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的村姑媳妇

2014-07-29吴长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6期
关键词:婆母村姑夫君

吴长海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文化大师,他留洋归来与一位村姑成婚。两人这段学识悬殊的婚姻维系了一生,村姑因此被后人记住。

小脚村姑恋上留洋博士,颇有点儿池中游鱼恋上天空飞鸟的意味。村姑比博士大一岁,在“宁可男长十岁,不可女大一年”的乡下人看来,“姐弟恋”实在是不合适,不般配。何况,博士温文尔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村姑彪悍泼辣,鸡蛋大的字不识一斗,还时常河东狮吼。这桩婚姻,不被看好一时,更不被看好一世。村姑硬是凭借着智慧和本领,将这桩婚姻“保卫”成传奇,与博士厮守终生,白头偕老。

村姑,只上过几年私塾,写封信时常夹杂好几个错别字,但这并不妨碍村姑“好儿媳”的形象。村姑15岁时,在父母、老师、媒婆的撮合下,在算命先生和灶神老爷的帮助下,与未来的博士定下了婚约。那一年,婚约的男主角还不谙男女之情,还热衷于砸铜钱、跑火马的游戏。

村姑早早地许配了人家,却时常有种浮萍无依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她28岁那年。同龄的女子大多成了孩子的母亲,甚至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可村姑还未见过夫君的面。夫君先是离家千里求学,继而漂洋过海深造。在闭塞的皖南山乡,夫君的各种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四面八方飞来。什么夫君有了新欢、夫君娶了洋妞、夫君有了子女……每一则消息都传得有鼻子有眼,每一则消息都直击村姑内心的痛处。

村姑不为流言所动,时常去婆家看望寡居的婆母。尽管只是帮着婆母打理下无关紧要的家务事,陪着婆母唠叨些吃饱穿暖之类的家常话,却讨得婆母满心欢喜。婆母是夫家的主心骨,也是村姑婚约的守护神。婆母寄封信到太平洋对岸儿子读书的大学,问询他结交新欢的事。她很快收到儿子的回信,儿子在信中说:“儿对于儿之婚事并无一毫怨望之意……儿若犹存怨望之心,则真成不识事势、不明人情、不分好歹之妄人矣。” 这封信,让村姑提心吊胆的等待有了甜蜜的味道。

1917年,夫君放寒假之际,村姑迎来了多年梦寐以求的婚礼,迎来了被乡邻啧啧称赞的已是北京大学教授的博士丈夫。她的博士丈夫在京城倡导新文化运动,对自己的旧式婚姻也装点了“新式文明”。婚礼上,新郎西装革履,服饰全是新装扮,夫妻对拜也改成了“三鞠躬”的新形式。新郎还亲自书写了两副喜联,分别是“旧约十三年,环游七万里”和“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夫君尽显博士风范,婆母喜得眼里淌泪,村姑也人逢喜事精神爽。

蜜月未满,夫君返回京城,留下村姑陪伴寡母。至此,村姑的命运像极了文坛泰斗鲁迅的前妻朱安。也许是命运的眷顾,村姑比朱安幸运多了,她很快怀上了夫君的子嗣。在疼爱自己的婆母辞世四个月后,村姑生下长子。母凭子贵,村姑顺理成章地前往京城与博士团聚。博士起初和鲁迅一样,顺母亲意愿,为母亲娶了一房媳妇。婚前,他们面都没见过,谈什么两情相悦?谈什么爱情的结晶?

儿子的出生,改变了村姑的命运,也改变了博士的人生。过了一年,女儿出生;又过了一年,次子出生。除了女儿早夭,两个儿子安好。村姑和博士志趣迥异、沟通不畅。有了共同的子女,相处一室倒也其乐融融。子女拉近了村姑和博士的距离,也为村姑守住婚姻增添了重要砝码。

博士知识渊博、仪表堂堂,自然少不了女性的垂青。面对美貌与涵养兼具的红颜知己,博士也曾心动,也曾想像五四时期其他文化名人一样,砸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牢笼,构建自由自主的爱情大厦。

早在结婚之前,村姑就听到过博士与洋妞热恋的流言。流言并非空穴来风,博士留美期间,确实与纽约康奈尔大学一位教授的女儿韦莲司关系不一般。在大学校园的湖畔月下、街头巷尾的书吧茶馆,两人热烈地探讨人生、深入地交流思想,彼此都对对方的一生产生着重要影响。博士曾在日记中写道:“吾自识韦女士以来,生平对于女子之见解为之大变。”年轻的博士非常欣赏年长自己5岁的美国女友,以“高洁几近狂狷”形容韦莲司。两人学识相当,在精神层面互相吸引与碰撞。

因为博士,韦莲司一生未嫁,一生都在维护着博士的清誉,并且固执地认为自己和东方的博士“在灵魂上已经结婚”。为了帮助心爱的博士建立基金会,74岁的韦莲司出租了自己所有的房子,心甘情愿地住在车库改造的卧室里。在博士去世后,做了博士48年红颜知己的韦莲司把博士写给她的200余件信函一一打印出来,寄给博士的纪念馆。

村姑婚姻的最大威胁,来自自己结婚时的伴娘曹诚英。曹诚英是博士三嫂的妹妹,比博士小11岁。在村姑的婚礼上,曹诚英与博士哥哥相识,对博士哥哥无比钦佩、仰慕。之后,两人联系多了起来。曹诚英时常写信寄去几首小诗请博士哥哥修改指导,或者向博士哥哥讨要点儿花草种种玩玩。

曹诚英与博士相识第六年的春天,博士到上海开会。休会期间,博士到杭州游玩,顺便看望已经离婚的曹诚英。这次见面,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不久,博士哥哥去杭州休假疗养,在烟霞洞的和尚庙住下了。正值放暑假的曹诚英前来陪伴博士哥哥养病,这次陪伴陪出了问题。

三个月后,博士返回京城向村姑提及离婚之事。村姑大吵大闹,用裁纸刀扔向博士的脸部,未中,博士惊出一身冷汗。又一次闹离婚,村姑拿起一把菜刀对博士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儿子杀掉,我再自杀。胆小的博士立刻偃旗息鼓,从此委曲求全,再未敢提离婚之事。村姑保全了婚姻,曹诚英则痛苦万分。要不是哥哥亲上峨嵋规劝,这位日后中国首位农学界女教授当真进山入庵做尼姑了。

提及博士与村姑的婚姻,不少人都觉得惋惜,认为博士做出了很大“牺牲”。连陈独秀都曾竭力规劝博士离婚,甚至拍着桌子指责他太窝囊。博士却有另一番见解:仅仅因为没有离婚,就换来了少有的好名声,实在是太讨“便宜”了。不背旧婚约、不弃糟糠妻,很多人都对博士的品德持赞誉态度。蒋介石曾送对联称赞博士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村姑恋上博士,很多人都认为村姑赚了。但村姑为维护婚姻拿生命抗争的壮举、为相夫教子做出的牺牲也应该铭记。李小文院士曾客观地评价村姑“极富中国传统女性的智慧,是那种大智若愚的人”。村姑把学识 悬殊的婚姻经营成民国期间七大奇事之一,实属不易。这位村姑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博士的妻子江冬秀女士。

猜你喜欢

婆母村姑夫君
面试三个准夫君
林巧清:从村姑到女企业家的美丽蜕变
没有画眉乐,偏是斗嘴欢
村姑
陪婆母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