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老人要提防缺血性脑中风
2014-07-30黎洁
黎洁
前不久,周老伯晨练后感觉身体不适,到家不久他就感到一侧身体不听使唤。家人赶紧把他送往医院,一检查发现为中风。医学专家提醒,盛夏时节,老人要提防缺血性脑中风。
盛夏是缺血性脑中风频发季
中风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冬季和夏季更易发病。冬季中风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脑中风,而夏季中风则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中风是指脑血栓形成或在脑血栓的基础上导致脑梗死、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
夏季,人体要大量排汗,出汗过多会使体内水分丧失。如体内水分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就会出现血液黏稠、血液循环减慢等情况。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口渴感觉中枢差。即便人体已经缺少水分了,可老年人却不能马上感觉到。这样,就会促使血液黏稠。另外,天热时人体体表微循环容量大,会有大量血液流到体表,供给脑部的血液量相对减少。老年人本身血管相对狭窄,更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医学专家提醒,盛夏已经来临,老人尤其是高血压病及高血脂患者,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疲劳,应尽量避免在高温下活动,调整居室温度,减少排汗,预防肠道疾病,以防因腹泻而导致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夏季多饮水是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预防血管栓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老年人每天需饮水2000~2500毫升,可饮白开水或淡茶水。同时,一些患者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有关药物,以对抗红细胞、血小板凝聚,阻止其凝聚和在血管壁附着,降低血流阻力,预防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
气温高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盛夏季节,当气温超过32℃时,最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因为气温高,人体每天都要从皮肤散发出1000毫升的汗液来降温,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这会给心脏增加负担,导致血液循环过盛,产生高血压、脑出血。另外,由于大量出汗,血容量减少,血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易导致脑梗死。相当多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与家庭空调使用不当有关。若装有空调的房间温度调得太低,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会引起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早期预防和诊疗很关键
缺血性脑中风有一定的征兆信号,如头晕、呕吐、恶心、舌麻、吃东西呛咳、肢体偏瘫等。患病初期症状相对较轻,多为暂时性脑供血不足,不少老年人根本不放在心上,以为上了岁数,身体有点儿不适很正常。殊不知,前期的忽视和不重视往往会贻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医学专家表示,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者,要注意“3个半分钟”和“3个半小时”的自我保健,以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3个半分钟”是指清晨或夜间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下地起床或如厕。“3个半小时”是指早上走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
在夏季,高血压病人应当少用空调,不要擅自增减用药剂量。在饮食上,更要注意补充水分,保证有充足的血容量使血液得以稀释;每天喝上一碗淡盐水,以补充在炎热的夏天体内流失的盐分。食物以低脂、低盐、清淡的为主,尽量做到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多吃鱼类、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