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餐厅收银员拉姆的故事
2014-07-28格桑卓玛
格桑卓玛
当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城镇经济的发展为西藏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进城务工也成为西藏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拉萨市、日喀则市等西藏规模较大的城市,行业众多、就业门槛不高、灵活性强的第三产业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重要渠道。其中,餐饮业成为许多初次进城务工的藏族农村劳动力首选的就业领域。
在拉萨20多家比较有规模的藏式餐厅中,约有100多名来自农村的藏族女性打工者,她们多数来自拉萨市属各县和日喀则、山南地区的农牧区。这些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以小学学历为主。城市就业较高的工资或预期收入是吸引农民进城的根本动力,家庭利益的最大化也促使她们在家庭劳动中再次分工。她们在农牧业生产方面不是主力,转而在城市打工,挣到的钱比在农牧区劳动有了大幅提升。所以,即使是农忙时节,她们也不用回家,这种稳定性也使她们更受用工者的欢迎。
在一家规模中等的拉萨藏式餐厅打工的拉姆今年19岁,来自拉萨市林周县农村一个世代务农的7口之家。家里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还有3个孩子,父母的生活压力很大。拉姆的哥哥学习一直很好,家人包括拉姆本人都支持哥哥上学,拉姆的妹妹在读小学。在亲友的帮助下,她哥哥考上了拉萨北京中学的高中部。现在农村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和杂费,在学校住宿也是包吃包住。拉姆的父母也希望拉姆在这样的好政策下继续学业,但是一家7口人的花费仅靠父母两个人务农,日子还是捉襟见肘的。在农牧区,收入水平处在中等偏下的家庭,调整劳力到城市就业的积极性最高。拉姆自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同时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就在将满15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来到拉萨打工。起先她是在一个老乡的介绍下在一个中学食堂帮厨,餐饮服务业的门槛低,多数服务员是通过亲友介绍找到的工作,由此可见,社会关系网络在藏族农民工求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学校食堂本身只是对内营业,还有寒暑假,所以效益不高,拉姆每月大约只能拿到600元工资。到拉萨打工的第4个年头,在亲友的介绍下,她来到目前这家藏餐厅。拉萨藏餐厅的服务员,约有一半的人换过一到两次工作,他们通过更换工种、更换工作环境不断的调试自己与城市工作的距离。
由于服务员、传菜员的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经过用人单位的在岗培训后多数人能胜任工作。除了将近4年的工作经验,餐厅在对员工的日常培训中发现拉姆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较好,就让她当前台收银员。目前,她的月薪有近2000元。餐厅旺季时她还可以拿到每月100到300元不等的奖金。因为餐厅为员工提供食宿,她每月的开销一般控制在500到800元,主要用于她和哥哥的衣物和零食等,每月可以有近1000元补贴家用。
餐厅员工的工作时间普遍比较长,有时每天达到十一、二个小时,因此服务员的流动性也较大。在拉姆工作的餐厅,虽然在经营旺季几乎所有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在都在十一、二个小时之间,但是员工每工作五天可以休息一天。即使个别时候餐厅缺人手致使有些人的休息日保证不了,餐厅也会以加班费或者调假的方式给予补偿。
拉姆工作的这家餐厅经常在经营淡季和利用早上和其他客人少的时间里对员工进行语言文化、礼仪、民族歌舞等培训。提到今后希望获得怎样的培训时,拉姆告诉我,餐厅对员工的培训使她非常受益,她希望参加更多更专业的培训,特别是民族手工艺方面的,她对此很有兴趣。同时她希望能在拉萨长期生活下去,这就要为今后的生活做一个长远的打算。多数农民工的教育程度低,他们中许多人愿意接受职业培训,其中最受欢迎的培训项目有厨艺培训,甚至包括学习西餐烹饪,以及缝纫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民族手工艺制作等,希望通过掌握其他技能扩大就业面,从事其他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
因为拉姆目前工作的藏餐厅在拉萨小有名气,许多内地的背包客会慕名来品尝藏餐。作为餐厅的前台,她接待了不少国内外客人,大量汉族和其他民族客人对藏餐的喜爱让她发现了藏餐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餐厅的日常培训中,她既能重新了解和认识本民族的文化,也学习到了包括汉族等其他民族的餐饮习惯和礼仪。正是有了这样的了解与认识,她在工作中注意尊重其他民族的礼仪和就餐习惯,也得到了其他民族客人的认可和尊重。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生活发生极大改善时期的新一代的农村青年更关注生活质量。他们中间有些人虽然是单身,也不愿住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而是外出租房。年轻的农民工在服装、通讯上的开支也多于年长者。拉姆对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比较满意,她认为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在拉萨的打工者中处于中等水平,自己的收入可以帮助家里把日子过得更宽裕些。同时,城市生活为她打开了新生活的许多扇门,为她和她家庭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