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2014-07-30张斯民ZHANGSimin

价值工程 2014年20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媒介

张斯民ZHANG Si-min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十堰 442000)

(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 Yunyang Teachers'College,Shiyan 442000,China)

0 引言

当下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为代表的,以网络为基础,依托各类移动便携终端的传播模式,热闹非凡,受人追捧,宣告了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它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人们生存、生活和交往的方式。“微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术语,而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1]微时代以其传播的流动性、信息的迷你性、沟通的互动性、交流的开放性等特征,迅速成为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交际和价值观念。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承担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必须应对微时代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挑战,抓住传播模式变革的全新机遇,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方式。

1 微时代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

微时代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娱乐等方面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环境优势,使青年大学生更容易成为微时代的敏感群体,对掌握全新信息传播方式有便捷的渠道、标杆的示范效应和巨大的扩散效应。因此,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青年生存成长环境的流变,对团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和挑战。

1.1 思想教育去中心化,权威被解构。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是一种“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资讯无屏障”状态。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由于这种特殊的交互性,消解和改变了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地位,思想的权威逐步失去,“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个体多元化”等大行其道。在微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完全可以绕过传统的权威性的教育主体,自由接收来自各方面的消息。一些不同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观广泛流行,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的青年大学生来说,还不能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有效辨别,容易受到这些不同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效应,从而导致青年大学生“因盲目追随而出现价值偏离及告别崇拜、躲避崇高和拒斥榜样等失范行为”。[2]

1.2 思想引领的环境更加复杂。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责任。在信息渠道不发达的情况下,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时代出现之前,青年学生接受信息主要靠传统媒介,思想教育的主体可以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过滤,主动权掌握在思想教育者手中。在微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受教育的空间空间广泛、自由,各种声音网上网校到处流传。微博作为私人空间和公共舆论平台的界限渐趋模糊。“当信息发布者和信息内容本身具有高社会关注度时,微博成为社会舆论的公共平台”。[1]其本身具有的快捷性和即时性的传播特点,极易产生强大的舆论事件和关注焦点,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价值植入时,许多青年大学生往往在未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之前就参与了传播,这对青年大学生群体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从而消解和抵消主流价值文化。同时,微时代背景下社会心理环境进一步变得复杂,人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凸显”、“交往的需求进一步强化”、“社会行动潜藏的心理能量进一步释放”[1],这些都是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思想引领面临的一大挑战。

1.3 团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渠道面临挑战。传统的青年大学生的活动模式是由团组织统一号召、发动和安排,活动的形式主要通过党团课教育、班团会、典型引路、讲座、报告会等,共青团开展工作的权威性强、可控性、强主导性强,效果较好。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途径、方式更加便捷,青年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参与社会的方式增多,社会动员的因素也变多,青年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价值判断进行选择,传统的我说你听、我叫你做的动员方式大打折扣,出现你说你的,我玩我的,大家各玩各的情况,组织动员和覆盖青年的效果大大降低。

2 微时代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机遇

2.1 思想引领的新载体。过去,团的工作呈现的方式在团的工作主体与青年之间是一种被动的、单一的模式。微时代情景下,团的工作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由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网络。基于3G网络以及相应通信技术的移动终端的传媒载体,以微博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载体,以微电影为代表的多媒体载体,以薇公益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载体,使高校团的工作生动活泼,青年大学生的参与度高,调动了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能够渗透到青年大学生的内心,通过内化的方式实现青年大学生思想质的转化和飞跃。

2.2 思想资源的新渠道。微时代各种信息传媒层出不穷,爆炸性的信息量,使高校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而全面,具有更多的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微时代能够第一时间把信息资源传到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一些青春正能量的信息的青年大学生在浏览、评论、转发、分享的同时,受到了“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青年大学生群体可以自行选择各种有益的信息,完全不必通过教育者获得,思想教育可以时时处处,青年大学生可以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这大大提高了团的工作的效率,也扩大了团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3 组织动员的新形式。微时代出现之后,多媒体的融合,“矩阵式信息裂变传播”模式使信息数量以几何倍数的方式迅速攀升,既能一对一的沟通,也能一对多的交流,这大大丰富了共青团组织动员的形式和方法,增强了组织动员的效果。碎片化的信息和零散的时间,深刻改变了团组织动员青年的形态。在微博上,当共青团组织发布的信息内容本身具有高社会关注度时,微博就会成为一个聚拢人群的平台,并以此形成微博圈。在微信上,基于熟人的关系的朋友圈,每一次的转发、参与、分享都是一次动员的过程。在微电影中,一幅精美的画面,一句感人的言语,都能起到影响青年、调动青年的作用。

3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媒介素养。微时代已经成为高校共青团日常工作中须臾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团干部利用微时代开展工作的能力要求。“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认知解读和批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指人们对媒介的认识、批判和利用方面的素养”。[3]目前,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对微时代的各类媒介有所认识,但是使用的能力不强,媒介意识不强,应用效果不强。提高媒介素养首先要转变观念。观念更新是微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先导。高校共青团组织都应该树立应用微时代的正确理念,提高应用微时代的自觉意识,积极应用微时代改进自身工作。其次,加强对团干部媒介能力的培养,团干部要熟练应用微博、微信等各类常用信息媒介的操作。组织团干部开展媒介理论学习、进行各类媒介素养的研究,提升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专门媒介素养培养机构,对团干的媒介素养培训进行统一规划;整合社会力量,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引导媒介素养,共同推动团组织和团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再次,加强对团员青年媒介能力的培养,开展讲座、知识培训、知识分享等活动,提高团员青年分析辨别各类信息的能力,让青年大学生掌握媒介生存的策略。最后,提高团组织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优秀产品。微时代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作为团组织必须熟悉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有关话题的策划、引导工作,创新思想引领的内容体系,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主流价值的议题和素材,增强共青团的吸引力。

3.2 培养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4]微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想教育者的信息传播主动权和话语权被消解,意味着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主动适应微时代的变化,牢牢掌握主流文化传播的舆论场。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团干队伍中,通过专门的培训和专题学习,构建一支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生活经历的网络团干队伍,积极发言,成为微时代中具有感召力的领军人物和意见领袖,通过与青年大学生的良性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舆论;一方面重视青年学生意见领袖的培养,并“积极争取有意见领袖的微用户,或者‘预埋’一批有号召力、有强大舆论影响力的‘种子用户’的微博主”[5]用学生的事迹、榜样、语言引导学生,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性。

3.3 构建多个平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把握多元化沟通交流需求,认识微时代、接受微时代、学会利用微时代进行团的工作。团中央在2012年出台了在全团广泛使用微博的意见,经过二年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要在此基础上,完成班级团支部微博建设,消除空白点,形成微博体系。要加强团属微博的品牌建设,抓住青年学生开学、五四青年节、毕业季等关键时段,设计活动,吸引青年学生。要开通高校团组织的微信平台,通过微信的推送功能,实现朋友圈的集聚,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活力。要建设一支熟练运用微博、微信的团干骨干队伍,随时与青年学生进行信息互动,做出正确舆论引导,占领好微阵地。要组织拍摄具有重要教育意义、贴切学生的微电影,发掘青年学生小情绪,与青年学生情感共振、价值共鸣。要精心设计微公益活动,网上和网下统筹结合,动员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通过志愿活动受教育、长知识。通过以上“四微一体”的平台建设,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3.4 调整组织建构。微时代使高校共青团组织由层级化的组织向扁平化、网状化、全覆盖、多联系的组织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向快节奏、动态化和即时响应转变。在组织形态上,既要重视班团支部的建设,也要发挥微博圈、朋友圈的粘性、聚合,探索多种建团的模式,强化对青年自组织的影响。在微时代的利用上,要统筹出发,既要抓住微博、微信,也要重视手机报、QQ等工具。在活动方式上,与微时代的活动接轨,注重活动设计的开放性,增加与青年学生面对面的互动。在组织的效率上,注重组织层级间的扁平化,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从而达到全面提升高校团组织活力的目的。

[1]、[3]、[4]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2]陈燕红.“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从福建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谈起[J].中国德育,2012(12).

[5]李军林等.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6]王学俭等.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葛超.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2(06).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媒介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