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7-28张慧
张慧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延伸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品质,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一个人能否有创造,取决于他有无创新意识,取决于他的创新意识是否强烈。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应如何做呢?第一,当教师的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传统的“只有我教你才会”的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法。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的兴趣,保护学生在奇思妙想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創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创新活动,统统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而这种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为他们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疑,让学生因“疑”而生“奇”,因“疑”而生“趣”。这样就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不迷信,敢于打破常规、异想天开,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组合。第三,利用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提高兴趣,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间彼此的启发或思考的碰撞,会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发思维的火花。因此,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
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独到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离奇的,甚至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恰是学生在瞬间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是学生为战胜困难而进行的思维上的创新。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中,当学完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后,有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难问题:在这三种曲线中,只有双曲线才有渐近线,我们可以利用渐近线画图,那么能否利用渐近线去解决问题呢?这时不妨借机来启发一下学生,渐近线是两条直线,它在直线中斜率是非常重要的,在画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双曲线的开口大小是随着渐近线的斜率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可以用渐近线的斜率来判断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这个问题就这样被轻松地解决了。我们在创新这个问题上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是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有创新能力,应该给每一名学生创新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平时较少发言的同学,使他们也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创新活动时,要注意观察他们的行为,防止部分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注意引导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分享与承担探究的权利与义务。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一个人要从事创造,一定要有雄厚的知识作为保证。因为知识容量越大,则联想、类比、猜想的领域也就越广,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的机会也就越多。数学创造与其它任何科技创造一样,需要熟练掌握一系列基础技能。比如:计算能力、使用数学符号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应建立在扎实的双基教学基础之上。如果不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优化课堂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暗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创新。同时,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定义、定理、公式等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牢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有时学生的意见可能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肯定其探索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因为有的时候错误往往可能是成功的先兆,错误中可能隐含着新的方法。
冲破思维定势,大胆质疑和猜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青少年学生乐于表现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但由于独立判断、自我探究、逻辑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容易人云亦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努力创设情境,转换角度,让其认真思考,突破从众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书本、教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可根据学生的实际与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模拟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大胆的质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发现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和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猜想能力有密切联系,因为猜想可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尤其是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迅速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班集体的教学上,使学习的深度和进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的。但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针对学生的个别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为全体学生全面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成长成材的不同方向上做好必要的准备,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相结合。只有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才能鼓励冒尖,才能使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才会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创新,教师要多给学生留有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