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的内涵探究

2014-07-29王延兵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先觉新文化祝福

王延兵

(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祝福》的内涵探究

王延兵

(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对于《祝福》,以往人们站在社会历史的视角上,把祥林嫂的悲剧看作是封建礼教的吃人性是不准确的。《祝福》实际上是鲁迅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是鲁迅对于知识分子和底层人民关系以及对于他们生存状况的思考。

反思;启蒙;现实;文化

《祝福》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短篇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写作于1924年2月7日。

一、“我”的定位

要真正地理解《祝福》的内涵,是不能只关注祥林嫂的悲剧的一生的,而必须从“我”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不仅仅是祥林嫂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那“我”该如何定位呢?

首先点明“我”的身份与四叔的身份是不一样的,他是老监生,而“我”不是,不仅不是,“我”甚至和讲理学的老监生无话可谈,因此叫“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第二,从“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可看出,“我”的身份与新党康有为们是有区别的,“我”并不属于康党。由于小说作于1924年,而小说中提及到了新党,可见背景应是1898到1924年之间,就当时的中国社会以及知识阶层的划分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传统的中国士大夫阶层、维新派知识分子(当时实质上已然成为保皇党派知识分子或者叫复辟派知识分子)和革命派知识分子或启蒙派知识分子。既然小说中专门点明“我”不属于这第一和第二类知识分子,那么当然“我”应该属于第三类知识分子,革命派知识分子、启蒙知识分子——即先觉者。

“我”这样一位先觉者,有着先进知识的代表者,和祥林嫂之间有一番对话。当祥林嫂遇到”我”——一个外来的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我”时,重新燃起了对于生命的欲望。

祥林嫂期望和依靠从“我”这里的外来新知识找到自己的精神出路,然而“我”却让她失望。现实的冷漠和绝望最终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

二、祝福的内涵

面对祥林嫂“我”“说不清”,是一种对责任逃避的态度,这成为鲁迅在《祝福》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写出了“我”作为启蒙者自身在面临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祝福》背后隐藏着鲁迅的沉重思考,是对近代中国历史、政治、文化巨变带来的精神、价值取向的反思。近代中国多种文化相互冲突、相互消解,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而又没有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建立起来,生活在其中的人不知该何去何从。

“我”是先觉者,但却没有起到承担起民众精神支柱的作用,“我”本可以改变祥林嫂,但是现实中“我”又与祥林嫂思想落差大,无法与之对话,最终“我”逃走了。“我”的逃走象征性地表达了这种新的思想在解决精神危机中的无能为力,这也是鲁迅对五四新文化局限性的深刻认识。鲁迅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先觉者”的同时更是一个“现实存在者”。作为“先觉者”,“我”不能改变祥林嫂的命运,“我”陷入虚妄和痛苦之中;作为“现实存在者”,“我”却希望从这种环境中自我拯救,寻找一条出路,重建人们的精神信念与精神归宿。然而“我”最终只能逃离,凸显了鲁迅内心的精神困境的深重和挣扎,也宣告了依靠新文化、新知识走出个体精神困境的失败。

无论是在《祝福》还是在《阿Q正传》以至于散文诗集《野草》,无一例外地写出了启蒙者自身所面临的困惑,我们都能通过作品,把握到鲁迅内心的深重与挣扎。“我”是获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先觉者”,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在这样的“我”面前,世间的奴性、落后和消极都凸显出来,“我”和这样的现实有距离和差距,所以产生了矛盾、冲突和对立。鲁迅的作品指向了人的存在状态。

“我”是“先觉者”的同时,又是一个“现实存在者”,能够更好的关注到现实的状况及其改变,希望获得能够带来改变的学说,从而能够带来现实的改变,“先觉者”其实从来都是一个“现实存在者”,他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以现实为基础。鲁迅的作品肯定了人性,彰显了人的存在及价值。

《祝福》的内容是丰富,我们不能否认作品的外在批判性,但是仅仅把祥林嫂的悲剧归结为封建礼教的吃人性是不准确的,也是肤浅的。祥林嫂的死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死,根源在于找不到灵魂的归宿和精神的蕴藉,由此导致生存意义的彻底丧失。《祝福》所要表达的主旨就不再是单纯地揭露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剧,而是作为启蒙者的“我”是如何眼看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悲剧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无力和逃避。鲁迅的作品是形式上的现实主义文本和内涵上象征主义文本的有机、完美结合。五四新文学往往把社会黑暗、阶级压迫等具体现实问题作为人生悲剧的根源,《祝福》在内容与主旨上都是对五四新文学的突破,文章的主旨也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沉重反思,鲁迅借助祥林嫂的悲剧很好地传达出了他本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和人们生存状况的深刻认识。

[1]鲁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李玉明.鲁迅思想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200307-200407.

I206

A

1005-5312(2014)17-0017-01

猜你喜欢

先觉新文化祝福
春睡梦先觉——纪念高剑父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展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何其三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