是学院,但实际上学员80%的时间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本位学习,只有20%的时间在TAFE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现代学徒制度。
4.英国混合制职业教育模式。GNVQ(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即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办学模式,即英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企业投入为主,在企业里进行。英国职业教育部门与产业界的伙伴关系日益加深,更多的产业工人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使得英国职业教育更具针对化,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需求发展方向的员工。
二、发达国家产业工人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1.健全的产业工人职业教育法规。英国早于1909年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关职业指导的法规《职业指导法》,次年又颁布《职业选择法》,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劳动力交流所。德国于1969年颁布了《职工教育法》,对各职业教育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又于1981年制定了《职业教育促进法》,为联邦政府从事职业培训研究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于2005年将这两部法合并成新的《职业教育法》,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美国在1862年制定的《莫雷尔法案》,奠定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立法基础。1963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美国于2005年颁布了《柏金斯生计和职业技术促进法》,强调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整合,工商企业与教育机构的密切合作。
2.职业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凸显创新能力培养。发达国家对产业工人的培训内容相当丰富,根据员工的自身情况与能力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德国职业教育的授课内容多样化,除了让工人学习广泛的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操作能力,还让其工人学习哲学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养。当然,德国企业还会根据员工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其发挥本身的潜力与创造力。在美国,对产业工人的职业教育内容既含有传授生产管理与技术基础理论、职业经验培训、实际操作训练,又含有培养员工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3.职业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个性发展。发达国家企业格外重视职业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日本企业内部职工的培训方式多样化,除正式的脱产训练外,还包括企业车间内的非正式脱产训练。同时,岗位轮换培训、脱岗培训、自我教育模式等教学方式也日渐受到关注。美国福特公司将培训个性化,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帮助他们提供个性化培训。福特公司注重开展职位交叉培训,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4.职业教育资金来源广泛。发达国家经常会采取一系列财政措施,以此来激励产业工人接受职业培训。同时,除了制定职工教育培训政策法规外,还通过立法以及鼓励相关部门、企业等以多种方式设置专项基金调动其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如英国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每年都会将预算中的教育经费依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职业学校。德国政府以诱导性的方式鼓励企业与相关部门加强对产业工人教育培训。
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搭建政产学研战略同盟,构筑立体职业教育机构体系。从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看,政产学研战略不但能够提升学员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也能够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实现创新人才和创新职教的有效手段。我国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搭建政产学研战略同盟,有效整合各界的资源与力量,将创新与运用研究紧密结合。除了对职业教育战略的创新外,构筑立体职业教育机构体系也是我国教育界刻不容缓的职责。立体的职业教育机构体系并不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它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多层次、多方位和开放性的教育。
2.完善产业工人职业教育法规体系。立法体系的健全对职业教育有促进与保障的作用,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职业教育发展较成熟的那些发达国家无不拥有着各自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我国虽然也有自己的法律体系,但面对社会的发展,已不足以应对公民的需求,各立法方面也逐渐暴露出缺陷。因此,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立法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出发点是以人为先,它体现了职业教育多样性的本质。有区别的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每个人的不同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是职业教育的义务,也是职业教育的功能。实施职业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取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4.拓宽筹资渠道,完善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从发达国家的职业发展经验可看出,产业工人培训具有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是民族振新、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我国工人基数大,培训起步晚、需求量大,培训资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中央财政部门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比例,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其次,各级政府应当妥善应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完善其使用规定,扩大补贴对象的范围。再其次,政府应当引导各企业建立定期职工培训制度,督促企业依法按照工资总额的15%至25%计提培训费用。最后,鼓励与呼吁社会各界及其公民对职业教育提供捐赠与资助。
5.壮大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中可看到,职业教育并不同于普通的义务教育,它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操作性技术人才。因此,它需要一批庞大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做底蕴,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工人。我国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积极稳进地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与革新,培育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6.完善培训课程,创新职业教育方法和技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高职学校的教学方式普遍都是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性。且大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各大职业学校应当逐步完善培训课程,根据不同专业、培训者需求,实行学分制等弹力学习制度,尽力满足各求学者的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学校和政府应当加强学员的实践教学,创新职业教育方法和技术,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方法与技术教育资源,借鉴和吸纳国外的先进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及其成功秘诀。[基金项目:2013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创新素质模型的海西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能力调查研究;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人民政府—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建设成果(闽教高〔2012〕159号)]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