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创新背景下豫商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开发研究

2014-07-29连建功

关键词:传承创新旅游开发资源整合

连建功

[摘要]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商文化是中国商业文化的源头,商人故里、商业建筑、特色商品、老字号、经营法则等,不仅对当前商人群体具有一定影响力,是新豫商参与市场竞争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对普通民众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目前,河南省围绕豫商文化资源大力进行旅游景区和主题园区的建设,举办了大型节会,开发了特色旅游商品。进一步提升豫商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举措,是传承和发扬中原商业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是文化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而政府的重视,豫商文化资源的古老而丰富多样,其他商帮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为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条件。传承创新背景下进行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挖掘内涵,提炼形象;选择项目,塑造精品;打破区域,省际联动;完善链条,注重效益。

[关键词]豫商文化;资源整合;旅游开发;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F592.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1.012

河南位于中原腹地,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地带,中国历史上向来有“问鼎中原”“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此处所说的“中原”首指河南。河南作为中国早期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具有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古代豫商在中国商业史上创造了多项辉煌,夏朝商(今商丘)人王亥被称为商人的鼻祖,春秋卫国(今鹤壁浚县)子贡是儒商先驱,楚国三户(今南阳淅川)范蠡被称为“商圣”。著名商道丝绸之路和隋唐大运河交汇于唐东都洛阳,宋都开封更是见证了当时中原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奇迹。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列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中原商业文化的传承创新是河南进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谋士、蔡丘濮上(今河南滑县)人计然“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1],出生于楚国宛(今河南南阳)的范蠡“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2]等商业思想对当前经济建设仍有积极意义;战国洛阳商人白圭“智、勇、仁、强”的经营准则,直到今天仍为商界广为运用和提倡。然而,豫商文化的研究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直到2006年河南省首届豫商大会召开后,豫商文化才开始走入学者的视野。张民服[3]、高树印[4]、郭灿金[5]等一大批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豫商文化,郑州大学成立了豫商文化研究中心和豫商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成立了豫商文化研究所等。2007年,《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1—12卷)出版,丛书包括《当代豫商创业传奇》《当代豫商管理创新》《河南集体经济企业家研究》《河南优秀企业家群体研究》《当代固始商人的崛起》5本关于当代豫商的著作和《豫商发展史》《古代豫商列传》《近代豫商列传》《唐宋行会研究》《怀商的历史与文化》《康百万庄园兴盛四百年的奥秘》《商圣范蠡评传》7本关于豫商历史的著作,共400余万字,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这些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古代豫商人物、豫商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新豫商精神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对于如何开发豫商文化资源、推动豫商文化资源产业化,从旅游的角度传承和发扬豫商文化精神、提升豫商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界尚未涉及。本研究以河南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契机,旨在整合豫商文化资源,进一步提炼豫商精神,打造豫商文化旅游精品,推动豫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市场化,以期能够促进河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豫商企业文化的提升发挥一些助推作用。

一、豫商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现状

1.豫商文化资源

豫商,顾名思义是指河南籍的商人,包括在河南本土经商的河南人和在外地经商的河南人[6]。文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7]豫商文化则是指古往今来河南籍商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豫商人物、商帮、商业城市、商业建筑、商品、商道等物质文化,还包括豫商精神、价值观、商业规制、商业民俗、经营法则、节庆活动、豫商文化作品等非物质文化。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区域和时间界限,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在解放前河南省域内商业文化以及与豫商文化相关的商人、商帮、商城、商品、商道、商业场所、商业老字号等。

宋元以前,中原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已历经千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古代豫商,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商业文化。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8],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做生意的人;子贡师从孔子,为儒家圣贤最杰出者,从商而至“结驷连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2],被称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儒商;范蠡从政起家,功成名就后“变姓异名”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2],司马迁曾评:“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范蠡)”;吕不韦以经商起家,后来走上政坛,成为秦之相国和秦始皇的相父,为中国统一立下不朽功绩;白圭依靠“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2]的经营理念,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战略思想的商人;计然提出经商要关注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自然规律,“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在进出货物时要“贵取如粪土,贱取如珠玉”[2],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商业理论家;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更是创造了“富过12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9];禹州药市、怀庆商帮、洛阳丝绸之路和隋唐大运河、社旗山陕会馆等民间集市、商帮商道、会馆建筑等都集中体现了当时河南商业文化的繁荣。豫商文化资源具有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商人故里、商业建筑、特色商品、老字号、经营法则等,不仅对当前商人群体具有一定影响力,是新豫商参与市场竞争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而且对普通民众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2.豫商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

豫商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古代豫商开创的经商哲学、经营理念、商业法则,奠定了中国传统商业理论和经商理念的基础,构成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源头。他们善于探索创新,如王亥“相土作乘马”、“亥作服牛”[8],使商族的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善于发现总结,不管是“计然之策”,还是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2]的商业思想,仍是现代商业成功的要诀;他们目光远大,如范蠡以“陶为天下之中,四通货物于诸侯”[2]、子贡则“居卫而鬻财于曹、鲁之”[2];他们极富社会责任感,如弦高犒师[10]、范蠡“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2]。

其次,古代商业城市的出现和繁荣,进一步促进了商业法则、商道和商品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商业鼻祖王亥诞生于商丘;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保护商人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唐都洛阳城内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中国最早的“市长”,当时洛阳商业极为发达,是东西方著名商道——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唐三彩从此走向世界;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的开凿,迎来了唐“开元之治”和宋代的经济繁荣;北宋开封城人口达150多万,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详尽地描绘了其当时繁忙的商业图景。

再次,明清时期中原商业的再次崛起,为后人留下大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四大商埠重镇之一的朱仙镇、天下第一会馆——社旗山陕会馆、商业神话——巩义康百万庄园、以经营“四大怀药”起家的

怀庆药商及禹州药市、百泉药市等,无不彰显出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商业繁荣。这些遗存都为豫商文化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具有天然联系。如果说文化是旅游之魂,那么旅游则是文化之体,文化之魂与旅游之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旅游实践中[11]。豫商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旅游开发如火如荼,突出成绩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首先,建设旅游景区和主题园区。洛阳从2007年就开始采取保护性措施恢复古城风貌,将其建设成为集旅游、购物、休闲、影视拍摄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开封当前正着力打造宋代特色突出的文化之都,其中的清明上河园5A级景区让北宋东京汴梁的商业盛景实现了“穿越”;商丘早在2006年就开始建设华商文化主题公园,举办中国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着力展现“华商之都”的城市品牌。此外,巩义康百万庄园、淅川范蠡公园、内乡范蠡苑、宛城范蠡文化产业园、禹州吕不韦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社旗山陕会馆等,都已建成或者正在打造旅游景区和文化主题园区;丝绸之路和隋唐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倒计时,为其后期的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契机。

其次,举办大型节会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自2006年以来,河南省先后在郑州、洛阳等城市举办了8次豫商大会,目前该活动已成为会聚天下豫商、共襄合作盛举、助推中原崛起的一大品牌。此外,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子贡文化高峰论坛(浚县)、康百万豫商文化旅游节、南阳范蠡经济思想研讨会、禹州钧瓷文化节、中华怀药文化节(温县)、禹州中医药交易会等节会活动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展示了独特的豫商文化。近年来,唐三彩、钧瓷、四大怀药、木版年画等更是充分发挥了旅游商品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开封“第一楼”、洛阳“真不同”也已经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品牌餐饮(见表2)。以豫商文化为内涵的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组合与完善,进一步促进了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的意义和条件

丰富的豫商文化资源日益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以康百万庄园为代表的豫商旅游开发逐渐得到旅游者的青睐。但豫商文化要素的单体开发远远达不到规模效应,形象和知名度也相对较低,不能够充分展示豫商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整体风貌。因此,有必要对豫商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筛选,结合旅游要素对其进行整合开发。在河南省实施“文化立省”、“旅游强省”战略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今天,这种整合开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的意义

(1)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举措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传承与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必须对豫商文化资源加以保护、继承和弘扬,提升中原文化内涵,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此外,以“勤俭为本、耕读传家,乐善好施、欲取先予,诚信义利、知人善任,审时度势、敢为人先”[12]为准则的豫商精神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传承和发扬豫商精神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提升新豫商企业的竞争力,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品结构的完善也必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2)豫商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旅游开发是传承和发扬中原商业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

中原商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王亥、范蠡等古代豫商的商业理论和法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其所倡导的爱国、惠民、公平、诚信等优秀品格是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也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所应该提倡的。深入细致地挖掘、梳理、提炼、整合和提升中原商文化内涵,围绕形象塑造、景区建设、线路安排、活动举办、宣传推广的旅游发展理念,构建河南省豫商文化旅游体系,展现古往今来的豫商文化和豫商精神,是传承和发扬中原商业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

(3)豫商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旅游开发是文化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

河南省豫商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商人、商道、商品、商业设施、商城等为其旅游开发提供了条件。但其利用率较低,许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古代豫商、商道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不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较弱。因此,必须对豫商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摸清家底,明确优势,从体制、形象、区域等角度突破商业文

商业旅游餐饮洛阳“真不同”水席洛阳标志性旅游餐饮,中华老字号洛阳

开封“第一楼”包子开封标志性旅游餐饮,中华老字号开封

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瓶颈,充分发挥传统商业文化资源的生产力作用,带动餐饮、酒店、零售、商贸、广播、电视等相关产业发展,以推动中原经济区健康快速发展。

2.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1)政府重视

豫商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旅游开发会涉及到省内不同城市和地区,也会涉及到政府的文化、文物、旅游、宣传等多个部门。政府应重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发挥资源的综合优势。河南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豫商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先后成立了豫商联合会、豫商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等民间机构,积极申办豫商大会。华商文化节、钧瓷文化节、豫商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都得到了河南省旅游局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2年河南省还与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签署了共同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合作协议。两部门将在规划布局、政策制订、项目安排、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河南省更多支持和倾斜,这为河南省豫商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开发提供了契机。

(2)豫商文化资源古老而丰富多样

从商代王亥到春秋范蠡,从古都洛阳到宋都开封,再到明清怀庆商帮、康百万家族、朱仙镇的兴起,豫商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开发价值。商城、商业、商道、商人、商品等豫商文化遗迹和载体大多集中分布在陇海铁路沿线,这为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开展区域合作,建立资源互用、信息互传、客源互送、产品互补、效益互享的豫商文化网络提供了方便。

(3)其他商帮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晋商、徽商、潮商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三大商帮,其文化研究和旅游产业开发也走在其他商帮之前。以晋商为例,北京、太原、榆次等地均建有晋商博物馆,全面展示晋商在全国金融、外贸、实业等众多经济领域的卓越贡献。1991年,张艺谋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上演,使乔家大院开始进入旅游者的视野;2006年,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让旅游者以一种通俗的方式进一步亲近和理解晋商文化。这些成功案例为豫商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策略

豫商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效益和科学基础之上,既要充分发挥豫商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和文化旅游效益,在旅游项目策划、旅游线路设计上满足政府、文化、旅游、市场、景区等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又要注重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的可操作性,明确哪些资源可以开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由哪些部门进行开发,使文化资源在得以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整合资源,创新体制

基于豫商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其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必须进行体制创新,树立战略眼光,构建豫商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首先,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机构,成立豫商文化旅游委员会。要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统筹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省商务厅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聘请旅游、文化、商业、历史等方面的专家,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决策、协调部门,以推动全省豫商文化景区建设、豫商文化活动开展。其次,借鉴陕西“曲江模式”,组建、培育有竞争力的豫商文化旅游集团,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豫商文化旅游开发有序进行。以商丘为例,可深入挖掘商业文化,依托相关企业,成立华商旅游集团,打造集文化、商业、古玩、餐饮、休闲、娱乐、艺术、演艺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航空母舰”。再次,建立完善的豫商文化旅游发展融资机制,采取贷款贴息、投资基金、融资担保、引导基金、无形资产贷款置押、集合债券等多种形式,构建旅游发展融资平台。第四,制定鼓励豫商文化资源开发和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促使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提升现有豫商文化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推动豫商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2.挖掘内涵,塑造形象

21世纪是形象时代,形象力的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形式之一[13]。豫商文化旅游开发必须深入挖掘古代豫商精神的内涵,结合新豫商的精神风貌,提炼豫商文化旅游的鲜明形象,让旅游者对河南商业、商人、商品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深刻感知,进一步带动豫企发展,促进其产品竞争力提升。古代豫商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豫商文化的精髓,子贡是儒商代言人,范蠡是热爱公益事业的商人之典范,弦高是第一个爱国商人,白圭是第一个战略商人,怀庆商帮 “守信、讲义、取利”……这些都对新豫商精神的培育产生了深远影响。2006年第一届豫商大会就明确提出“豫商行天下,诚信创财富”的形象口号。广大豫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艰苦创业、勇闯市场、诚信为本、造福社会”的新豫商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展示了河南人民的良好形象[14]。结合古代豫商的精神理念和新豫商精神,豫商文化旅游形象应该从“儒商(爱学习)”、“信商(讲诚信)”、“义商(具有社会责任感)”、“谋商(战略眼光)”、“智商(善于经营)”诸方面全面打造豫商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以形成和展现全新的豫商形象。

3.选择项目,打造精品

豫商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历史久远,遗存较少,为其开发带来一定难度。目前,已进行旅游开发的仅有清明上河园、康百万庄园、华商文化主题园、范蠡公园等少数几处。而资源整合理念下的产品开发必须对资源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找出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内在关联,提炼旅游主题,选择旅游项目,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大型节事活动、电影电视作品制作等方式展现区域文化精髓。古代豫商故里除商丘王亥故里、南阳范蠡故里已开发外,子贡、吕不韦、白圭、桑弘羊等豫商之故里均未开发。同时,仅对单一豫商人物进行开发并不能够完整展现豫商文化的精神风貌。因此,建议通过文化移植,在郑州建设集商业历史文化展示、文物古玩交易、休闲餐饮娱乐、非物质文化展现、商业旅游地产、主题酒店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豫商文化主题园区。节事活动是进行区域文化整合的较好载体,豫商大会、华商文化节、禹州孙思邈文化节和药交会都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但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小。因此,建议在郑州举办豫商文化旅游节,可将当前豫商大会、华商文化节等活动纳入活动日程,在巩义、商丘、南阳、开封、洛阳等地设立分会场,通过豫商论坛、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展示、豫商经典故事演艺、参与性节事活动、当代豫商评奖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现豫商文化精神和当代豫商风采。

4.打破区域,省际联动

古代豫商的商业法则和经营理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不能仅局限某地,应该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将河南省内、全国的同类商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首先是河南省内豫商文化资源的整合。郑州、洛阳、开封、商丘等城市可以联合打造古都商业文化游;古代豫商人物资源的开发可整合在豫商文化主题园区内,竖立雕塑,解说其生平事迹和对商业文化的重大贡献等;豫商商品的整合可通过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市场、举办特色文化商品展览会等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易。其次是跨省域的商业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应加强与晋商、徽商、潮商等国内知名商业文化区的沟通和联系,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发商帮文化旅游线路,共同推介商业文化旅游产品。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等著名商道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省域,跨国、跨省域联合申遗是其整合开发的第一步,后续的旅游开发必将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商道旅游的大发展。此外,康百万庄园可以和山西乔家大院、山东牟二黑庄园、安阳马氏庄园合作开发庄园旅游线路,南阳、苏州、山东定陶可合作开发商圣范蠡文化旅游产品。在跨区域商业文化资源整合开发过程中,必须以豫商文化主题形象作为引导,各景区和活动要明确定位,服务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展现豫商文化的魅力。

5.完善链条,注重效益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对豫商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餐饮业、传统手工业、商业、娱乐业等结合起来,拉长豫商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集文化旅游、文化节庆、文化餐饮、文化演艺、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主题酒店等于一体的较完善的产业链条。清明上河园将文化旅游和文化演艺相结合,打造出了《东京梦话》大型实景演出;商丘将豫商文化和节事活动相结合,打造出了华商国际文化节节庆品牌;禹州将钧瓷和首饰行业相结合,打造出了高端旅游商品,实现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未来豫商文化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科技、创意引领,将中原传统商业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融入音乐、舞蹈艺术和先进的声光手段,打造反映豫商文化和精神的影视、演艺、休闲娱乐项目精品,并增加文化旅游的动态性、体验性、休闲性,以吸引和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旅游需求。

四、结语

传承创新背景下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必须深入挖掘中原商业文化内涵,提炼传统商业文化精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从体制创新、形象塑造、资源整合、区域联动、产业链条延伸等角度出发,进行多元整合。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功能,特别是大型文化旅游集团的作用,针对民众、商界人士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文化、旅游、商业、科技、传媒等产业整合;打造集儒商、信商、义商、谋商、智商于一体的豫商文化整体形象,合理安排旅游项目和活动,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培育豫商文化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春秋〕左丘明.国语·越语(上)[M].济南:齐鲁书社,2005:269.

[2]郑志忠.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经济思想 [J].剑南文学,2012(2):259.

[3]张民服.豫商历史及其贡献概述[J].中州学刊,2007(3):173.

[4]高树印.从古豫商精神看新豫商文化[J].协商论坛,2007(8):17.

[5]郭灿金.豫商的文化血缘与财富基因[J].天下豫商,2008(1):8.

[6]刘亚轩.豫商精神的形成、发展及传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

[7]宋淑芬.豫商文化的传播策略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28.

[8]班琳丽.王亥服牛兴大商[N].京九晚报,2009-01-23(09).

[9]朱晓翔.康百万庄园旅游发展创新研究[J].管理学刊,2011(1):72.

[10]史杰鹏.“弦高犒师”和爱国主义 [J].国学,2012(12):34.

[11]刘云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N].光明日报,2010-03-24(03).

[12]刘斐.豫商精神与晋商、徽商之比较[J].读书,2010(9):47.

[13]李小丽.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1):65.

[14]朱殿永.首届豫商大会召开,徐光春盛赞新豫商精神[N].河南日报,2006-08-29(01).

4.打破区域,省际联动

古代豫商的商业法则和经营理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不能仅局限某地,应该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将河南省内、全国的同类商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首先是河南省内豫商文化资源的整合。郑州、洛阳、开封、商丘等城市可以联合打造古都商业文化游;古代豫商人物资源的开发可整合在豫商文化主题园区内,竖立雕塑,解说其生平事迹和对商业文化的重大贡献等;豫商商品的整合可通过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市场、举办特色文化商品展览会等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易。其次是跨省域的商业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应加强与晋商、徽商、潮商等国内知名商业文化区的沟通和联系,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发商帮文化旅游线路,共同推介商业文化旅游产品。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等著名商道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省域,跨国、跨省域联合申遗是其整合开发的第一步,后续的旅游开发必将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商道旅游的大发展。此外,康百万庄园可以和山西乔家大院、山东牟二黑庄园、安阳马氏庄园合作开发庄园旅游线路,南阳、苏州、山东定陶可合作开发商圣范蠡文化旅游产品。在跨区域商业文化资源整合开发过程中,必须以豫商文化主题形象作为引导,各景区和活动要明确定位,服务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展现豫商文化的魅力。

5.完善链条,注重效益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对豫商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餐饮业、传统手工业、商业、娱乐业等结合起来,拉长豫商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集文化旅游、文化节庆、文化餐饮、文化演艺、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主题酒店等于一体的较完善的产业链条。清明上河园将文化旅游和文化演艺相结合,打造出了《东京梦话》大型实景演出;商丘将豫商文化和节事活动相结合,打造出了华商国际文化节节庆品牌;禹州将钧瓷和首饰行业相结合,打造出了高端旅游商品,实现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未来豫商文化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科技、创意引领,将中原传统商业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融入音乐、舞蹈艺术和先进的声光手段,打造反映豫商文化和精神的影视、演艺、休闲娱乐项目精品,并增加文化旅游的动态性、体验性、休闲性,以吸引和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旅游需求。

四、结语

传承创新背景下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必须深入挖掘中原商业文化内涵,提炼传统商业文化精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从体制创新、形象塑造、资源整合、区域联动、产业链条延伸等角度出发,进行多元整合。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功能,特别是大型文化旅游集团的作用,针对民众、商界人士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文化、旅游、商业、科技、传媒等产业整合;打造集儒商、信商、义商、谋商、智商于一体的豫商文化整体形象,合理安排旅游项目和活动,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培育豫商文化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春秋〕左丘明.国语·越语(上)[M].济南:齐鲁书社,2005:269.

[2]郑志忠.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经济思想 [J].剑南文学,2012(2):259.

[3]张民服.豫商历史及其贡献概述[J].中州学刊,2007(3):173.

[4]高树印.从古豫商精神看新豫商文化[J].协商论坛,2007(8):17.

[5]郭灿金.豫商的文化血缘与财富基因[J].天下豫商,2008(1):8.

[6]刘亚轩.豫商精神的形成、发展及传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

[7]宋淑芬.豫商文化的传播策略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28.

[8]班琳丽.王亥服牛兴大商[N].京九晚报,2009-01-23(09).

[9]朱晓翔.康百万庄园旅游发展创新研究[J].管理学刊,2011(1):72.

[10]史杰鹏.“弦高犒师”和爱国主义 [J].国学,2012(12):34.

[11]刘云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N].光明日报,2010-03-24(03).

[12]刘斐.豫商精神与晋商、徽商之比较[J].读书,2010(9):47.

[13]李小丽.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1):65.

[14]朱殿永.首届豫商大会召开,徐光春盛赞新豫商精神[N].河南日报,2006-08-29(01).

4.打破区域,省际联动

古代豫商的商业法则和经营理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不能仅局限某地,应该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将河南省内、全国的同类商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首先是河南省内豫商文化资源的整合。郑州、洛阳、开封、商丘等城市可以联合打造古都商业文化游;古代豫商人物资源的开发可整合在豫商文化主题园区内,竖立雕塑,解说其生平事迹和对商业文化的重大贡献等;豫商商品的整合可通过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市场、举办特色文化商品展览会等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易。其次是跨省域的商业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应加强与晋商、徽商、潮商等国内知名商业文化区的沟通和联系,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发商帮文化旅游线路,共同推介商业文化旅游产品。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等著名商道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省域,跨国、跨省域联合申遗是其整合开发的第一步,后续的旅游开发必将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商道旅游的大发展。此外,康百万庄园可以和山西乔家大院、山东牟二黑庄园、安阳马氏庄园合作开发庄园旅游线路,南阳、苏州、山东定陶可合作开发商圣范蠡文化旅游产品。在跨区域商业文化资源整合开发过程中,必须以豫商文化主题形象作为引导,各景区和活动要明确定位,服务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展现豫商文化的魅力。

5.完善链条,注重效益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对豫商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餐饮业、传统手工业、商业、娱乐业等结合起来,拉长豫商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集文化旅游、文化节庆、文化餐饮、文化演艺、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主题酒店等于一体的较完善的产业链条。清明上河园将文化旅游和文化演艺相结合,打造出了《东京梦话》大型实景演出;商丘将豫商文化和节事活动相结合,打造出了华商国际文化节节庆品牌;禹州将钧瓷和首饰行业相结合,打造出了高端旅游商品,实现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未来豫商文化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科技、创意引领,将中原传统商业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融入音乐、舞蹈艺术和先进的声光手段,打造反映豫商文化和精神的影视、演艺、休闲娱乐项目精品,并增加文化旅游的动态性、体验性、休闲性,以吸引和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旅游需求。

四、结语

传承创新背景下豫商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必须深入挖掘中原商业文化内涵,提炼传统商业文化精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从体制创新、形象塑造、资源整合、区域联动、产业链条延伸等角度出发,进行多元整合。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功能,特别是大型文化旅游集团的作用,针对民众、商界人士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文化、旅游、商业、科技、传媒等产业整合;打造集儒商、信商、义商、谋商、智商于一体的豫商文化整体形象,合理安排旅游项目和活动,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培育豫商文化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春秋〕左丘明.国语·越语(上)[M].济南:齐鲁书社,2005:269.

[2]郑志忠.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经济思想 [J].剑南文学,2012(2):259.

[3]张民服.豫商历史及其贡献概述[J].中州学刊,2007(3):173.

[4]高树印.从古豫商精神看新豫商文化[J].协商论坛,2007(8):17.

[5]郭灿金.豫商的文化血缘与财富基因[J].天下豫商,2008(1):8.

[6]刘亚轩.豫商精神的形成、发展及传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

[7]宋淑芬.豫商文化的传播策略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28.

[8]班琳丽.王亥服牛兴大商[N].京九晚报,2009-01-23(09).

[9]朱晓翔.康百万庄园旅游发展创新研究[J].管理学刊,2011(1):72.

[10]史杰鹏.“弦高犒师”和爱国主义 [J].国学,2012(12):34.

[11]刘云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N].光明日报,2010-03-24(03).

[12]刘斐.豫商精神与晋商、徽商之比较[J].读书,2010(9):47.

[13]李小丽.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1):65.

[14]朱殿永.首届豫商大会召开,徐光春盛赞新豫商精神[N].河南日报,2006-08-29(01).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旅游开发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